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國最終打不過蘇聯,戰敗後的德國有多慘不忍睹

德國最終打不過蘇聯,戰敗後的德國有多慘不忍睹

原標題:德國最終打不過蘇聯,戰敗後的德國有多慘不忍睹


戰場瞬息萬變,前一刻佔盡優勢但一招不甚滿盤皆輸的情況也會有。二戰期間德國侵略蘇聯,勢如破竹,但是攻到莫斯科時卻全盤皆輸。前期戰況佔優勢的德國,為什麼最後卻輸給了蘇聯?作為挑起戰爭的侵略者最後卻戰敗了,可想而知其戰敗後的處境會何等的悲慘,但究竟凄慘到何種地步呢?小編今天就帶大家去看看那時的歷史。


德國最終為什麼打不過蘇聯?

巴巴羅薩計劃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侵蘇行動的代號。該計劃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1940年8月底制定完畢。原名為「奧托」計劃,後於1940年12月改為「巴巴羅薩」。整場作戰於1941年6月22日展開。計劃為快速攻克蘇聯北至阿爾漢格爾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蘇聯西部領土。「巴巴羅薩」來自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Barbarossa)。在晉中之窗作戰的最初數個月里,德軍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橫掃了大半個東歐平原、殲滅數百萬計戰術不佳的蘇聯紅軍,展現出輝煌無比的戰爭藝術,但最後仍在莫斯科戰役中受阻,導致巴巴羅薩計劃的失敗。


德國失敗的原因:


1、首要原因是天氣。蘇聯天氣轉冷,在極寒的天氣下作戰,使德軍士兵無法接受,許多士兵更是被凍死。在零下三四十度,就連槍栓也被凍住,根本就拉不動。


2、德國資源和工業基礎不如蘇聯。雖然德國的坦克在性能和火力上都比蘇聯好,可德國的生產速度遠比蘇聯慢,最後拼的根本就是國家綜合實力,不論是人口,還是自然資源,工業基礎,德國都不能支持他長期作戰,特別是同時兩面作戰。

3、蘇聯自身的兵力動員能力。「看不見的師」這一體制於三十年代初在紅軍中實行。它在二戰中成功地挽救了蘇聯。直到今天這一體制仍然被採用。這一能使蘇聯迅速擴大其兵力的體制,其過程非常簡單可靠,並且不消耗任何物資資源。在晉中之窗和平時期,每一位師長都有兩名副職。其中一人是常規的副師長,另一人則只有晉中之窗部分職責。他另有一項秘密職務:第二力量師的師長。師參謀長(軍銜為上校)也有兩名副職,都是中校。其中一人也有一項秘密職務:第二力量師參謀長。每個團的情況也一樣。每個營有一個營長(中校)和一個副營長。副營長有一項秘密職務:第二力量的營長。 很快就組建一個新的部隊。


戰敗後的德國有多慘不忍睹


「飢餓冬季」險些毀滅德國


1946年開始的冬天導致10萬人死亡,數百萬傷病。


希特勒曾經說過,如果他的軍隊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那麼他本人和整個德國都將陷入無盡的深淵。納粹「元首」這個預言在二戰後迅速變成了現實。遭到徹底破壞的德國在1946年底迎來上世紀最寒冷的冬天,數十萬人因飢餓和寒冷死亡,甚至國家都陷入「毀滅」的境地。近日,德國國家電視一台和《圖片報》揭示了這場「飢餓冬季」的真相。

上千萬德國人被東歐驅逐


戰後的德國國民生產總值不到戰前的一半,各大城鄉居民面對的是堆積如山、多達數億立方米的瓦礫和廢墟,劫後餘生的人們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生存。婦女們擔負起克服物資短缺以及清理廢墟垃圾的重擔,因為男人大多命喪疆場,倖存的德軍半數以上被關押在戰俘營。


20歲的英格為了生存,也加入到了「廢墟女工」的隊伍中。因為清除廢墟的工人除薪水之外還可獲得較高的食品配額。她每天都工作,早餐休息一刻鐘,午休半小時,極其勞累艱苦。英格和她的母親、外公住在四面布滿破洞的廢墟房屋中。在他們的鄰居中,有不少是從東歐擁入的戰爭難民。戰爭結束後,波蘭、匈牙利等東歐國家紛紛驅逐境內的德裔少數民族,共有1000多萬人。華沙猶太人起義的英雄埃德爾曼一次在接受採訪時說:「德國人為他們的政策,特別是對希特勒的支持,付出了代價,其中之一就是遭到驅逐。」


l一些人不能忍受痛苦,出現了嚴重的精神崩潰和價值觀念的喪失。買不起香煙的人跟在外國軍人和外國人身後撿他們扔掉的煙頭;而一些德國姑娘與盟國士兵勾搭,換取巧克力和尼龍襪或者美軍的乾糧包,以貼補家用。1946年10月,從北極和西伯利亞入侵的寒潮開始席捲德國,氣溫逐漸下降。可是,像英格家一樣,德國人幾乎所有家庭都沒有暖氣,沒有電,嚴寒的威脅越來越嚴重。


