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第一猛將,你知道是誰嗎?不是徐達

明朝第一猛將,你知道是誰嗎?不是徐達

原標題:明朝第一猛將,你知道是誰嗎?不是徐達


明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朝代,此時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對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而一個時代的特點和走勢也決定了這個時代人物應有的風貌和精神。


公元1355年,朱元璋率領部隊準備攻打應天作為根據地,要攻打應天首先就要攻打元朝軍隊的採石,正在行軍路上,朱元璋碰到了一個來投奔他的人,平日里投奔他的人很多,但這個人看樣貌就有所不同,他身材高大,長得非常的威猛,雖然看起來像一個餓了好幾天肚子的人,但這完全掩蓋不住他身上的一股江湖豪俠的英雄之氣,看到這種人,朱元璋通常都會非常的喜歡。朱元璋,給了他一頓飯,這個人稀里糊塗,吃飽之後對朱元璋說:「我叫常遇春,感謝你收留了我,讓我做你軍隊的前鋒吧。」朱元璋一聽就樂了,你不過是餓了,到我這來討口飯吃,怎麼就讓你當先鋒了。



常遇春跪著苦苦請求,朱元璋就是不答應,朱元璋手下有不少的猛將,像是湯和、胡大海等等人,這些人都還沒用呢,怎麼能給一個剛來投靠之人。但是朱元璋始終沒把後路給絕了,他給了常遇春一條小船讓他隨軍出征,也算是給個台階下,於是明代第一猛人第一勇將常遇春的軍旅生涯,就這麼非常鬱悶地開始了。


很快朱元璋大軍終於到達了採石,但是受到了元兵的頑強抵抗,元朝水軍元帥康茂才命令手下著名的猛將蠻子海牙的部下,佔據了江中心的礁石,想要攻打瞧石,只能划船過去硬沖,可是朱元璋這邊兒船小,元軍的弓箭又非常的猛烈,箭如雨下,朱元璋命令第一路郭英主攻,第二路胡大海再攻,結果兩個人都頂不住箭雨,都大敗而歸。


此時這塊礁石就成了朱元璋的眼中釘,但是卻沒有任何辦法,正當大家非常鬱悶,一籌莫展,撓破頭皮的時候,明朝第一猛人出場了,只見一艘小船上站著一人,左手拿盾,右手持矛,元軍一看,紛紛放箭,但是箭雨都被他擋開了,當個小船快到這個江心礁石的時候,只見船上的人一把扔掉盾牌,在船上來了一個助跑,一隻矛支在甲板上飛身而起,做了一個在北京奧運會上經常見到的標準的撐桿跳動作,直接就跳上了礁石,這兩邊的軍士都看傻眼了,定睛一看,朱元璋這才知道此人是剛剛向自己討飯吃的常遇春。


當元兵還在驚訝常遇春撐桿跳動作的時候,只見常遇春掄起長矛,又練了一會器械刀,把礁石上的守軍殺了個一乾二淨,敵方將領蠻子海牙一看情況不好,帶領船隊馬上來攻,常遇春一看馬上就跳回小船,孤身一人殺入敵人的船隊,把援軍沖成了兩段,朱元璋這邊也不是傻子,立馬派兵夾攻,兩下一用力,一鼓作氣拿下了採石。



這一戰,常遇春的大膽和勇猛,給當場的人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朱元璋多年以後還對這個撐桿跳念念不忘的,有鑒於此,朱元璋就給了他一個大大的獎勵,就是他一直想要的先鋒印。此後常遇春從採石出發,打下一個地方就升一級官,打到了常州的時候,就已經做到了忠義大元帥,你看他打了多少勝仗,就這一路打過來,他在軍中的職位就已經做到了在徐達之下萬人之上,徐達可是明朝的第一大將,於是常遇春就真正成為了朱元璋手下的王牌。

所謂的冷手撿個熱煎堆,朱元璋在行軍的路上,平白無故的得了一個戰爭狂人,當然心裡很高興,不過他很快就發現了常遇春的一個缺點,這是一個大大的缺點,這是什麼缺點呢?



原來常遇春這個傢伙喜歡殺人,本來這種事情在古代也沒什麼,因為帶兵打仗,哪有不殺人的,只是常遇春殺的太過分了,他不單止殺對陣的敵人,還殺俘虜,1359年常遇春率部攻克陳友諒的池州,陳友諒準備安排部隊奪回來,朱元璋於是命令徐達和常遇春在九華山設伏,打敗了陳友諒的軍隊,俘獲了3000人,常遇春就對徐達說,要殺掉這3000的,徐達堅決不同意,並表示要把這事兒上報朱元璋。



可是常遇春是一個猛人,不吃徐達這一套,連夜把這3000人全部都活埋了,就是趕集也沒那麼匆忙,只留下了幾個活口,回報陳友諒。陳友諒一聽大怒,準備和朱元璋大規模的開展,朱元璋也火呀,狠狠的教育了常遇春一頓,把他罵了個狗血淋頭,不過最後沒有給什麼實質性的處分,畢竟常遇春這樣的猛人只有一個,而事後證明朱元璋的決策還是十分英明的。


這裡插入一個題外話了,那就是古代戰爭中殺降的問題,因為古代的戰爭,戰場上血肉橫飛,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似乎沒有什麼道義的問題,但是對待俘虜那就另當別論了,對於一隻本身人數就不多的軍隊來說,抓到了比自己人數還多的俘虜,該怎麼處理呢?這些人一造反的話可能反過來就會把你給吃了,所以按通常的邏輯來說,殺降就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這也正是當年項羽為什麼殺掉秦國20降卒的原因所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回顧過去 的精彩文章:

崇禎皇帝勤勤勉勉17年,為什麼還是挽救不了大明朝?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稱自己「明粉」,明朝有何過人之處?

TAG:回顧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