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仙翁遺韻悠然在

仙翁遺韻悠然在

走進溪口鎮石角村,就如同走進了畫里。徜徉在秀色靚景中,讓我迷戀得忘了歸程。不提那「龍井飛瀑」「石壁泛舟」「幻潭煙雨」「雙石喬松」等「石墎八景」的美艷,單就看看「天地人合」的村落布局,在村莊里隨意地逛逛,就讓你覺得不枉此行。眼前一幢幢小洋樓,錯落有致地排列著,精巧別緻,整潔和諧,富有藝術氣息。房前屋後鮮花盛開,巷道兩側文化牆上各種人物作品形神皆備……行走其間,恍如走進了一個優雅的花園、一個豐盈人文的公園裡,才知「浙江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乃名至實歸,而心中便有了一絲羨慕嫉妒之情。

乘著竹筏漂流在「靈山江最美河段」上,峰巒疊翠,碧水如鏡,岸柳成蔭,水鳥戲棲;百畝蘆葦搖曳生姿,美得讓人心顫;古埠頭,幾位村姑浣衣,笑語盈盈,泛起浪花裊裊。風生水起,樹葉微顫,鳥兒低吟,便成就了一曲「太古遺音」。這許是仙翁祝望的遺韻吧?恍惚間,我彷彿看見仙翁獨坐江邊,撫琴彈奏,長須飄拂……

村支書笑了,告訴我祝望就曾隱居在不遠處,並善解人意地帶我去尋覓仙翁撫琴處。

祝望,字公望,號海鶴,自稱龍丘道人、海鶴道人,大約生活在明成化至隆慶年間(約1477年—1570年)。他出生在龍游縣城叢桂坊的一個望族之家,從小受到良好的家教,又隨太學生的父親從學,多才多藝。長於書畫,詩饒有神韻,更工於古琴,所到之處都受到士大夫的禮遇。

據《龍游縣誌》載:祝公望「少從父聞陳獻章、章懋(歷史上『翰林四諫』之一)講性命之學,遂絕意仕進,結廬石處山隱焉。」已無從知曉,他的隱居始於何年何月,只知道他離開了叢桂坊的家,抱一張蕉葉琴,沿靈山江上溯,在石墎村他停住了腳步。這是水陸交通要道,靈山江上4個重要的古碼頭之一。群山環抱,宛如城郭;江如金帶,繞村而過;傍水結村,依山造屋。祝公望看中了這風水寶地,於是他在石處山(今名石竹坑),結廬定居,自稱海鶴道人,寄情山水,潛心古琴。

石處山在石墎村古船埠頭下游不遠處的北岸群山中。循一彎流水潺潺的山澗,踏一條狹窄山谷間的小道,每轉過一彎,便是一個小山嶴,住著一二戶人家。七彎八拐後,正覺水復山窮無路時,忽然眼前一亮,洞開一天地,恍如陶潛筆下的「桃花源」。邃谷環深,四面群山,像是一個大「四合院」,而南面通向外面的豁口便是院子的正大門了。北面的巍峨之山,怎麼看都是一尊彌勒佛,坐北面南,半坐半倚著靠椅,腆著個大肚子,憨笑可掬,福態滿滿。彌勒大肚左下側,有處斷崖絕壁,有一瀑布飛瀉,真箇「高山流水」啊!彌勒之下由東往西而南是連綿的竹林,許是多年未砍伐的緣故,棵棵亭亭玉立著,密密麻麻地擋住了你的視線,讓你看不透裡面的秘密。斷崖之下,竹林掩映之中,祝公望築茅廬居住其間。茅屋之下,山谷之底是一丘一丘的稻田。祝公望在《石處山居》二首中這樣描述:

曲曲溪流十里餘,斷崖深處草為廬。主人半世無他事,晝是看雲夜讀書。

萬壘青山障小廬,千竿修竹映窗虛。柴門盡日松雲鎖,一樹梅花伴讀書。

多麼幽雅靜謐,多麼閑適悠哉,多麼淡然超脫,隱士情懷更躍然紙上。青山綠水,鍾靈毓秀,多麼讓人心馳神往的仙境福地!正是這樣的山水,這樣的心境,祝公望修鍊於此,悟萬物道理,終成一代大師:撫琴出神入化,斫琴鬼斧神工,修琴妙手回春。

他被奉為「浙操之師」。同時代方豪(官至湖廣副使)在《北澤堰記》中就有精彩的描述:祝公望造訪方豪,希望方豪能寫北澤堰記,以彰顯知縣敖鉞修堰的功績。方豪於是叫公望奏一曲《流水》,聽罷,方豪感嘆道:「多美啊!浩浩蕩蕩的,北澤堰水不正是這樣的嗎?」又叫彈奏《南薰》之曲,方豪又感嘆:「多美啊!充充盈盈的,財富殷實就是這樣的吧?」最後叫公望彈奏《高山》之曲,這回公望彈罷起身問方豪:「多美啊!巍峨峻拔、高山仰止,敖鉞公的功績不正是這樣的嗎?」方豪回答說:「對,正是這樣的。」於是祝公望高興地回去告訴了鄉人,一起為敖鉞立碑於官道旁。

