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軍推動武器裝備發展的主要做法

美軍推動武器裝備發展的主要做法

二戰後,美國維持了規模、性能均領先世界的國防力量,率先發展出精確制導炸彈、隱身飛機、核動力、天基偵察系統等武器裝備。美國武器裝備的發展不僅受益於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工業基礎,也得益於其通過長期探索和實踐建立的一套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管理制度,相關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一、長期高強度投入是美軍武器裝備發展的不竭動力

美軍武器裝備投入包括研發費和採購費,這兩方面的長期高強度投入是美軍武器裝備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21世紀以來,美軍武器裝備研發費和採購費隨反恐戰爭的進行不斷走高,2008財年兩者之和達到2441億美元峰值,占國防預算的比例超過40%;此後受金融危機和財政減赤影響,採購費和研發費接連下跌,2014財年僅為1642億美元,較2008財年削減近三分之一;2016財年之後,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上台提出「重振美國軍力」計劃後,武器裝備研發費和採購費才恢復快速增長。

圖1 2000年以來美國國防研發和採購預算走勢

美國是世界上武器裝備投入最多的國家,甚至超出絕大多數國家的軍費總額。以2015年為例,美國武器裝備投入是歐盟27國的四倍,是世界第三大軍事支出國沙烏地阿拉伯軍費的兩倍。美國也是武器裝備投入占軍費比例最高的國家,本世紀以來始終保持在30%左右,而歐盟還不足20%。美國特別重視武器裝備研發投入,而不是大量採購現有的武器裝備,其採購費與研發費的比例在1.5~2.0之間,而歐盟在3.0~4.0之間,如圖2所示;研發費在歷次國防預算削減中也會得到特別照顧,削減幅度小於採購費,例如在2008~2014財年的預算削減中,年度採購費降幅近40%,而研發費僅20%。

圖2 2006~2016年美國和歐盟武器裝備採購費與研發費的比例

美國武器裝備研發費佔聯邦政府總研發投入的比例超過50%,投向基礎科技、新裝備研製、現有裝備升級和研發管理保障四類活動。世界上任何國家或聯盟組織的裝備研發費都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據歐洲防務局統計,2011年美國裝備研發費接近歐盟成員國總和的7倍;美國和歐盟國防研發開支占國防總開支的比重分別是10.7%和4%,美國是歐盟的兩倍以上。

圖3美國裝備研發投入情況(單位:億美元)

基礎科技投入是維持美軍技術領先優勢的關鍵。正如美國防部反覆強調的:「今天享有的技術優勢和軍事實力來源於過去幾十年的基礎科技投入,未來國家安全離不開強大的基礎科技」。基礎科技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先期技術開發,目的是不斷儲備知識與技術,發現科學與技術的創新性應用和新興科學與技術所蘊含的軍事潛力,重點面向的是未來軍事能力。基礎科技投入約佔裝備研發費的20%,占國防部總預算的2%,近年來維持在130億美元左右,是歐盟各成員國之和的4倍。

圖4美歐國防研發開支比較(單位:十億歐元,2011年幣值,1歐元=1.3920美元)

二、完善的國防裝備採辦制度促進了武器裝備的良性發展

美國建立了世界上最龐大的採辦隊伍和最完善的採辦管理程序,其採辦法律法規、指南手冊對國防採辦各個環節都做了詳細規定,使採辦人員在工作時權責明晰,促進了武器裝備的良性發展。

對龐大的採辦隊伍進行專業化管理。美國國防裝備採辦隊伍超過15萬人,按專業可分為14個領域,包括系統工程、合同簽訂、全壽期管理、項目管理、生產/質量與製造、試驗鑒定、商務、設施工程、信息技術、審計、現貨採購、科技管理、資產管理及其他,其中商務人員又細分為成本估算和財務管理兩類。這些人員按照採辦項目類型和進展情況,參與採辦不同環節和事項的管理,確保「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專業的人管專業的事」。

