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親子溝通的「小藝術」,你學會了嗎?

親子溝通的「小藝術」,你學會了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溝通是無處不在的,它帶給雙方的感受也非常重要,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相識都是在言語之間。同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出來,效果也是不同的。

我們想要表達給孩子的一些話和孩子理解到我們所說的話,很多時候會存在偏差,一旦出現偏差,就容易激起家長的怒火情緒。所以家長情緒來的時候就會出現指責和大罵,現在也有很多父母知道了和孩子的溝通很重要,也樂意花時間和孩子溝通。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教育飛速發展,父母的理念才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有怎樣的理念,決定了孩子有怎樣的教育,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而在這個理念的傳遞過程中,親子之間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親子溝通的時候是需要一些小藝術的。

我曾經就犯過一個溝通的錯誤:

當時,我讀過一篇文章看到了一句話觸動我內心的話:「和孩子說話的效果決定了你能否教好孩子」。看到這句話之後,我一整天都陷入了深思,開始回憶和孩子的溝通是不是有效的,因為我內心還有一個聲音一直在對我說:「我是不是把孩子教好了?我的溝通如果有效的話,那我就是把孩子教好了」,我想要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所以在那一段時間,我每每和孩子聊天說話的時候,都會刻意的要求我溝通的有效性。

親子溝通的「小藝術」,你學會了嗎?

我當時就進入了這樣一個誤區,我總是這樣判斷孩子和我之間的溝通是不是有效,很在意孩子是不是聽我說的話。比如我說的話孩子能聽進去,那我覺得我們這一次的溝通就是有效的,如果我跟孩子說做什麼他沒有聽進去,或者我跟他講了很久他最終都沒有聽進去,那我就覺得我們之間的溝通是無效的,這使我對孩子有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在那一段時間,我和孩子之間出現了很多不愉快的溝通,以至於孩子的爸爸在旁邊看的也很著急:「你學了很多育兒的理念,很多的知識怎麼就沒有內化掉呢?怎麼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還存在這麼多的不愉快、強制和命令?」我說:「我在書上看了,和孩子溝通,如果他聽我的,這就是有效溝通,如果他不聽我的就無效溝通」。

親子溝通的「小藝術」,你學會了嗎?

我沒有辦法教好孩子,我到底怎樣才能教好孩子呢?因為我還在不停地學習知識,很快我就覺醒了,發現不能把這個有效溝通誤解為強制命令。因為我們和孩子的溝通是有一個前提的:就是要尊重孩子,不能強制,只能引導,必須要尊重這個原則才行。之所以我能很快覺悟,也是源於一篇文章上的兩段對話,我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有一天媽媽帶悠悠到山上玩,媽媽的目的是想讓悠悠陪自己走這一段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因為山上有很多的自然植物和小動物,空氣也很好,於是媽媽就問悠悠你願意陪我一塊去嗎?悠悠說:我願意,但是我還想去問一問童童願不願意跟我們一起去。這個時候媽媽就反對的說:不,你為什麼要跟童童一塊去,你不要和她一起去,這是媽媽和你一起去的事情不要叫上她。但是悠悠沒有理會媽媽,還有一點點生氣。悠悠戴上帽子朝著大門口走去,媽媽看到悠悠這樣,更加的生氣,堅持著說你別去,你不能出去,今天我不允許童童和我們一起去,悠悠依然沒有理會媽媽的話,直接衝出了大門跑去找童童,幾分鐘後悠悠回來了跟媽媽說:童童不在家,這時媽媽突然很開心,對悠悠說:我很高興,童童不在家,我都告訴過你,不要去問她了,你偏不聽我的,你這樣做很不對的,你知不知道!我都不願意帶你一起出去了,於是悠悠跑下了樓,不想聽媽媽的指責。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童童的家裡,一天,童童媽媽也和女兒說今天咱們去山上玩:山裡有很多你沒有見過的動物和植物,童童很開心的答應了,說我還想邀請悠悠和我們一起去可以嗎?童童媽媽說可以,但是你記得要問過他的媽媽同不同意,他才能跟我們一起去,如果他的媽媽不同意,那你千萬不能強制悠悠和我們一起去,好的,童童說完就跑去悠悠家了。過了幾分鐘童童回來說媽媽悠悠不在家,媽媽說沒有關係的還會有下一次的,你今天能夠想要邀請他,說明你很有禮貌,有好的事情你能想著朋友願意和他一起分享,我善良的孩子,媽媽真是太愛你了,媽媽為你點贊。說完之後他們開心的一起出門了。

