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菲特的中石油和蘋果 為何頻頻賺大錢的總是他?

巴菲特的中石油和蘋果 為何頻頻賺大錢的總是他?

來源:王雅媛港股圈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大家滿心期待美帝首家萬億美元市值公司的誕生。總猜測美國FAANG夢之隊,誰會率先完成這一使命?

沒想到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來得這麼快。

美東時間8月2日上午11:48:04(北京時間8月2日晚上11:48:04),蘋果公司(APPL.US)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關。

圖片來源:富途;蘋果最新股價圖

在極度理性的美股市場,科技大佬還這麼多,股價能不斷創新高,還率先爬上鐵王座的,即便是放眼全球,蘋果也能說得上是牛逼到朋友的。

助推蘋果登頂的是超預期,也是史上最佳的第三財季業績:

細分上,iPhone全球銷量4,130萬部,同比只是增長1%,不過平均售價上升至724美元,所以營收同比增長20%達299.06億美元,佔總營收56.1%;

另外,被投資者視為未來盈利增長引擎的服務營收,同比增長31%至95.48億美元,佔總營收17.9%;

可穿戴設備營收同比大增37%。

數據來源:蘋果財報,富途

數據來源:蘋果財報

很多人以為蘋果是歷史上第一隻破萬億的股票,其實它只是美股市場的第一隻,在全球股市中,首隻衝破萬億市值的是我大天朝的中石油(0857.HK、601857.SH)。

追溯中石油市值破萬億的歷史

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正式登陸A股市場,開盤價48.60元,較發行價16.7元大漲191.02%,收盤價43.96元,成為A股第一大市值股票。

其開盤市值11,081.94億美元,也超過埃克森美孚(XOM.US)當時4,876.82億美元的總市值,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

但好景不長,這個「萬億市值」的虛名僅僅維持了三天。

次日,中石油A股全日暴跌9%,這意味著首日買入的投資者全部虧損。更讓人沒想到的是,中石油上市當日,竟然就是中石油股價見頂之時。

圖片來源:富途

中石油從48元跌到24元,只花了短短三個月,當時網易股吧的網友更發起「石油杯」愁更愁賽詩會自嘲。

十年,不知道漲了多少倍的蘋果,封狼居胥;十年,蒸發了接近90%的中石油,為世人唾棄。

有意思的是,這兩家公司都有個共同點:股神巴菲特都買過,還都賺了大錢

2003年,巴菲特在港股市場耗資4.88億美元買入中石油23.4億股,2007年拋售,大賺35億美元,回報率超過5倍。

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巴菲特大量買入蘋果,單單本周三蘋果股價的上漲,就為股神帶來26億美元的盈利,過去4個月更是大賺80億美元。

巴菲特的投資道理和主要持倉都是全公開的,但看看身邊朋友,卻少有人如巴菲特那樣能在這兩家公司上賺大錢。很多投資者更是落得「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的窘境?即使當初和巴菲特一起買蘋果,能堅持到現在,賺超過1倍的又有多少呢?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在公平的信息優勢下,我們跟股神的距離還相差那麼遠?

我認為,除了是基本因素研究之外,更重要的是他選擇了遠離市場的躁音。

一、股神為何投資中石油?

2003年4月份,香港恒生指數經過常年的盤整,跌回十年前的水平,最低達到8,409點,為多年以來的最低位,此時國際石油價格在每桶30美元以下。

巴菲特說:「我不了解中國,所以不會對中國作出什麼樣的判斷,但我明白石油與其他能源產業在中國的前景會非常好。」

他認為:

2002~2003年,中石油的市值約為內在價值的0.4倍,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邊際;

當時原油價格偏低,但原油需求將有很大的上浮空間,油價上漲是趨勢,中石油的內在價值將進一步增加。

從公司的原油儲備、現金流等因素考慮,當時的股價是很便宜的。

於是,他大量買入中石油,由於佔比超過5%,須在三個交易日內向港交所申報,因此公眾得知此事。

到了2007年,國際石油價格已經突破70美元,全球股市也處在高位,包括港股和A股,過去數年的全球經濟大繁榮似乎也出現隱憂,美國的次貸危機正式爆發。

隨著相關事件的發展,巴菲特對中石油的投資有了新的看法:

2007年以前,中石油的股價上漲主要是因為原油價格大幅上漲,以及中石油的管理層在建立石油和天然氣的儲備上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7年下半年,中石油的市值已經達到與世界油氣公司相當的合理水平。

所以,他決定以40億美元的價格賣出。

媒體也大肆報道此事,有趣的是,巴菲特清倉完畢時,中石油尚未登陸A股。

數據來源:網路

二、股神為何買蘋果?

記得四年前,巴菲特曾說過:我為何從來不買蘋果股票?買大企業至少要對該公司未來十年的前景有了解。

在巴菲特看來,當年的蘋果雖然炙手可熱,但它是否能在十年後還這麼紅,他也不敢斷定。不過,後來巴菲特轉變態度。

聽聽巴菲特自己的解釋:

「蘋果雖然涉及非常多的科技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依舊是個消費品公司。

在1960年左右,Phil Fisher寫過一本投資著作,名字叫《怎樣選擇成長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我建議投資者都該讀讀這本書,從Fisher那裡我了解到了"聊天法"(scuttlebutt)的價值:走出去,和競爭對手、供應商、客戶們交談,徹底弄清楚一個行業或者一家公司實際上是如何經營運作的。

