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類探索宇宙,只是為了地球可能存在的能源枯竭做準備?

人類探索宇宙,只是為了地球可能存在的能源枯竭做準備?

地球資源儲量遠遠超出目前人類每年的消耗量,並且人類也越來越重視發展與環境的關係,正是為了避免自然資源缺失對人類造成不利影響。

在資源的利用中,化石燃料似乎是在不斷減少,但是地球儲存的石油天然氣還夠人類應用1-200年,這是擺在明面上的,地球岩層中還有頁岩氣,較深的海底還有可燃冰,儲量可能夠人類應用千年。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燃氣是可再生的,生物死亡後被分解的烴類產物,在2-4℃的低溫環境中就可以和水形成籠式分子聚合體。

核聚變是一種高效的產能方式,在地球中可用作核聚變的材料數量甚豐,在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上的氦-3儲量更是可以供人類使用萬年。只是現在技術尚未完全突破,不能製造出可長時間穩定運行的可控核聚變設備。隨著人類探索宇宙的範圍越來越大,人類會發現越來越多可供人類利用的能源形式。化石能源再支撐人類發展200年,難以想像那時的人類科技。

能源的應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類也在不斷第提高各種能源的利用效率,發展節能技術避免資源浪費。人類發展過程中也逐漸認識到人與自然的關係,世界各地都開始紛紛保護森林、海洋等資源。這樣支撐人類發展幾百年,科技實力足以使人類完成很多目前不能完成的事情,那時候到地球外定居也未必不可能。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好,但人類絕不會坐以待斃,也許付出教訓後才會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但人類文明還是會向前進。

所以,人類未來必須在地球資源枯竭之前,找到可以讓人類可以生存繁衍的地方,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探索宇宙!

人類是一種好奇的高等智慧生物,有好奇心,也有危機感。正如當年人類祖先走出非洲,尋找食物一樣。人類在蒙昧中發現了宇宙的存在,那種鑽研的勁頭就不會停歇,今天地球上大量的望遠鏡對準了茫茫宇宙,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顯現,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了物質存在的各種形式,知道了化學元素的形成之謎,我們的各種儀器的質量和精度也在不斷提升。

在了解宇宙之謎的過程中,我們一邊走一邊感受到強大的危機感,地球並不是一個永久的存在,宇宙中任何星球都有壽命,地球的生物也是有滅絕危險的,比如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就可以讓巨大的恐龍種群在短時間內徹底滅絕。我們也渴望尋找或者創造出另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把這種滅絕的危險係數降低到最小。

另外,我們也有一種孤獨感,我們不知道這個宇宙中是否擁有和我們一樣高等智慧的生物體,人類社會化的屬性,使得我們非常想與對方進行交流和溝通,所以我們想方設法想去看看附近的每顆星球,看看是否有同類的存在。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五月 的精彩文章:

人類可觀測的宇宙是930億光年,那要如何去猜測930億光年外的宇宙?
人類觀測到的宇宙中星球都是過去時的樣子,它們或已孕育出了生命,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TAG:易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