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窮宰相」,能文能武,司馬光之師,真實的龐太師原來是這樣

「窮宰相」,能文能武,司馬光之師,真實的龐太師原來是這樣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

前文:平步青雲的張太師遇上包黑子只能算是倒霉催的,而張冠李戴的龐太師遇上包黑子絕對是命中帶煞。

本來龐吉一代名臣,包黑子再能噴,也很難找到噴點的。但小說家偏偏在《三俠五義》中整出個大反派龐吉,於是喜歡眾口鑠金的吃瓜群眾便「對號入座」地找到了龐籍,就像時下某某二代犯了事,人們往往先入為主地說他是某某同姓高官的親人,其實兩家充其量只能說五百年前是一家,同姓各宗罷了,至於關係嘛,只能說「你懂的」,群眾有需要嘛。

現實版的龐籍比那些以噴人為能事的青天們一毫不差,甚至在安邦治國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

龐籍生於988年,卒於1063年,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人。他是北宋名相。1015年,龐籍科舉得第,出任黃州司理參軍,從此步入官場。

那時還名不見經傳的龐籍在黃州任上遇見了人生的第一位貴人,他的頂頭上司知州夏竦,此公是一位博學多才、貪婪陰險的北宋名臣,相人有術,看出龐籍絕對是個潛力股,對他「異禮優待」。有一天,龐籍生病在床,自以為要掛了,就請夏竦為他辦理後事(據說夏竦對因疾病而死的同僚撫循甚豐)。夏竦聞訊親自來看他,對他說:「你不會死,以後會做窮宰相,而且還長壽,這病不久就會好的,你不要擔憂!」龐籍病怏怏地說:「大人,您不會看我這樣了還開我玩笑吧,再說我做了宰相,還會窮嗎?」夏竦坦然地說:「我是說你和其他的宰相比,算是窮的。」龐籍後來果然做了宰相,晚年退休後對此仍津津樂道,專門寫詩回憶此事「田園貧宰相,圖史富書生」。

作為初涉官場的初哥,龐籍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得到高人的如此獎掖,不僅說自己前途無量,而得德壽雙馨,敢不振作?立刻就馬不揚鞭自奮蹄了。

此後的龐籍一發不可收拾,官運自然亨通。龐籍先後出任江州軍事判官、開封府司法參軍、刑部詳覆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遷至樞密副使、樞密使、太子太保等,還封了穎國公。可謂官場得意。

龐籍在任殿中侍御史時,正趕上那位在影視劇中狂拉仇恨的灰姑娘章獻太后劉娥去世,臨終前這位強勢太后頒布遺詔,令章惠太后(楊太后,也就是對宋仁宗有撫養之恩的小娘娘,劉娥是大娘娘)參議軍國大事。劉太后真是老糊塗了,或許是怕宋仁宗親政後對自己的族人不利,也不想想宋仁宗早就是成年人呢,還要太后垂簾做甚?但是因為劉娥的積威,別的大臣都不敢反對。關鍵時刻,龐籍站出來,請求立馬下閣門,將垂簾禮儀制度全部燒掉。這一下「大快朕心」!宋仁宗一準記住了這位剛直敢言的龐御史。

仁宗

沒有了太后的威壓,但宋廷的宰相依然權重,有些不懂得與時俱進的人依然看不上宋仁宗,凡事都要先請示宰相,讓宋仁宗有苦難言,卻又不便發作。這時,還是龐籍首先打破了僵局,上書仁宗:「陛下親自處理國家事務,使用人才應當辨明姦邪和正直,防止朋黨,提拔近親大臣,希望聽取大家的意見,不要由宰相一人決定。」最後一句才是重點,別不拿皇帝不當皇帝,朕不點頭,宰相無權決斷軍國大事。龐籍的上書太給力了,又要被宋仁宗點贊了。不過,他也不想想,翌日當自己位列宰輔時,如果有人這樣上書,情何以堪?早就想掌控朝廷的宋仁宗就坡下驢,很快從宰相們的權力盤中分得最大的一塊。孔道輔曾就此事誇獎龐籍:「眾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想著揣摸宰相的意圖,唯有龐醇之敢為天子說話,真是天子的御史啊。」看來,龐籍絕對是個有眼力架的直臣。

龐籍任開封府判官時(他和包黑子都曾在開封府任過職,兩人是否結交不敢說,但絕對不是影視劇中那般勢同水火),尚美人派遣內侍聲稱教旨(上對下的告諭)免除工人市租。一般來說,對於這種宮闈中的事,大臣們只要不觸及自身利益,很多時候都會明哲保身的,否則不曉得哪天被枕頭風吹倒。偏偏龐籍不以為然,生生硬頂了回去:「大宋自建國以來,還沒有美人聲稱『教旨』下達州府的,如此行徑,應當杖打內侍。」他還命令下屬官員:「從今以後宮中傳命,不要接受。」龐籍此舉大快開封民心,誰知道那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娘娘們以後會出什麼幺蛾子。

1057年,宋仁宗生了一場大病,遲遲未愈,朝野震蕩。最要命的是因為宋仁宗一直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一旦崩逝,皇位由誰來繼承,將是一個大問題。這時龐籍已到地方任官,但仍然挺身而出,上書仁宗,要儘快從宗室中選拔賢能者作為繼承人,以安定天下人心。宋仁宗看了他的上書,很是感動,不久即選出濮安王趙允讓之子趙曙為皇子,作為接班人。這就是後來的宋英宗。由此看出,龐籍是位老成謀國的忠悃之臣。

