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傳華為徹底退出美國市場?未嘗不是好的選擇

傳華為徹底退出美國市場?未嘗不是好的選擇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暫時撤出美國市場,等待日後更好的時機出現,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文 | 梁風

華為剛剛發布了好到飛起的上半年業績,很快就傳出徹底退出美國市場的消息。

據韓媒《Etnews》報道,知情人士稱,華為將徹底退出美國市場。目前,華為在美國包括華盛頓特區及華盛頓州等共有3處辦公點,華為決定全數裁撤。退出美國市場的決定,知情人士稱華為已研擬了3到4個月。

36氪就此消息向華為求證,華為稱此消息「不屬實」。

今年4月份,華為就解僱在美負責政府關係的高管William B. Plummer。這也被看作華為撤出美國市場的前奏。Plummer 2010年7月加入華為,在華為和美國政府之間起橋樑作用。

過去幾個月,也時常傳出華為退出美國市場的聲音。4月,華為在其年度分析師峰會上曾表示:美國市場不再是其全球戰略的一部分,它也對美國市場不再感興趣。

華為徹底退出美國市場乍看起來令人震驚,畢竟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之一,還是中高端機型的重點市場。而華為本身也在快速地向全球擴張,去年首次超過愛立信和諾基亞,成為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佔有率首位;今年第二季度首次超過蘋果,智能機市佔率排第二,僅次於三星。

可是,如果華為徹底退出美國市場,也並沒有損失太多。雖然長遠來看,美國是一個非常誘人的市場,龐大的市場規模和高端的用戶人群,意味著強大的消費能力。可是,華為眼下在美國很難爭取很大的市場空間,此舉更像戰略性放棄了一個雞肋市場。

華為在美國經常被貼上「安全威脅」的標籤,業務拓展步履維艱。

就兩大核心業務來說,華為手機業務從來也沒有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華為去年底宣稱要進軍美國,很快就吃了閉門羹。在運營商渠道被限制後,華為只能在亞馬遜、百思買等電商平台上進行少量的銷售。今年發布的旗艦機P20系列也未能進入美國市場。

而華為在美國的電信業務,也同樣受到限制。今年4月,FCC還提出了一項新規定,禁止政府項目從其聲稱對美國電信網路構成安全威脅的公司購買。雖然未指明哪家公司,但是華為一直都被美國視為有安全威脅的企業,這會影響到華為電信設備在美的銷售。

不僅業務拓展不順,美國市場對華為的營收貢獻也不大。

華為2017年年報顯示,在其他各大市場營收均實現增長的情況,美洲市場營收反而下滑10.9%,總營收佔比也從8.5%下降到6.5%。在整個華為的營收版圖中,美洲市場是最小的一塊。通過2015—2017年財報來看,華為在美洲市場營收的增減,主要都來自於拉美市場的變動,美國市場似乎貢獻不大。

對華為而言,美國市場從來不是一塊穩穩地吃到嘴裡的蛋糕,還時不時遭遇調查和抵制。暫時撤出美國市場,等待日後更好的時機出現,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深度挖掘客戶對話價值,開發電話銷售AI系統,「客知音」從教育和金融市場切入
虎撲大戰吳亦凡,背後是「直男」和「迷妹」的戰力PK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