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媳婦和我這樣教育兒子

媳婦和我這樣教育兒子

五年前,我以一個年輕單身窮屌絲的身份大言不慚地寫了一篇題為《如果我有一位女兒》的文章,第一句是「如果我有一位女兒,我會把對她的教育作為畢生的事業,研究她的成長,關注她的點滴,做一個專業的爸爸,敬業的爸爸」。一年前,我們給初生的兒子起名時,引用了《易經》專論教育的「蒙卦」卜辭「蒙以養正」,並放出「狠話」——與我兒血緣關係最近的四位親人,教過學前班、小學、初中、高中,有那麼多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如果連自己的兒子、孫子、重孫都搞不定,那會被笑話的……可當我和媳婦在「全方位啃老」的前提下拼盡全力,一路苟延殘喘才把娃帶到可以把家掀個底朝天的狀態時,我才意識到五年前的自己和一年前的自己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都是貨真價實的空想家!先不說教育一個孩子有多難,單是陪他順利吃喝拉撒過完動物性的一天就已經疲憊不堪,哪還有精力琢磨教育的事情?如果不是媳婦每天耳提面命,「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就要對他負責」,並且身先士卒充當育兒主力軍,我可能早就迷失方向了。我和媳婦因辦理ETC擦出愛火,可愛情結晶的成長卻沒有任何捷徑可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方才與媳婦聊天,一致認為應該把摸石頭的經驗整理升華,以便日後摸得更專業,不要被水嗆到。過去18個月的時間裡,在三位母親承擔了絕大多數哺養工作的基礎上(我非常感激),我和身兼多職的媳婦在兒子教育方面重點關注了三個問題:成長感、情緒控和表達欲。

成長感:洗澡與視頻教學

·給寶寶洗澡有什麼教育意義?

·洗完澡之後可以做什麼?

我特別喜歡給以蒙洗澡,在他出生一個月月嫂離開後,我就嘗試一個人給他洗澡,從卧姿到坐姿到如今忽卧忽坐忽站,從輕聲哼唧任我擺布到如今撲騰不止弄得我全身濕透,我依然享受給他洗澡的時刻,有時遇到晚上查宿舍我也要先回家給他洗完澡再去學校,來回折騰兩個小時也值得,為什麼呢?因為每次洗澡,把他全身每一塊皮膚都撫摸一遍,看看他最近胖了還是瘦了,白了還是黑了;哪兒被蚊子咬了幾個包,哪兒被指甲划了一道痕;頭髮是不是該理了,乳牙有沒有冒尖……我平時沒時間陪他,只有洗澡的時候能夠最直觀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成長。所以,我理解的成長感,首先是父母對孩子成長給予肯定的一種心理狀態,有了這種狀態,更容易激發出父母對育兒這一件事情的興趣,以及為之不懈努力的信心和勇氣。想不想把孩子教育好,有沒有信心把孩子教育好,父母的這些主觀意願是非常重要的。

洗完澡之後的時間,是孩子一天中最放鬆的階段,也是教育的好時機,這個階段的工作通常由媳婦主持。按摩、穿衣是第一階段,面部按摩是以蒙最中意的。躺在媽媽的懷裡,閉目養神,享受著熟練的指法按捏,再配上一段悅耳的輕音樂,嫽咋咧,美的很。閱讀、聽故事、看視頻、聊天是第二階段,媳婦準備的大量認知卡,地板書,洞洞書,立體書,有聲讀物,國產的進口的都派上用場,起初他只會不停地撕紙,後來媳婦帶著他一本一本地翻看,不斷地虛擬人物講故事,引導他找不同的顏色和事物,久而久之,他能從中獲取許多信息,他對於絕大多數事物的元認知首先來源於晚閱讀。我個人最滿意的是固定一段時間看手機視頻,內容都是他從小到大的照片,小視屏,記錄了他從出生至今成長的各種瞬間,剛開始看的時候發現他會模仿視頻中的自己,後來我們邊看邊解說,小時候的自己是什麼樣的,視頻中的自己為什麼會摔倒,下次在什麼地方要注意安全,提示他回憶當時為什麼會哭泣……以蒙對這些內容特別感興趣,每次看到自己表現出色的視頻都會非常開心,看到自己爬行的視頻都會站起來蹦躂一會兒,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第二種成長感,自己對自身成長肯定的一種心理狀態。這一觀點得益於一篇介紹日本幼兒園的文章,日本的幼兒園在早上9:30以前,下午3:30以後,全園的孩子都在一起玩,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真正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成長感很明顯。這種成長感既可以激發孩子對成長的渴望,又能形成對幼小的尊重,這是在群體中體驗成長。而在個體中,看過去的視頻就是體驗成長的一種方式。小朋友對自身成長的意願是非常強烈的,這在他們練習爬行、走路的過程中都可以看出來,所以作為家長可以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成長,增加內驅力。當然看視頻、聽音樂這個階段不能過長,否則過於興奮會影響睡眠。

情緒控:冷靜與愛的抱抱

·寶寶總是無理取鬧怎麼辦?