到了1947年1月,溫度驟然降至零下20度。而一般人的極限承受度也才零下15度。暴雪和風吹成的雪堆使某些地方的交通完全中斷。德國北部和西部的所有河流和運河全被封凍,不能通航,戰後投入使用的有限的交通運輸業中斷了。這使得1947年1月初的工業生產減少了1/4。而煤的供應停止,使得許多企業、工廠、學校以及其他國家設施被迫臨時關門。

16%的嬰兒出生第一年就死去


在交通運輸正常時,德國人每天最多分到1500卡路里熱量的食品。美軍一開始把自己的麵粉拿出來給德國老百姓,很快大批救援物資被源源運來。在這一過程中,西德地區的德國人開始將美英軍隊視為解放者而非佔領軍。但食物仍然很缺乏。


交通的癱瘓,使本來就營養不良的老百姓更加痛苦。魯爾工業區等地的食品定量每人每天開始不到1000卡路里,而維持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量為2000卡路里。


10歲的凱爾森的父親由於是建築工人,可以獲得特殊津貼。而他的爺爺奶奶由於已經退休,只能得到800卡路里的食品。因為食品太少,他的爺爺奶奶幾個月內相繼去世。後來當上德國總理的施密特說,「我們每天靠896卡路里的熱量過活」。

被稱為帝國「麵包籃子」的東部德國地區已被蘇聯佔領,不再向美英法佔領的西部德國輸出糧食,更加劇了食品供應的緊張形勢。最為致命的是煤的短缺,讓德國可供取暖的煤極度缺乏。面對現實,科隆的紅衣主教正式宣布,凡是有煤的地方,偷煤不再是罪孽。有些人希望逃離這個國家,但這是不允許的。


「取暖的燃料根本就不夠,到處是手腳腫脹、缺胳膊短腿、暴露著傷口的人群,無目標地四處流竄」,漢堡作家諾斯薩克寫道,大約16%的嬰兒在出生第一年就死去。在柏林,很多人不得不吃草和樹皮充饑。進口糧食缺乏必需的外匯,德國的錢都給了戰勝國,德國在國外的所有資產被沒收了,大量的工業設施也被拆遷。「室內溫度最高也是零下五度,人們沒有任何煤炭!每天電力供應最多只有2小時,人們個個餓得半死。」一位美軍記者向紐約本部彙報說。


據統計,在長達4個月的漫長冬季里,全德國死亡人數至少10萬(這還不包括在戰俘營死去的俘虜),凍傷、浮腫、患上軟骨病、肺結核者達數百萬,僅柏林一地就至少1000人餓死凍死。整個慘狀就像是經歷了一場瘟疫,運屍的手推車每天推送出大批死屍。美國官員威廉·克萊頓在給華盛頓的報告中說,「數百萬人正在慢慢餓死。」一位美國記者則寫道:「德國人一天喝三次湯就夠了——戰爭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如是說。但是,你能眼看著人們餓死嗎?看著狗群追逐將死但是尚未完全咽氣的人的屍骨?」


「毀滅論」讓美國害怕


寒冷的冬季,也使黑市興隆起來。由於糧食不足,人們只好從價格更高的黑市中獲取生活必需品。盟國駐軍軍官及其夫人們也興緻勃勃地參加黑市交易,這使得黑市更加興旺。軍隊的消費合作社成為黑市最大的供應商。香煙、咖啡、肥皂、罐頭等等,成了交易品。在美軍的監督和控制下,在柏林和法蘭克福建立起了兩個官方「易貨中心」。


黑市使德國社會、經濟更加危急,甚至有人預言德國會變成一個農業國。而英法等西歐國家也受到嚴寒襲擊自顧不暇,這使原本凋敝的西歐經濟瀕臨全面崩潰。丘吉爾1947年5月曾形容英法德意等國的狀況說:「歐洲現在怎樣?它是一座瓦礫堆,一個屍骨收容所,一個滋生瘟疫和憎恨的溫床。」


華盛頓政府當時被巨大的恐懼籠罩,害怕德國乃至西歐從此會徹底毀滅。如果真是如此,斯大林就能在東歐快速擴展和滲透他的統治權力,之後把西方全部吞入他的勢力範圍。再加上德國等西歐老百姓對過渡政府的不滿和反抗有增無減,「毀滅論」在社會傳開。在此背景下,美國提出了「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此期間,德國等西歐國家通過參加經合組織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與此同時,在德國一直從事經濟工作的路德維希?艾哈德(西德第二任總理),提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方案:用物美價廉的「德國製造」佔領世界市場。1948年7月,主管英美佔領區經濟工作的他當機立斷,把數百條經濟管制,如物價限制、票證配給等,通通扔進了廢紙簍,同時稅率也被大幅削減,使原本絕望的人們又看到了曙光。進入上世紀50年代,西德經濟飛速發展,實現了貿易順差,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遠超美英法等國,不僅徹底擺脫了滅頂之災,還迎來了國家復興的黃金髮展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的勝子 的精彩文章:

美軍宣稱自己是「仁義之師」,做壞事卻一點不比蘇德少
中國古代十大被冤死的將軍,哪個死得比竇娥還冤?

TAG:幸福的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