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ET農業大腦沉澱「新24節氣」

ET農業大腦沉澱「新24節氣」

每一個公司轉型的背後

都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今天,讓我們一起探秘

成立於1996年的海升集團,不僅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同時也是陝西首家在香港主板市場上市的企業。2012年起,集團確立打造中國果蔬領域高端品牌戰略,致力於全產業鏈融合的發展模式,業務涉及果蔬育苗、現代化種植、果品倉儲物流、生鮮銷售、果蔬多元化產品精深加工、現代農業觀光旅遊等,已經成功蛻變為一家品牌化運營的大型現代農業集團。

面臨的挑戰

海升集團需要藉助數據中台,解決信息流通、數據共享的問題,讓海升集團的經營分析能夠更加準確和清晰,必須要迅速、成功的解決數據問題,更清晰的了解水果種植情況,並以此進行更加精準的決策。

——海升集團熱帶水果事業部經理馮欣欣

雖然海升集團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的高覆蓋率,但是在信息化方面仍然需要進一步解決農業種植的數字化、智能化進程的問題。海升集團需要先進的信息化系統,解決信息流通、數據共享的問題,特別是解決一直以來手工填寫Excel報表的問題,讓海升集團的經營分析能夠更加準確和清晰。

轉型故事

1

通過農業大數據中台:使得數據標準化、將數據統一整合、並讓數據整體上雲。

2

農事管理系統:將數據統一錄入、實現可視化農事管理、並提供輔助指導種植決策。

3

ET農業大腦1.0:先建立數據化生產體系以及標準化生產服務、為ET農業大腦2.0打下基礎。

獲得的成效

通過與阿里雲合作,海升集團實現了數據的標準化、數據的系統化上雲、建立農業大數據中台,為數據的流通、挖掘,種植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打下堅實基礎。

以農事管理為核心,阿里雲與海升集團共同完成了ET農業大腦I期項目的建設,有效提高了海升集團農業種植的可視化、流程化水平,特別是通過農業大數據中台,實現了數據的系統化上雲,從而解決了長期困擾海升集團的數據整合與歷史數據整合問題,讓農業生產第一次有了一張清晰、準確、實時的「數字地圖」,而整個ET農業大腦I期項目上線應用,預估能夠幫助海升集團在種植生產中,每畝地生產成本將減少200元,總成本節省約2000萬元。

GIF

總的來說,依託農業大數據中台的數據能力,ET農業大腦不僅在數據管理層面改變了海升集團原有的「Excel表式」的數據管理方式,更藉助使用GIS圖為系統的使用者提供了清晰、立體和生動的灌溉、施肥、植保、園藝情況反饋,提供了分類演進、內容詳實的可視化界面,解決了原本工作模式下,數據只是匯總,很難直接服務於種植生產的問題,讓信息化系統、農業大數據真正可以開始服務與農業種植生產。

24節氣不應是中國農業科技唯一沉澱

「24節氣」是中國種植業的最好的科技沉澱,它凝聚了千百年來中國農業歷史的經驗,但可惜的是,「24節氣」很可能是中國對現代種植業唯一的貢獻——隨著海升集團ET農業大腦的構建,數字化、智能化農事管理將梳理和構建出新的農業種植規律和操作範式,成為中國農業向全球農業的全新知識輸出,讓24節氣將不再是中國農業科技的唯一沉澱。

不僅如此,農業大數據中台和ET農業大腦所推動的「雙轉向」,將進一步提高「企業+產業園區+合作社+農戶」的海升模式的效果:通過分析貧困區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海升集團可以整體輸出種植業產業基礎設施、優勢品種和現代化種植技術體系,通過土地流轉、進園務工、承包經營、資金分紅等方式來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繼而實現貧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和附加值,「建立一整套精準、高效的產業扶貧模式」,從而構建從精準農業向精準扶貧的產業發展路徑。

因此,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和雲計算技術為核心構建的農業大腦,將對我國農業未來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走出中國精準農業、數字農業、智能農業自己的路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里雲 的精彩文章:

CVPR!你憑什麼收錄我3篇論文!

TAG:阿里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