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騷皇帝康熙、乾隆均長壽,為何夾在中間不近女色的雍正反而短命?

騷皇帝康熙、乾隆均長壽,為何夾在中間不近女色的雍正反而短命?

原標題:騷皇帝康熙、乾隆均長壽,為何夾在中間不近女色的雍正反而短命?


封建歷史上最後的一個盛世——康乾盛世,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空前遼闊。


提到康乾盛世,無論歷史還是影視小說作品,人們耳濡目染的都是康熙和乾隆的文治武功、豐功偉績,似乎沒有雍正什麼事。而影視小說作品裡,雍正要麼就是一位喜怒無常殺人如麻的暴君,要麼就是《甄嬛傳》中那種婆婆媽媽整天只會操後宮心的「婦女主任」。那麼雍正對於康乾盛世的建立,到底有沒有做出貢獻?


康熙這個年號,是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清初,經過闖王的農民起義和清兵入關,數十年的戰爭災難,「人民多遭慘殺,田土盡成丘墟」,各地多是「官雖設而無民可治,地已荒而無力可耕」。康熙為了鞏固加強清朝的集權統治,緩和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實行了一系列譬如停止圈地、鼓勵墾荒等一系列恢復經濟的改革措施。通過取消人頭稅來鼓勵生育,促進人口增長,為了解決人口增長過程中吃的問題,引進和推廣種植外來新的糧食品種,並大量進口糧食。從而在人口迅速增長的情況下基本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



康熙後期卻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如官員們結黨營私、吏治不清。以及富民政策的實行中,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越來越富有,卻不肯伸手去拉窮人一把,貧富差距的擴大加速了社會矛盾的積累。針對這些現象,雍正採取了一系列得相應措施。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反對因循苟且。康熙後期,官員因循守舊,苟且懶政的現象很嚴重,雍正為清除改革道路上的思想障礙,屢屢告誡官員不可懶政無所作為,有事要做,沒事找事也要做。有毛病要改、要罰,沒毛病要挑出毛病來。


第二,整頓吏治,以利民生。康熙時期過度推行「仁政」,「培養」了一大批腐敗分子,康熙對他們過於縱容,捨不得殺,捨不得撤。雍正可就不那麼留情了。他設血滴子,任用酷吏,以雷霆般的手段肅清吏治。使當時成為清朝空前絕後的政治清明時期。



第三,反對朋黨。雍正帝從親身體驗中深知朋黨的危害:朋黨各行其是,破壞朝政統一,損害君主權威。朋黨之間互相攻擊,任人唯私,干擾了君主對官員的任免權;朋黨各抒政見,自我標榜,批評朝政,擾亂視聽,妨礙堅持既定的政策。所以他說「朋黨最為惡習」,宣稱欲「將唐宋元明積染之習盡行洗滌」。「務期振數百年頹風,以端治化之本」。表明他為澄清政治、醫治結黨營私這塊痼疾的決心。


雍正帝以其雷厲風行的作風進行了一系列興利除弊的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關鍵性作用。清史專家楊啟樵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滿清恐怕早已衰亡。 」


雍正皇帝對於康乾盛世的功績之所以被忽視,與其在位時間有著很大關係。康熙帝當了六十一年的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享年六十八歲。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活了八十八歲。我們再來看看雍正,胤禛登基時四十五歲,駕崩時享年五十八歲,在位前後共十三年。登基晚,壽命短,所以歷史上對於他的功績著墨較少。加上他鞏固政權、整肅吏治手腕毒辣,得罪許多朝廷官員,以至於誹謗抹黑的負面新聞掩蓋了他的執政成績。


雍正帝認為「有治人無治法」,他覺得如果有好的君主和官吏,更勝於有好的政策與法規。他主張「為政務實」,拒絕懶政、形式主義和唱高調。從實際出發,踏實地辦事,也是他一向的為政風格。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事實上他也確實做到了以身作則,每天睡眠不足四個小時,一年休息不到一周。可以稱得上歷史上最勤政的帝王了。無怪乎後世學者讚譽:「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



雍正帝不像康熙、乾隆那樣三番五次南巡,而是宅在宮裡沒日沒夜審批奏摺。相比於康熙、乾隆處處留情、四下播種,雍正帝可謂是不近女色。絕對不像《甄嬛傳》中那樣有空整天跟婦女們唧唧歪歪。雍正之所以短命,與他的勤政恐怕不無關係吧。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者/不文


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全國第三大姓:此姓氏名人錄,天師都算小兒科,有一人名震寰宇
黃帝麾下第一名將是上古神獸,殺蚩尤、夸父,助大禹治水

TAG: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