我們常常以是否喜歡哭泣耍賴判斷一位小朋友乖不乖,以這個標準衡量,真正乖的很少,他們通常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其實這屬於嬰幼兒階段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務,情緒管理。在孩子8個月的時候,我們決定帶他去早教,其實並不奢望學東西,只有兩個目的:多幾個玩伴一起玩;看看別人怎麼教孩子。近一年的時間裡,由於工作關係,只去了十多次,但是我們發現他在與早教班小朋友相處的時間裡,莫名哭鬧的次數變少了,情緒控制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之後我們就著重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小朋友莫名哭鬧的原因很多,身體不舒服,肚子餓,缺乏安全感,想獲取關注等都有可能哭鬧,父母首先要儘可能搞清楚為什麼哭鬧,將其分類處理。獲取關注,表達訴求是最常見的哭鬧情況,如果每一次要求都滿足,容易導致孩子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後期教育就很困難,怎麼辦呢?我們一般分兩種情況:第一類,外出公共場合哭鬧,抱離人多的地方,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安撫其冷靜,不要當著眾人的面責罵。第二類,在家裡哭鬧,如果邊哭邊做危險的動作,比如手拿物品亂扔,必須迅速制止,如果只是邊哭邊打滾之類,那就不理他,冷處理,告訴他耍賴是沒有市場的。有一段時間,以蒙哭鬧常伴隨打人的動作,我和媳婦的臉頰經常抓出各種血痕,我們採取的辦法是緊緊地抱住他,安撫他,千萬不要以暴易暴,哪怕自己被打得很痛,因為情緒失控的孩子自己也非常痛苦,他找不到宣洩的途徑,等他冷靜下來我們再問他想要什麼,可以說也可以用手指,並告訴他爸爸媽媽是他最好的朋友,不能動手打,這是不文明的,會失去夥伴的。每一次哭鬧結束,我們都會帶著他進行小結,做錯了就一定要道歉,父母情緒失控也要道歉,最後來一次愛的抱抱,表揚他敢於認錯,告訴他爸爸媽媽很愛他,這件事情雙方和解了。堅持下來,以蒙無理取鬧的次數明顯減少,他有什麼訴求也會和父母表達。

表達欲:鼓掌與情感體驗

·寶寶如何學說話?

通過情緒控制我們發現小朋友的表達慾望非常強烈,如果不能讓他在適當的時候合理地表達,情緒就很難控制,如果引導他正確表達,並且豐富表達方式,那麼在語言、動作方面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

6個月的時候,以蒙學會了鼓掌,一看到新聞聯播就很興奮,因為裡面的人經常鼓掌。可他不清楚鼓掌的含義,我們就在他每一次表現好的時候進行鼓掌,並告訴他很棒,多次強化後他就明白鼓掌可以表達鼓勵、歡迎、開心……現在他不僅學會了為自己鼓掌,還會主動為他人鼓掌,我覺得是一個進步。當父母千萬不要吝嗇對孩子的鼓掌,當然也千萬不要濫用對孩子的鼓勵。

9個月開始,以蒙練習說話,對於語言訓練,輸入得多,輸出得就多。他剛開始就是發「爸爸」、「媽媽」等單音,為了把詞語與事物聯繫起來,我們對他的每次發音都會進行回應,比如「嘿,我的寶貝,媽媽在這裡」,「對,這就是車」……後來發音越來越複雜,如「開心」、「愛你」等,我們不追求發音的準確,而是追求表達時的情感體驗。洗完澡,爸爸和媽媽在一起陪他玩,他笑得樂呵呵,緊緊地用臉頰貼住我們,我們就會告訴他「寶貝,這種感覺叫做幸福,幸福,幸福。」摔倒了,很痛,他哇哇大哭,結束後我們會告訴他「這種感覺叫做傷心,傷心,傷心。」我們覺得,語言學習要伴隨情感體驗,才能真正地表達自己,才能有效地掌握辭彙。我們要鼓勵孩子表達,引導孩子表達,培養與父母溝通的習慣。

上周帶以蒙到市婦幼保健院體檢,與一位寶媽魏醫生交流,她認為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不停地更新知識,堅持學習,我深受啟發。在日常生活中,周圍的朋友、同事,學生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各有不同,在相互交流中可以獲得很多好方法;來源於網路、書本的知識可以為教育提供理論方向,我們要努力做到:既要方法好,又要方向對。作為老師,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有許多活生生的案例,如果我們善於把平時的工作成績轉化為家庭教育的成果,把學校教育的理念轉化為家庭教育的智慧,那就是最佳的狀態了,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如此,我們才敢說,教育孩子是一份事業,要努力做專業的父母,敬業的父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中國育兒圖鑑:育兒觀念分歧多 科學與否不易辨
小滿溫情 五十而立—「網路空間戰略家」的育兒筆記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