讀完這兩組親子對話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腦海中不斷的閃現出和兒子的一些對話。我感覺我和悠悠的媽媽特別的相似,所以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我開始換了一種方式和孩子溝通,我想親子溝通得把它當成一門藝術來看,我得多多的反思,多多的總結。於是我開始從這樣的三個方面開始嘗試改善:

|NO.1|

溝通前的緩衝,我在想我要不要在溝通前給孩子的情緒做一個緩衝,這樣效果會不會好一些。

在生活中,我們和孩子的溝通一般都會比較頻繁,溝通的內容也都大同小異,因為我們每天都會重複著一些生活,重複著一些交流,而且每次的溝通都會多多少少伴隨著不同的情緒傳遞給孩子,並且影響著孩子,其實溝通的過程就是在身教。我們都知道,科學的教育是以一種鎮定、平靜、而緩和的方式影響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產生一種愉悅的情緒,從而抑制自己的錯誤,鼓勵正確行為的一個教育。與之相反的做法則會激怒孩子,或者讓孩子焦慮、不安、並且感到痛苦。

之前當我想要糾正孩子錯誤行為的時候,或者孩子正在做他喜歡的事情,我很想讓他停下來去吃飯學習或者寫作業等等,我發現最不合適的時機就是孩子不理睬或者不情願地執行你發出的命令時,因為那個時候無論你說什麼,怎樣苦口婆心告訴他媽媽是在為你好,媽媽的話很重要,都無法說服孩子聽進去,所以我突然間意識到,盡量不要突然間把一些令人不太愉快的命令強加到孩子身上,因為這樣很容易激怒孩子情緒的爆發。假如在溝通前做一個緩衝,讓孩子自己體驗,或者意識到他將要承擔何種責任,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NO.2|

先思考再回應,讓自己的思維去適應孩子。

我們想要俘獲孩子的心,就必須讓自己的思維適應孩子,因為鞏固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和愛最有效的就是理解他們的快樂悲傷和恐懼,也就是共情,不管他們的觀點想法有多麼的天馬行空,也不管這些事情是否與責任相關,家長們都去理解、接納他們。在這個時候,一般我們家長越是有孩子氣,就越是能親近孩子們,越能與孩子們之間形成更親密的關係。

|NO.3|

剖析話語的框架,用語言轉變孩子的信念。

親子溝通的「小藝術」,你學會了嗎?

從語言的框架著手,用語言轉變信念。我們的言語不僅會描繪我們的體驗,也常常會為我們的體驗設置框架。

我想先帶大家來進行一下話語的框架體驗,例如一些不同的連接詞,但是、同時、雖然…… 我來說幾個句子,大家來體驗一下。比如今天天氣很晴朗,但是明天會下雨;今天天氣很晴朗,同時明天會下雨;今天天氣很晴朗,雖然明天會下雨。第一句會讓我們更多的關註明天下雨的事情,而忽略了今天天氣晴朗;第二句會讓我們把兩天的天氣都關注到了;第三句話雖然會讓我們記住了今天是晴天,但很容易遺忘明天還會下雨。這樣的語言框架會讓我們有不同的感受,也會影響到我們信息的傳遞和對方的心情,從而影響到人際關係的設定。

作者:武紅娟;來源:修遠世紀教育機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孔子網 的精彩文章:

珍惜眼前,活好當下,別因為等,錯失良機
人在,多聯繫!情在,多珍惜!

TAG:中國孔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