宋人多以文章見長,而武略不足。難能可貴的是,龐籍不但精通文辭,在武略方面也頗有建樹。他在擔任陝西軍政長官期間,修築堡寨,招募百姓,修武練兵,發展生產,屢次擊敗西夏的入侵,並收復了一些被西夏侵佔的土地。西夏無機可乘,就連一代雄主元昊都無可奈何,只得同宋朝通好。

當時,防守西夏的十萬戍兵沒有堅壁完壘,都分散駐紮在城中。這麼多兵大爺分散駐紮,難免會發生擾民的事。可是眾軍畏懼龐籍軍法森嚴,愣是沒有一人敢犯法違禁。

邊地有個渾州川,土地肥沃平坦。在渾州川的盡頭處有個叫橋子谷的地方,是西夏出入的狹隘通道。這裡不僅戰略地位重要,而且可長期駐紮。龐籍看準時機,派遣部將勵志哥狄青率軍萬人,在橋子谷的旁邊修築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進行耕種,並將收穫的糧食作為軍需之用。他還派遣周美偷襲攻取承平砦,王信修築龍安砦,將所有失地全部收復,並修築十一座城池。一時間,宋夏邊界「攻守之勢,異也」!

元昊雕像

被龐籍的一套組合拳打得沒了脾氣的元昊只好耍詐,派李文貴帶著野利榮旺的書信說要前來投誠。龐籍一眼就看出這是假投降,於是在青澗城駐紮軍隊嚴防元昊偷襲。數月後,元昊果然大舉進犯定川,龐籍召見李文貴訓斥曉諭,然後將他遣送回去。元昊精心策劃的詭計就這樣流產了。

賊心不死的元昊又讓野利榮旺給宋朝修書言和,一向厭惡戰爭的仁宗見信大悅,忙著對元昊好生安撫,並讓龐籍代為回信,還讓龐稱榮旺為太尉(有別於最初的太尉,宋人對掌握兵權的大臣常用太尉稱呼)。龐籍很乾脆地回絕了愛心泛濫的仁宗,說:「太尉是古代最高貴的三公,怎麼能用來稱呼陪臣呢?而且稱榮旺為太尉,那麼元昊還算是大宋的臣子嗎?」那意思是說,既然西夏服軟了,就不能讓其和咱大宋平起平坐。一向對外邦隱忍的大宋最終聽從了龐籍的建議。

龐籍在當時北宋戰力最強的西軍中經營多年,發現和重用了一批能打敢戰的將校。其中的佼佼者當屬狄青。龐狄二人在烽火歲月里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龐籍對狄青非常了解,也非常信任。

當儂智高叛亂後,朝廷多次征剿不利,宋仁宗打算派遣狄青為宣撫使。韓絳卻說武人不應當專任一方,仁宗也下不了決心,就詢問龐籍。龐籍建言:「狄青起自行伍,忠勇可靠,如果用文臣來輔佐或牽制他,會造成號令不一,白白減損戰力,還不如不派遣。」仁宗這才放心地詔令狄青節度嶺南諸軍,專事剿逆。不久,戰勝儂智高的捷報就傳到了朝廷,仁宗高興地說:「狄青能夠這麼快打敗敵人,都是龐籍的眼光高啊。」

龐籍的仕途也不是一番風順的。他和另一位大宋名臣韓絳就尿不到一個壺裡,甚至還平白地中過韓的冷箭。兗州官員皇甫淵由於緝捕盜賊有功,希望能夠積功升遷,就托龐的親戚道士趙清貺說項,還給了一筆可觀的好處費。結果有人不服,就出來檢舉此事。龐籍當時還蒙在鼓裡,聞訊後知會開封府,讓其將趙清貺捕捉,論罪發配邊州,沒想到在路上趙就翹了辮子。韓絳知道後,立馬上書說這是龐籍暗中吩咐府吏殺死趙清貺滅口,藉以扳倒自己的政敵。雖然朝廷反覆核查並無此事,但在某些有心人的主使下,上奏不斷,宋仁宗只好和稀泥,將龐籍貶為鄆州知州,不久後又讓他知永興軍。

就在龐籍到永興軍任職途經汴京時,宋仁宗問他,文彥博和富弼兩人為相如何?龐籍肯定了皇帝的做法,認為二人都是不錯的人選,有他們執掌中樞定是大宋之福。同時,龐籍還勸告宋仁宗,既然用了他們,就不要疑慮,不然就成了朝廷之憂。這恰恰證明了後世常說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當然,可能其中也隱含著龐籍對自己被外放的一點小情緒。

榮寵一生的龐籍雖然深受皇帝信賴,但卻不貪戀權勢。在他七十多歲的時候,仁宗還想啟用他為尚書左丞,龐籍堅辭不就,而且屢次上表求退。仁宗無奈,只好恩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趁現在身體尚健去當天子近臣呢。他回答說:「現在趁天子還記掛著急流勇退不好嗎,難道非要等到筋力衰退,皇上厭棄,然後再退,那種不得已而退有意思嗎?」區區幾句話讓我們明白,這位龐大人是把人生看透了,是位真正懂得進退的高手。

1063年,北宋最好的皇帝宋仁宗死了,同一年北宋最好的大臣龐籍也死了。朝廷為龐籍賜謚「庄敏」,這是賜給賢臣的佳謚。龐籍的得意門生司馬光在為他畢生仰慕的恩師寫的墓志銘中贊他 「敏而好謀,果而不惑」,這八個字可謂龐籍一生功業的絕好寫照。順帶說一句,龐籍雖位高權重,卻一生清廉,當得起「窮宰相」的美譽。他的後事多虧了司馬光操持,司馬光也正是在禮敬恩師的感人事迹中聲名鵲起的。

END

往期目錄

關注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溫故知新——中國抗戰外交的合縱連橫
蹴鞠極簡史 世界盃特輯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