當我陪曾孫女去DQ買冰激凌時,有時她會帶上朋友。他們幾乎人手一部iPhone,我問他們這部手機可以做什麼,以及如何做……他們的生活是否離不開它。可這些人都拿著蘋果,幾乎沒空和我說話,除非我請他們吃冰激凌。

我意識到蘋果有非常高的客戶粘性,本身產品也具有極高使用價值(雖然我自己不用)。

再看未來蘋果的盈利能力,我認為庫克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他的資本配置非常聰明。我不清楚蘋果研究實驗室裡面有些什麼,但我知道他們的客戶心裡想什麼,因為我花了相當長的時間與他們交流。」

我們看到,巴菲特仍然是從基本因素去看蘋果,當下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人必備的消費品,不僅是科技行業,更是消費業。

從長遠來看,蘋果手機的市場份額雖在下降,但有較好的護城河,這個護城河就是蘋果完善的生態鏈。

2015年蘋果註冊用戶人數達到1,300萬,增長率為18%。蘋果的應用安裝數量已經達到1,300億,每年增長幅度大於300億。

這表明其應用現在是一個非常熱門的下載項目,用戶數量還在增加,應用商店的下載量可能會繼續增加,用戶在這個平台中的活動,會繼續保持非常活躍的狀態。

開發者的報酬率也在增加,每年超過200億美元,截至2016年6月蘋果已經向開發者支付了500億美元,這會為蘋果提供源源不斷的開發動力,而且應用和服務的營收增長超過了傳統內容。

完善的生態系統鞏固了蘋果金剛不敗的地位,還有重要的一點,蘋果當時的PE只有11倍左右,遠低於標普平均20倍的PE,還有千億現金在手。

三、股神為何頻頻賺大錢?

巴菲特曾說:

「我在華爾街工作過一兩年,我在東西海岸都有朋友,我喜歡拜訪他們。思考投資的最佳方法還是獨自一人待在房間里,靜靜地想。要是這樣不行,別的辦法也都沒用。

在任何類似市場的環境中,你都很容易受到影響,做出過激的反應,華爾街是個典型的市場環境。在華爾街,你覺得每天不做點什麼都不行。

錢德勒家族花了2,000美元買下了可口可樂公司,選中了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別的什麼都不用做了,該做的事就是不做別的。1919年都不應該賣,但錢德勒家族後來把他們的股票賣了。

你該怎麼做呢?一年找到一個好的投資機會,然後一直持有,等待它的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在一個人們每五分鐘就來回喊報價的環境里,在一個別人總把各種報告塞到你面前的環境里,很難做到持有不動。華爾街靠折騰賺錢,你靠不折騰賺錢。

我回到奧馬哈之後,每半年都去大城市一次。我每次都列一個清單,把自己要做的事寫下來,比如要調研的公司等等。這些路費都沒白花,該做完的事,做完了,我就回到奧馬哈思考。

另一美國投資大師索羅斯,也沒把辦公室設在華爾街,而是選址在紐約中央公園附近的一棟房子。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他本身就討厭華爾街的人,二是他認為要遠離市場,才能看透市場。言下之意,市場上大部分都是噪音,出發點跟股神一樣。

然而,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不但沒有遠離噪音,反而每天還主動擁抱噪音,被噪音牽著鼻子走。

如前文所言,2007年油價和股市均處在較高的位置,A股更是處於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但經濟危機已隱隱若現,巴菲特清倉中石油H股。

在這樣的氣氛下,仍然有媒體和機構大肆唱多中石油,認為公司作為「亞洲最賺錢公司」、巴菲特概念股的光環,發行價為16.7元/股偏低,甚至有券商還認為中石油的合理區間應該在28~32元。

圖片來源:搜狐

圖片來源:搜狐

終於,大批善良的A股股民因為受到這些噪音的影響,瘋狂追捧中石油,使其股價走出48元開盤價的奇蹟,一舉把中石油推向全球最大市值公司的寶座。後面發生什麼就不贅述了,只想問候一句:當初在山頂接盤的朋友,你們還好嗎?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蘋果身上,過去兩年,一直都有投行唱空蘋果。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尤其年初「降頻門」(蘋果證實主動給舊手機降頻的做法,並強調是為避免電池耗盡自動關機,此舉引發用戶起訴並持續發酵)和iPhone X首季訂單預期大幅削減等事件,一度令蘋果公司股價重挫近11%。

圖片來源:富途;蘋果公司股價日K線圖(年初至今,不復權)

然而,我們看到的事實卻是蘋果股價自2016年第四季至今翻了一番。

圖片來源:富途

從巴菲特買入蘋果至今,只有短短的一年多兩年不到,這段時間,有多少投資者因為各家投行的沽空報告、新聞媒體的唱衰、身邊朋友的賣出建議而拋售蘋果?

就算那些身處高大上的華爾街,手持蘋果手機,每時每刻都在接收著各種內幕消息的金融精英,又如何?如果你早早就拋掉蘋果,盈利仍然跑不贏身在五線小縣城的巴菲特。

四、結語

巴菲特的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你自稱是一個價值投資者,同樣相信企業護城河、安全邊際、優質管理層這一套,那麼你就應該盡量遠離市場上大部分的噪音。因為股市的二八法則永恆不變,信息過剩其實是一味毒藥。

孫悟空取經路上,最大的敵人,不是妖怪,不是辛苦,而是謠言和無休止的抱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扣非凈利增速迅猛 元器件與陶瓷外觀件貢獻大
特斯拉Model 3退訂量超過了新預定量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