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墨與色│當代書畫名家系列評論:趙水慶

墨與色│當代書畫名家系列評論:趙水慶

趙水慶

1971年生於山東菏澤,先後畢業於菏澤師專、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2004年入北京畫院王文芳工作室高級創作班深造,2014年入中國國家畫院龍瑞工作室高級研修班深造。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菏澤市美術家協會理事,曹州書畫院畫師,菏澤市牡丹區文化館專業畫家,民革黨員。作品多次入展中國美協主辦的重要展覽。

來自山間的風

——談趙水慶的山水畫

文│褚 海

大約在七八年前,我在一次書畫活動中結識了山水畫家趙水慶先生。菏澤的畫家很多,但受地域環境的影響,畫山水的並不太多,真正能畫得好的更不算太多。那時的趙水慶雖然年輕,但畫得不錯,在菏澤的藝術圈已頗具名氣了。記得後來我寫了一篇題為《尋找精神的棲放地》的短文,算是對他當時山水畫創作的一些粗淺的認識。

後來因為工作原因,我們見面的機會少了,甚至有兩三年沒聯繫。在那段時間裡,他做了兩大「轉體動作」:一是工作上的「轉」,從供職十多年的學校調到一家文化單位,專職從事藝術創作;二是創作上的「轉」,跳出原有的名利圈,到中國國家畫院龍瑞工作室脫產進修。2015年的秋天,我去趙水慶家中拜訪,那時他剛從中國國家畫院學習結業。他拿出一批臨作讓我看,記得我當時的感覺是很吃驚。那些作品中明晰地看出來他對以前從繪畫技法到審美思想的的揚棄、改造與突破。比如,在對山石結構的表現上,打破了原有構成主義的影響,更加註重自然紋理的變化;在圖式的構成上,不再拘於形式結構的經營,更加重視筆墨語言的提煉和運用。那次他還「自曝家醜」:到中國國家畫院後的第一次公開課上,龍瑞先生就指著他的作品說「線質太弱」。所以練習書法就成了他堅持至今的日課,當他日夜用功臨習了數年篆書之後,才慢慢體悟到「書法用筆」的內涵和「書畫同源」的奧妙。提筆作畫、墨著於紙,那種對筆墨的駕馭能力、那種書法線條的質感與力感,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明顯的增強。

受展廳效應的影響,當下繪畫創作中出現的裝飾化、製作化、繁複化的風潮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花樣的形式掩蓋了傳統繪畫固有的形式內涵。所以龍瑞先生提出了「正本清源、貼近文脈」的畫學主張,他倡導中國畫要重視本體規律,接活與繪畫相聯繫的文化神經,真正從繪畫語言上完成中國畫的當代發展。通過在國家畫院近兩年的潛心學習,這種美學意識也深深影響了趙水慶的畫風。有一次他告訴我,最近兩年要對歷代山水畫經典之作重新臨習一遍,對傳統筆墨再學習、再審視、再認識。從他近幾年的代表作《高山清韻》《月色黃山》《松澗清韻》《山之舞》《山鄉之戀》《岩泉萬丈流》中,已經很好地體現出了對傳統筆墨的把握程度和駕馭能力。在這批作品中,皴擦染點、精筆妙墨的傳統法式被展現地淋漓盡致。在用筆上,有時酣暢流利,有時用方拙之筆,使線條在方與圓、秀與拙的搭配中變得豐盈厚重起來。他在用墨上追求那種整體化的感覺,使畫面葆有了一種肅靜感和秩序感。如他近期創作的《故居情緣》《情暖冬日》《山鄉晴雪》等荒原雪景系列,荒野中的山巒樹木由近及遠,次第排列,在繁複皴染的斑駁中凸透出房舍、土坳、荒路以及田野的光亮,與覆蓋大地的殘雪構成光線的融合,呈現出一種新的意境。

從表現形式上來說,趙水慶的山水畫主要是繁密體,採用滿布局圖式,這顯然受到了元初王蒙的影響。如《山空雲水凈》《和諧家園》《林泉高致》《疆域夢》《夢尋鄉音》《山區放歌中國夢》等作品,崇山峻岭、層疊不窮,群山連峰、幽深深遠。畫面中的物象多用中鋒短線組合成線群體塊,皴線排列細密。在繪畫技巧上,他精於長線和短線的運用,以積墨法將山體物象在一個塊面中進行重疊與交錯,讓畫面顯得密密實實,幾乎沒有空白之處。現在的密體山水創作有時太過於重視「描」和「做」,這種作品看起來往往會顯得繁複凌亂、刻意呆板,很難談得上有什麼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趙水慶的作品以線為單元構成面,然後再借鑒西畫中的明暗處理方式將散布在山間的古樹、亭榭、溪水、雲霧等聯動起來,形成空間感和層次感。這樣一來,景物的繁與滿、皴線的細與密就促使了山體團塊的呼應和連通,讓畫面產生了一種無形的動勢。當我們隨著這種動感「移目換景」的時候,那蒼莽山川中彷彿就吞吐著陣陣清風,溢卷而出。

趙水慶的山水畫既有探索繁體奧秘的密體山水,也有追求自然逸趣的空靈小品。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他的那些寫意性較強的小品畫,如《秋色美》《浮煙遠岫圖》《秋山紅樹多》《尋幽別有雲深處》《秋韻》等。這類作品遠涉謝縉、朱耷、石濤、梅清等明清諸家,近師黃賓虹、李可染、陸儼少,並融合了潑染沖積、水暈墨彰的現代意識,在用墨和用色方面都有一些新意。在畫面的處理上,往往沒有過多的渲染,顯得平實淡遠、沉穩大氣。我認為他是用新的表達、新的語言抒發了對山水自然的感悟,也揭示出原始自然的雄渾之姿和野性之美。在浮躁日盛的當代環境中,這種審美取向很容易引起我們每個都市人的心靈共鳴。不可否認,他在對筆墨的感悟、對細節的把握和對意境的營造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但我覺得這些對於一個勤奮執著的青年畫家來說,應該只是時間的問題。

資本時代的市場經濟催生了大批早熟的畫家。當他們都在嚮往「前衛」、頂禮「新異」的時候,回望傳統、俯身自然的本質,或許更能貼近山水繪畫的內在價值。趙水慶的作品中保持了對這種藝術觀的認同和探索,他以一種繁複卻又靈通的寫意筆墨,營造了一處墨色幻化斑駁淋漓的山水世界。溪山悠遠、古徑綿長,站在他的山水畫前,我們會感覺到一陣來自山間的風拂面而來。

戊戌之夏于山東菏澤懿蘭堂

作品賞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群落 的精彩文章:

墨與色│當代書畫名家系列評論:安洋

TAG:書畫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