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產後媽媽盜汗該如何調理呢?

產後媽媽盜汗該如何調理呢?

原標題:產後媽媽盜汗該如何調理呢?


產後盜汗怎麼辦?


產婦在坐月子的時候如果調養不當或分娩過程不當,很可能會引發月子病。而產後盜汗就是其中一種。產後盜汗根據引發原因的不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產後盜汗的原因有哪些?


常見的產後盜汗的原因有兩種,一種原因是生理性盜汗,另一種是病理性盜汗。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兩種產後盜汗怎麼辦?



1生理性盜汗


生理性盜汗是產婦生產完之後身體多餘水分的正常排出,往往最長持續時間不會超過一周。生理性盜汗不需要特別的處理,在數日後會自行好轉。但在出汗時,毛孔張開,易受風寒,引起感冒。應注意要及時擦乾汗液,注意皮膚清潔,如汗濕衣服要即行更換。


2病理性盜汗


病理性盜汗是產婦在分娩時或者分娩後失血過多,陰血驟失不能斂陽,陽氣外浮,津液隨之而泄;或因產時氣血耗損,氣隨血耗,衛外不固,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陰虛造成的。產後出汗的程度與產後媽媽自身的體質、產程是否順利等因素有關。出汗多少的程度其實提示了產婦元氣虧損的輕重。所以輕重不同,處理方式也就不同了。



在產褥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坐月子期間,如果產婦能及時調整身體,出汗多的狀況多半可以自愈,恢復的快慢會因為產婦元氣虧損的程度而有所不同。如出汗極多,或出汗持續時間長,可在中醫指導下用中藥補氣止汗,大夫會根據情況辨證給葯,切忌自行亂服藥。


其中生理性產後盜汗不需要特別調理,只需數日產婦身體即刻自動痊癒。但是病理性產後盜汗是中醫的一種月子病,需要好好調理。病理性產後盜汗可以通過使用一些降火潤燥、滋陰補益、生津止渴的食物來調理。


產後盜汗吃什麼好?



黃芪桂圓羊肉湯


1黃芪桂圓羊肉湯:


黃芪15克,羊肉90克,桂圓肉10克,山藥15克。將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撈出後即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沙鍋將水煮開,放入羊肉和3味葯同煮湯。食時調好味,可飲湯吃肉。


2參鴿湯:


高麗參5克,乳鴿1隻。將乳鴿去毛及內臟(不必清洗腹中之血),加入參片,水適量,隔水蒸燉1小時,配少量食鹽頓服。每日1次,連服3天。


3泥鰍湯:


糯稻根30克,泥鰍90克。先將泥鰍宰殺洗凈,用食油煎至金黃,用清水2碗煮糯稻根,煮至1碗湯時,放入泥鰍煮湯,吃時調好味,連湯帶魚同吃。


泥鰍湯


4羊肚粥:


羊肚1個,糯米60克,紅棗5枚。將羊肚洗凈,糯米用水浸透,把糯米與紅棗同放羊肚內,縫好口,放盆內隔水燉熱,佐餐食用。食用時切開羊肚,調好味。


5羊豬肚粥:


豬肚1個,黃芪15克,人蔘3克,粳米50~100克,蓮實30克,小麥適量。將豬肚用鹽搓洗乾淨,與小麥同煮至半熟,取出豬肚細切。諸葯切碎,裝入紗布袋。扎口,與豬肚加水同煮至熟爛,去葯袋及豬肚,再下米煮粥,臨熟入蔥,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入適量調料,喝粥吃豬肚。


6豬肉蜜:


豬肉、生薑、白蜜各100克,黃精50克。將生薑搗蓉,煎取濃汁100克,與豬油、黃酒、白蜜同煎熬膏,每次服10克,每日3次。



牡蠣豬肉湯

7牡蠣豬肉湯:


豬肉適量,牡蠣粉、麥麩(炒黃)各等分。將豬肉洗凈煮濃湯,2粉調勻,每取3克調入豬肉湯內服食。


8貝母蒸甲魚:


甲魚1隻,川貝母5克,雞清湯1 000克。將甲魚切塊,放蒸缽中,加入川貝母、鹽、料酒、花椒、姜、蔥,上籠蒸1小時,趁熱佐餐服食。


10糯米大棗粥:


小麥仁60克, 糯米30克, 大棗15枚,白糖少許。將前3味洗凈,放一起煮成粥,入白糖令溶,每日2次。



糯米大棗粥


10歸芪山藥蒸豬腎:

豬腎500克,當歸、党參、山藥各10克。將豬腎切開,剔去筋膜,洗凈,放在鍋內,加入當歸、党參、山藥,加水適量,清燉至豬腎熟透,取出豬腎切片,加調料,即可飲湯食豬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安國際母嬰會所 的精彩文章:

別再讓「靜養」成為你「坐月子」的生命隱患
有多少女人因為骨盆沒修復而耽誤了後半生?

TAG:詩安國際母嬰會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