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胎開放以後,二胎家庭怎麼對待大孩

二胎開放以後,二胎家庭怎麼對待大孩

近年隨著二胎政策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

但親子關係中最大的攔路虎——「同胞競爭」,卻沒有得到家長們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如果父母不能及時注意到孩子的情緒變化,讓他長時間持續處於「同胞競爭障礙」這種負面情緒中,無疑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將造成極大傷害。

在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已有三萬多人關注,一萬多人回答。

很多網友的回答,看得確實讓人心疼。

在多子女家庭中,因為家長的有意或無意,那個被忽視的孩子所承受的傷害可能會成為他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可是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容易把小事放大,虛張聲勢地鬧情緒,不必太當真。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告誡父母:

人人都說孩子小,

孩子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

你比小孩還要小。

孩子的邏輯是:「我愛,因為我被愛」,「我關注,因為我被重視」,「我尊重,因為我被看重」。

沒有被愛滋潤過的孩子,也沒有愛人的能力,被忽略和輕視的孩子,一樣難以同等地對待別人。

只有將孩子看做一個平等的主體,在愛的大環境中,尊重他,理解他,才能真正處理好多子女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在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二胎媽媽蔡少芬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妹妹向媽媽抱怨,大家都喜歡姐姐,沒有人喜歡自己。

蔡少芬首先表達了,能理解妹妹的失落情緒,媽媽的同理心,讓妹妹更能坦然地吐露心事。

原來,在和小夥伴相處的過程中,大家愛抱抱姐姐,都對著姐姐笑,可是卻沒有人這樣對待妹妹。

蔡少芬明白了妹妹的沮喪的原因後,並沒有要求姐姐一定要帶著妹妹玩。

她認為姐妹兩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各自的朋友圈子,應該獨立地去處理自己的問題。

於是她鼓勵妹妹,跟小夥伴在一起的時候,主動一點,多關心別人,多愛別人。讓其他人感受到妹妹的愛,也會被妹妹吸引。

多子女家庭,無論大寶還是小寶,每個孩子都應該被看成獨立的個體,而被平等對待。

不要明顯而過分的關照某一個孩子,並要求他的兄弟姐妹也必須照顧他。

如果父母這樣做,其實對每一個孩子都沒有好處。

被關照的孩子,得不到成長的鍛煉,而被要求關照別人的孩子,又有可能因為覺得父母偏心而傷心難過。

身為父母,鼓勵孩子們找到原因,戰勝困難,遠比直接幫他們掃除障礙,更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教育效果。

著名的革命家列寧,幼年也是在一個眾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里讀過。在沙皇的高壓統治下,列寧的童年基本沒有什麼娛樂活動。

為了豐富孩子們的文化生活,列寧的媽媽指導大家辦了起了家庭刊物。

哥哥擔任主編,姐姐擔任刊物的長遠評論家,而列寧和妹妹是主要撰稿人。

但是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也由此而來了。

列寧的姐姐總是嘲笑他寫的稿子,稱其目光短淺,文筆粗劣。

性格倔強的列寧,在學校里作文成績一直是優秀,當然不服氣姐姐的點評,據理力爭。

這麼一來二去,大家就鬧得不愉快。

孩子們對待彼此的態度和情緒上的變化,很快就被列寧的媽媽發現了。

但是她並沒有急著插手,而是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給所有人一個緩衝期。

直到姐弟倆罵戰結束後,又開始冷戰時,媽媽才把孩子們叫到身邊,說起這段不愉快的經歷。

她告訴兩個孩子:「牙齒都有可能咬到舌頭,家人之間的摩擦也是在所難免。但是媽媽希望你們能自己去面對,找到原因,想辦法解決。」

原來列寧的文筆一直很好,讓姐姐羨慕又嫉妒,所以才對他說了難聽的話。

而列寧同樣也用不禮貌的話回敬了姐姐,導致雙方交惡。

孩子們在母親的開導下,終於意識到各自的錯誤,又重新和好如初了。

童書《我要回到媽媽肚子里》,說的也是這樣一個關於同胞競爭的故事。

小女孩因為媽媽懷了二胎,產生了懵懂的妒忌心,希望回到從前,自己也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光。

細心的媽媽發現了孩子的小心思,耐心地告訴她,媽媽對他們的愛都是一樣的。

GIF

只是小寶寶還很小,還在媽媽肚子里,需要更多的關心和照顧。

二胎家庭中,愛能產生嫉妒,也能消除嫉妒。

身為父母在給予孩子們足夠關愛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明白:爭奪只會讓愛越來越匱乏,而給予和分享則會讓愛更加充沛。

在多子女家庭里,不要當著一個孩子的面去責罵另一個孩子,不要當面對比孩子們的行為結果。

只要父母能正確引導,家始終是他們最溫暖的港灣,兄弟姐妹們永遠是他們相伴最長久的依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拙語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拙語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