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南海蓬萊羅浮山 朱明輝真七洞天(下)

南海蓬萊羅浮山 朱明輝真七洞天(下)

羅浮山山勢雄偉壯觀,植被繁茂常綠,林木高大森古,以神仙洞府超凡脫俗的特色吸引古今無數的仙家名人和遊客。

歷代詩人陸賈、謝靈運、李白、杜甫、李賀、劉禹錫、韓愈、柳宗元、蘇軾、楊萬里、湯顯祖、屈大鈞等,都留下經典的文賦和詩詠。

羅浮山的「師雄夢梅」「東坡啖荔」「安期天飲」「稚川煉丹」「仙凡路別」「花手游會」「洞天葯市」「天龍王夢」等不少的傳說,神奇幽勝,風流華夏。

明代劉伯溫大師曾二度登羅浮,測出:「真龍橫卧羅浮峰,百里盤恆豪氣沖。」孰是孰非?果或彌真。

羅浮山 採自《羅浮山志會編》(羅浮山)

李思聰《洞淵集》卷二曰:「第七羅浮山,高三千六百丈,洞周迥五百里,名朱明輝真之天,即蓬萊之島也。堯時洪水浮海而來,博於羅山,二山相合,故曰羅浮。抱朴子葛洪煉丹得道處。

兩山共有四百三十二峰巒,九百八十條瀑布。

觀源洞 採自《羅浮山志會編》(資料圖)

朱明洞景區由象山、獅山、梅花山、馬山環抱而成。洞境林木蒼鬱,植被覆蓋率90﹪,而且洞內有洞,大洞套小洞,朱明洞內套桃源洞、蓬萊洞、蝴蝶洞、青霞洞、兩儀洞、觀源洞、梅花洞共7個小洞天。

石刻題詞,所在多有。洞內建有沖虛古觀、朱明亭、東坡亭、曠心亭;還有遺履軒、仙人卧榻、飛來石、蓬萊徑、洗葯池、煉丹灶、元帥樓、白蓮池、會仙橋等名勝古迹。

朱明洞 採自《羅浮山志會編》(資料圖)

朱明洞位於羅浮山南麓,全稱為「朱明耀真洞天」。唐天寶元年(742)朝廷命有司築百尺壇於羅浮祀山神,遣道士申太芝祭羅浮。申太芝找到朱明洞口,下視無底,雲彩爛漫。

葛稚川移居圖 王蒙 元代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資料圖)

沖虛古觀在朱明洞口。東晉咸和年間,葛洪來羅浮山,築灶煉丹,著書講學,創道教靈寶派,於是聲名遠播,前來學道的人眾多。

葛洪分著書立說,留下了《抱朴子》內外篇116卷、《肘後備急方》《神仙傳》《集異傳》《金匱藥方》等著作。南宗七祖白玉蟾亦曾隱修沖虛觀,稱「此時大顯,遂興觀像」。

三清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資料圖)

沖虛觀坐北向南。主體是一套四合式庭院木石建築結構,包括山門、正殿和兩廊。主體建築兩旁為百餘間平房和兩層樓的道士宿舍、膳堂、庫房等附屬建築物。

總建築面積4400多平方米。正殿供奉玉清、上清、太清尊神,大殿左側為葛仙祠,右下側為黃大仙祠。觀內有長生井,由康熙年間道士張妙升所鑿,為羅浮三大名泉之一。

觀後右側有葛洪煉丹灶、洗葯池等古迹以及後人所建的。

黃龍觀(資料圖)

黃龍觀,號稱廣東第一大觀,位於羅浮山西南麓,玉女峰之下,是羅浮山著名的十八洞天奇景之一。

曾為葛洪西庵故址,又是南漢王劉鋹于大寶二年(959)所建天華宮,宮左側建含陽門,右側為起雲門、雲華閣、甘露亭、羽蓋亭、龍穴石跡等。清康熙中,沖虛觀道士張雲仙建黃龍觀於祠旁。

90年代初,香港青松觀全力重建黃龍觀,新建的黃龍觀規模宏偉,建築面積遠遠超過沖虛觀。觀內有三師大殿、三清大殿、妙蓮池等富麗堂皇的殿宇觀舍,成為華南一帶道教全真龍門派佔地和建築面積最大,宗教文化氛圍最濃的主要道觀之一。

羅浮山的道教文化歷史悠久,傳承有序,為道教靈寶派的發祥地,在此山修鍊的道士眾多。

傳說早在上古時期,黃帝請靈寶五芽之經於峨嵋山天真皇人,受靈寶龍蹺之經於青城山寧封真君,帝行之得道,遂封秘於鐘山。後來夏禹於陽明洞天感太上,命繡衣使者降授靈寶五符以理水,檄召萬神,得道為太極紫庭真人。