我站在「四合院」的大門口。一陣清風徐起,山谷間萬籟之聲響起,一幅畫面在我的眼前徐徐展開:斷崖之下,飛瀑之側,巨石之上。一人一琴,一壺一杯,海鶴道人,仙風道骨。清風拂過,長須飄逸,衣袖翻飛。十指輕撫,古琴聲起,空靈悠遠,回蕩於空谷之上、高山之間,與流水應和,與山嵐林風相伴,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山花因之羞澀,鳥獸為之屏聲。這是「性靈相通,天人合一」的境界啊,無需旁人艷羨,山水竹樹便是知音,飛禽走獸更是「子期」。

不過,他最負盛名的是斫琴,其技藝可謂鬼斧神工,這在他有生之年或逝後不久就有公論了。同時代的高濂,是一位精通音律的論琴行家,他在《遵生八箋》中就說:「若祝海鶴之琴,取材斫法,用漆審音,無一不善,更是漆色黑瑩,遠不可及,其取蕉葉為式,制自祝始。」《琴史》對祝公望的蕉葉琴也備加推崇:「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明代新發現了不少前代沒有的琴式,其中最負盛名者是生活在弘治嘉靖年間的著名斫琴名家祝海鶴所創之蕉葉琴,形態旖旎秀逸,蕉葉卷邊工雅生動,音色潤勻透靜,為琴器中難得一見的珍品。」

只是海鶴道人秉性淡泊超脫,他手制的美琴多缺年款名號,以致生卒難考,更使後人難以甄別其琴之真偽了。如今能夠確信為他手制的蕉葉琴少之又少。

官方所藏僅一張,為湖南館藏的蕉葉琴:琴身似蕉葉,邊沿作波浪形起伏,首端有七個弦孔,自嵌十三蚌徽。琴背龍池、鳳沼均作兩端微弧的長方形。龍池之下的面底上,刻「龍丘祝公望斫」六字。《古琴紀事圖錄》、《中國古琴珍萃》等書都載有此琴圖文,被行內視為珍琴。

民間收藏的,有客居美國的金華人胡蔚萍女士珍藏的蕉葉琴。2009年10月,她曾不遠萬里專程來到衢州龍吟琴軒,求古琴專家沈華龍修繕,此後她還用古琴在衢州演奏,一時轟動全市。另有蘇州裴金寶先生收藏的一張蕉葉琴,通體黑漆流水斷紋,發音蒼古靜透,其特點正符合高濂所記。

祝公望既善斫新琴,亦善修老琴,以「妙手回春」之法,讓一些行將廢頹的舊琴重煥新生。2000年台北古琴藝術節上,人們驚異地發現有一張仲尼式古琴的龍池內刻有楷書「赤城朱致遠制,明龍丘祝公望修」。至今音質依然清亮、蒼古、透潤,足見祝公望斫琴大師修制手藝的絕世高超。

據史料記載,晚年海鶴道人祝公望,童顏鶴髮,精神矍鑠,世人尊稱他為海鶴仙翁。大約在公元1570年,仙翁九十四歲天壽,依舊無病無痛。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這是怎樣一個讓人無法企及、羨慕不已的仙人哪!許是這年的暮秋時節,一個風清月朗之夜,月光如瀉,萬物柔美,萬籟俱靜,「四合院」里七彩祥光升起,海鶴仙翁駕鶴西去……人們將他的寢墓安在他的茅廬不遠處。

我很想去看看仙翁之墓,看看縣誌所記的「洞中有石床足卧,石案足弈」,只是山中植被太茂盛,根本無路可尋,只得悻悻而返。路遇當地的老人,她說她母親有很多相關的故事,可惜她沒能留意,只記得她說山中有野人出沒,高3米多,渾身長毛,會拖人。相傳祝公望在風月之夜彈琴,能預測天氣陰晴;在山間彈琴時,群猿圍繞在他身邊聽之。哦,看來並非空穴來風呀。

村因水而美,山因仙翁而名。數百年間,多少名人雅士來此尋覓懷古。同時代的朝廷大臣陶大臨,就曾深情讚美:「不同丁氏燒丹穴,自別嚴光把釣台。一掬高情猿鶴侶,急流勇退幾人來。(《石處山》)」石墎村,也正因為有仙翁這樣的人曾棲居於此,才更顯現出它別樣的人文景緻。站立靈山江畔,行走在游步道上,看靈溪蜿蜒,白鷺翻飛,野鴨戲水,牛兒悠悠,雲山入畫,水石成吟,萬籟之聲相和,便彷彿是仙翁的太古遺音,悠然迴響。

總第971期

本期編輯 ||姜巧 李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衢網作家 的精彩文章:

好水育商機 山海協作有「錢」途
一株風信子帶來的驚喜

TAG:衢網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