建立「規劃、計劃、預算和執行」系統管理國防經費。美國國防部通過「規劃、計劃、預算和執行」系統實現對軍費的管理,在預算每個環節都體現出制度化和規範化的特點。規劃階段,國防部和各軍種綜合國家安全目標和資源制定戰略規劃,重點評估重大項目的效能和成本,美軍滾動制定的《30年造艦計劃》、《30年造機計劃》等長期規劃可作為該階段的輸入;計劃階段,各部門結合現有資源提出符合戰略規劃的裝備發展需求和項目計劃建議,參聯會負責評估審查,並由國防部長簽署最終計劃;預算階段,國防部預算委員會對各部門提交的預算進行評估和調整,形成預算書提交給總統,由總統提交國會審批、授權和撥款;執行階段,國防部審計和分析部門每季度都對採辦項目進行審查,監督項目進展情況,適時調整項目和預算。

建立層級分明、決策有序的國防採辦管理系統。《1986年戈德華特-尼克爾斯法》設一名負責採辦的副部長兼國防採辦執行官,自上而下建立了由國防採辦執行官、各軍種採辦執行官、項目執行官和項目經理組成的採辦管理系統,這一管理體系延續至今。2018年2月,美國防部新設負責採辦與保障的副部長,履行國防採辦執行官的職能。按照裝備採辦項目的類別、規模和決策事項,美國賦予管理系統各層級以一定決策權,確保更高級別官員做出重要事項的決策。

建立聯合能力集成與開發系統管理武器裝備需求。聯合能力集成與開發系統是美國防部開發的一種基於能力的需求分析制度,由頂層戰略指導開發聯合作戰概念,並開展自頂向下的能力需求分析,通過權衡各政府部門、工業界和學術機構專家意見,確認對現有能力的提高和新能力的開發,推動非裝備改革和裝備採辦。在武器裝備需求論證方面,該系統明確了自頂向下、基於能力的需求生成方法論,將武器裝備置於聯合作戰的大背景下,兼顧考慮聯合作戰全過程和條令、組織、訓練、裝備、領導與教育、人員和設施等各個因素,最終向聯合部隊交付有用、可用、可負擔的能力。

三、龐大的國防科研「國家隊」確保武器裝備發展持續的生命力

美國國防科研力量包括政府研究機構、企業、大學及其附屬機構等,其中企業主要從事裝備技術開發,大學偏重基礎研究,政府研究機構側重基礎科研與試驗驗證。政府力量的主體是國防部、能源部和國家航空航天局下屬的94個國防實驗室和研發中心,其中國防部科研力量主要是海軍部、陸軍部和空軍部下屬的66個實驗室,共約6.7萬人,包括4萬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

這些國防科研「國家隊」匯聚和培養世界一流人才,運營一大批世界先進的科研設施,圍繞近中期國防需求和未來10~20年甚至更長遠的發展需求,設定研究方向和重點,除自身開展相關研究外,還凝聚學術界、工業界和盟友的力量開展研究。這些機構引領了美國國防科技乃至世界軍事技術的發展,產出一大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性成果,如陸軍研究實驗室共產生了1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能源部研究機構2008年以來產生了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美國國防部的實驗室具有獨立法人地位,人員規模相當於我國大中型國防科研院所,具有幾個顯著特點。一是服務國家戰略目標,創建之初就具有明確的國家戰略目的,始終以滿足國家戰略需求、保護國家安全為己任,主要承擔與國家戰略和國家安全密切相關的,企業和大學不願或無力承擔的大規模、高風險、周期長、多學科交叉的重大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研究,部分實驗室還從事試驗鑒定、技術監督和標準制定、科研項目和科研設施管理任務。二是政府強力管控,定位、戰略目標和使命任務均由政府確定,不走市場化道路,不參與國防科研任務的市場競爭,經費基本全部來自政府預算撥款,設施設備由政府投資建設,產權歸政府所有,管控模式分為政府擁有、政府運營(簡稱GOGO),以及政府擁有、委託代管模式(簡稱GOCO)兩類。三是體系布局不斷優化。從專業布局上看,覆蓋了美國國防部確定的20大類軍事關鍵技術領域;從行業布局上看,覆蓋了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電子、生化和軍事醫學等領域;從技術鏈條上看,覆蓋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試驗與鑒定等完整研發流程。而且隨著軍事戰略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情況,不斷通過實驗室的合併重組、新建退出來優化實驗室體系。

(藍海星:孫興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海星智庫 的精彩文章:

眾議院國防撥款法案支持採購3艘近海戰鬥艦和1艘航母
美國海豹突擊隊大力採用新型海上技術

TAG:藍海星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