葛玄 採自明王世貞《列仙全傳》(資料圖)

至三國時,太極真人徐來勒,與三真人以己卯年正月降天台山,傳《靈寶經》以授葛玄。

「玄傳鄭思遠,思遠以靈寶及三洞諸經付玄從弟少傳奚,奚付子護軍悌,悌付子洪,洪即抱朴子也。又於馬跡山詣思遠告盟奉受。洪又於晉建元二年三月三日於羅浮山付弟子安海君、望世等。

後從孫巢甫,晉隆安元年傳道士任延慶、徐靈期,遂行於世。今所傳者,即黃帝、帝嚳、禹、葛玄所受者。」(張君房《雲笈七籤》

鄭思遠 採自明王世貞《列仙全傳》(資料圖)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三曰:葛洪究竟典籍,尤好神仙之道,修養之法。歷仕晉朝,身居仕版。留意仙道,乃求為句漏令,欲就丹砂之便,修鍊大丹,冀得成就。

卻就仙公弟子鄭思遠,傳受上清三洞靈寶中盟諸階秘錄、九丹指要。後擁妻子登羅浮山立壇,昭謝天地,服餌大丹,舉室升仙。

青霞洞 採自《羅浮山志會編》(資料圖)

羅浮山為煉丹修真的聖地,前有葛洪煉外丹於沖虛觀,後有蘇元朗煉內丹於青霞洞。

據《羅浮山志》載,隋開皇時(531—600年),蘇元朗者來羅浮,「居青霞谷修鍊大丹,自號青霞子,作《太清石壁記》,及所授《茅君歌》,又發明太易丹道為《寶藏論》。

弟子從游者聞朱真人服芝得仙,競論靈芝:春育、夏赤、秋白、冬黑,惟黃芝獨產於篙高,遠不可得。

元朗笑曰:靈芝在汝八景中,盍向黃房求諸。諺雲,天地之先,無根靈草,一意制度,產生至寶,此之謂也。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內丹矣」。

地仙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資料圖)

《羅浮山志》說,蘇元朗「又以《古文龍虎經》《周易參同契》《金強潛通訣》三書文繁義隱,乃纂為《龍虎金液還丹通無論》,歸神丹於心煉」。

也就是說,改外丹為內丹。其言曰:「天地久大,聖人象之,精華在乎日月,進退運乎水火,是故性命雙修,內外一道」。

這是內丹的理論基礎。所謂修性即是修心,這是師承老莊「養神」心法:修命即固精養氣,這是道教獨擅之術。蘇元朗把道家性說與道教命功相結合,首先明白提出了性命雙修,作為內丹修鍊的核心。

乾坤子午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資料圖)

蘇元朗沿用外丹名詞,講述內丹:「龍虎寶鼎,即身心也。身為爐鼎,心為神室,津為華池。五金之中,惟用天鉛,陰中有陽,是為嬰兒,即身中坎也,八石之中,惟用砂汞,陽中有陰,是為奼女,即身中離也……中央戊已是為黃婆,即心中意也。火之居木,水之處金,皆本心神,土猶黃芽地。

修治內外,兩弦均平,惟存乎真土之動靜而己。真土者,藥物之主;斗柄者,火候之樞;白虎者,鉛中之精華,青龍者,砂中之元氣。

鵲橋河車,百刻上運,華池神水,四時逆流,有物之時,無為為本。自形中之神,入神中之性,此謂歸根復命,猶金歸性初,而稱還丹也。」

所論陰陽、八封、四象、五行、鉛汞、龍虎,多援引《參同》、《龍虎》。

呂洞賓 明代彩繪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圖書館藏(資料圖)

《唐代呂純陽得道飛劍記》說:羅浮山名曰耀真天,極是好個勝境。這一座山,盤古初分天地時,只有羅山。浮山者,乃是蓬萊一個別島。為因唐堯之時,洪水九年,把一座蓬萊別島漂漂浮浮,浮至這個所在,依著羅山而止,故此叫做羅浮山

詩曰:二山合體鎮坤元,洪水漂來不計年。玉洞天寬無客到,石潭雲凈有龍眠。霜秋錦炫丹崖樹,月夜琴鳴碧澗泉。我欲凌風登絕頂,一聲鐵笛叫飛仙。

一日呂洞賓祖師遨遊其地,至一庵中,小童獻茶獻酒,呂洞賓見小童兩目內障,止以所余之酒噀其目中,那閃障忽然開明。

呂洞賓乃取出一管仙筆,磨著一塊仙墨,遂畫著一山於壁,山下作池三口。畫畢,飛入石壁中隱去。其後童子以五百歲而卒。

(編輯:靈瑾)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皇懺》是一部怎樣的經典?
億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為何命名「混元獸」?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