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福康文化—立秋

八福康文化—立秋

一葉知秋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

立秋

8月7日21:30:34

立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初候,涼風至。西方凄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秋季是個進補的大好時節,立秋這天,除了戴楸葉、喝紅豆湯,中國各地還各有不同的習俗。

立秋

(左河水)

一葉梧桐一報秋,

稻花田裡話豐收。

雖非盛夏還伏虎,

更有寒蟬唱不休。

「一葉梧桐一報秋」。

這是此七言絕句的第一句,點明了秋天的跡象。自古以來,秋風落葉,雨滴梧桐,往往成為文人筆下表達秋來時逝、孤獨憂愁的意象。由於秋夏之交的氣候、物候、天氣很難區分,詩人在此也抓住梧桐這種對季節特別敏感的植物,來表明立秋之日的表象。特別是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幾乎只有梧桐這種喬木在入秋之時會出現稀少性落葉的情形,這就給人起到了一個報秋的作用。

「稻花田裡話豐收」。

指進入金秋的時節,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詩人抓住其中水稻這一主要糧食作物來表達豐收在望:農民們巡視在抽穗揚花的水稻田間或田埂上,高興地談論著糧食的豐收與幸福的生活。

「雖非盛夏還伏虎」。

這一句寫的是氣候,詩人左河水在其它節氣詩里都是先寫氣候、氣象最後寫農業生產,此詩由於內容銜接的需要進行了例外的安排。此句意思是說,時令已交初秋,天氣尚未涼爽。特別是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的氣候差別較大。立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仍未有秋天的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的第3日。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屬於夏暑之時,同時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人們對初秋副熱帶高壓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區,形成連日晴朗、日射強烈,重新出現的暑熱天氣取名叫「秋老虎」。

「更有寒蟬唱不休」。

此句與前面一句內容相對應(老虎對寒蟬),選取描寫了一種具有立秋節氣特徵的物候(寒蟬)鳴叫狀況的描寫。寒蟬是蟬的一種,時間剛剛步入秋季,人們依然如在夏季一樣能聽到蟬聲一片,而且天氣越熱聲音越大。

立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

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

木葉動秋聲。

黔地紅糧

黔糧者,黔地紅糧、小麥之概稱也。生黔嶺之北,長赤水之濱,得上善之水,溶有機之肥。食之果腹而味美,釀之成酒則芬芳,造化之力,蔚為奇觀。

及端午,溫熱之侯制曲,到重陽,純陽之時下沙。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三載封裝。精心以勾調,五載而銜杯,道法自然,天機潛藏。

斯酒也,得金之驕貴,木之質樸,水之柔媚,土之厚重,火之陽剛,故醬香突出,細緻幽雅,酒體醇厚,回味悠長,清澈透亮,色澤微黃。

嗟夫!國運昌則酒業盛,倉廩實而釀事興。黔糧酒成,不亦幸事乎?故為之傳。

立秋

宋:(方岳)

秋日尋詩獨自行,

藕花香冷水風情。

一涼轉覺詩難做,

付與梧桐夜雨聲。

秋燥

秋燥是人在夏天進入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

病邪從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氣乾燥的癥狀,如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等。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引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鼻塞,類似感受風寒,出現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悶脅痛、心煩口渴、咳痰多稀而粘等各種秋燥病症。

那麼,我們該怎樣預防呢?

有八福康枇杷膏,居家必備,老少皆宜,是預防秋燥之良品。

枇杷膏

八福康枇杷膏精選富水湖畔枇杷『祖傳秘方熬制。君臣佐使,科學配伍,相輔相成,對於感冒、秋燥、霧霾、吸煙過多等引起的咽喉炎,喉嚨腫痛,咳嗽等癥狀有明顯療效。

立秋

宋:(劉翰 )

乳鴉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

滿階梧桐月明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立秋 的精彩文章:

立秋後!財運會快速提升的三大生肖
「風吹一片葉 萬物已驚秋」,立秋一到,氣溫會涼爽嗎?

TAG: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