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今日立秋,暑去涼來

今日立秋,暑去涼來

今天是陰曆六月廿二,也是立秋的日子。立秋的到來宣告著秋天即將開始。

但是,這裡夏天和冬天可是王者。

春天秋天?不存在的謝謝o(′^`)o

立 秋

二十四節氣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趣聞

常言道傷春悲秋,尤其是古人更善迎風感懷,每遇秋天風聲蕭瑟、紅葉落地,總要悲嘆一番。豁達如歐陽修到了立秋日,也寫了一首《立秋有感寄蘇子美》給蘇舜欽:「庭樹忽改色,秋風動其枝。物情未必爾,我意先已凄。」

秋色未必凄凄,但他心中卻早已有了悲傷的情緒。悲秋已成為中國古詩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今天,不讀幾首詩,掉幾滴眼淚兒,怎麼敢說自己過了立秋?

對不那麼喜歡傷春悲秋的人們來說,立秋又有風雅和喜樂。

據說,在宋代,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的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 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真風雅。

立秋·飲食

說到立秋自然逃不開貼秋膘啦~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立秋有什麼好吃的吧!激動地搓搓手~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秋季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以在冬季到來時,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複發。秋季進補應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具有這類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補胃的蓮子、山藥、扁豆等。秋季出現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氣候,應選用滋養潤燥、益中補氣的食品,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

圖片來自全景網

民諺說: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杭州一帶立秋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時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立秋·養生

身體永遠是第一位的,所以養生是必不可少的。

秋季空氣中濕度小,皮膚容易乾燥。因此,在整個秋季都應重視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秋屬金、金主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情緒比較容易低落。專家提醒,秋天要特別注意情緒調適,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遇到傷感之事應主動排解。立秋之後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氣更涼爽後建議加強體育鍛煉,有助於氣血運行、疏導肺氣。

立秋後,綠豆加百合的吃法可以暫且「歇歇」,脾胃虛寒的人勿吃冰鎮西瓜,待在空調房時肩頸、肘膝關節處也該「捂」起來。

另外,立秋之時不宜進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熱食物,而應根據中醫四季五補的原則來進行滋補。立秋之際屬於四時中的長夏,應以淡補為主。所謂「淡補」,是指補而不膩,要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藥物。

說了這麼多,小編的肚子已經開始咕嚕咕嚕叫了,是時候去貼秋膘啦~

咱們下個節氣再見!ヾ( ̄ ̄)Bye~Bye~

歡 迎 關 注

文藏藝術

文藏書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雍正陵內有一顆金頭?專家剛打開,被國家文物局緊急叫停!
「趣談歷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刀闊斧,被戴綠帽卻不吭聲(上)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