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立秋,百病皆休

今日立秋,百病皆休

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飈起,閑境入幽情。

回燈見棲鶴,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

所思渺千里,雲外長洲城。

立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七月節。立,建始也。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一葉知秋」的成語。從字形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

我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像是江淮一帶,可能要等到9月才行。

一候,涼風至

「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涼風是西風肅清之風,肅清是為收斂,秋為「揫」,「揫」就是斂聚。

二候,白露降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清涼風來,露珠晶瑩變白,白是秋之標識。但露尚未凝滯,還能在陽光下滾動,非「相思黃葉落,白露點青苔」之露。東漢劉熙的《釋名》釋露為「慮」,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將凋零而憂,由此「露紅凝艷數千枝」,亦成一種壯美悲愴。

三候,寒蟬鳴

「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這是曹植詩。古人硬要分辨寒蟬小而青紫,其實應是蟬們秋涼後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的變聲凄切。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此時「夜涼枕簟滑,秋燥衣巾輕」了。

立秋時節,有「啃秋」的習俗。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時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整個秋天都不生病。

在有些地方,「啃秋」也稱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暑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

江蘇等地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在北京,立秋日「咬秋」的習俗是早上吃甜瓜、晚上吃西瓜,天津人則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

《黃帝內經》中指出,秋天養生的要領是:「使之安寧,已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 宜祛暑滋陰

立秋之後,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要謹記「秋瓜壞肚」。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 調節心情謹防秋燥

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後,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後,天氣漸涼,氣候乾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

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大便乾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

| 食品、衣物需防霉變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霉變。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霉變。食用霉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易霉變的食物有:麵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衣物、床單、被褥發生霉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

需要提示的是,封閉式包裝的熟肉打開後,一天內應吃完,如果時間較長,在沒有確認變質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後才可食用。

| 當心「秋老虎」傷人

炎夏的餘熱未消,處暑節氣也將在8月底接踵而來,「秋老虎」甚至還可能虎視眈眈,而天氣也逐漸轉向乾熱。

特別是立秋過後,還可能再處於炎熱之中,而這種炎熱氣候有時候也可能要延續到九月,天氣才能真正涼爽起來。因此,立秋後應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為預防中暑,最好要保證充足睡眠,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以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熱傷風」。外出時,記得隨身備好藿香正氣、人丹等防暑用品,同時做好防晒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立秋 的精彩文章:

2018立秋後,事業有很大發展的3生肖,從8月上旬起,想不發都難
明日立秋:向風涼稍動 近日暑猶殘

TAG: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