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adidas 苦心運營的高端支線,現在是涼了?

adidas 苦心運營的高端支線,現在是涼了?

原標題:adidas 苦心運營的高端支線,現在是涼了?


作者:成功學會《鹿港小鎮》的大右


一對採用 3D 列印鞋底的 Sneaker;


一對能夠根據用戶自身足部構造和個人運動習慣不同,來量身定製最適合自己的 Sneaker;


一對被美國最具影響力商業雜誌之一《Fast Company》評為 2017 「年度創新設計大獎」作品的 Sneaker;

一對可以說在某種層面上定義了未來球鞋發展趨勢的 Sneaker;


說到這,你會想到哪雙鞋?



(image:sculpteo.com)


不賣關子,大右指的就是,adidas 旗下的一款 FUTURECRAFT 4D。



(image:hypebae)


自打 2015 年 10 月份爆出諜照開始,FUTURECRAFT 4D 就引發了一波球鞋圈大浪潮,令人咋舌的價格、關於高科技跑鞋與復古跑鞋的對比,關於球鞋發展的探討……這種現象,一直持續了一年甚至兩年之久;



(image:KicksOnFire.com)

有趣的是,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可能是新鮮感已退卻,其實打從 18 年開始,FUTURECRAFT 4D 就已經是展開了自己較大規模的產出計劃,當中除了全新的配色之外,也有與瑞典鞋店 Sneakersnstuff、台灣店鋪 INVINCIBLE 等的合作……但伴隨而來的話題度,卻遠沒有之前那般高。



(image:JustFreshKicks)


即便是,後面的合作,大都是出自 adidas 旗下高端支線 adidas Consortium 之手。


關於這條支線,其實說來更是十分尷尬,長久以來一直默默產出許多品牌優質鞋款的 Consortium,卻從來都沒有認真被人記住過。



(image:ArtStation)


記得在很久以前,我們就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它的文章。當中,老夥計啊 RAY 因為它與德國單位 A Kind of Guise 合作的、一款售價 400 美金的教練夾克而勾起了興趣。


作為一條於 2005 年所創立的支線,Consortium 在 13 年來可絕對是奉獻了不少的優質作品,當中像是 END. x Bodega x adidas Iniki Runner、Sbeaker Politics x adidas Gazelle PK、Solebox x adidas Pureboost DPR……都是出自這條線。


(image:FOOTSHOP、Sneaker Freaker、END.)


但雖說如此,很多人在購買、甚至於各線上網站販賣的 adidas Consortium 鞋款,很多時候都會忽略「Consortium」這個字眼。


即便是該支線浩浩蕩蕩的年度企劃,有如 2016 年的 World Tour,2017 年聯手全球 84 家店鋪、以三方聯名形式展開的 Sneaker Exchange 企劃,回顧起來,除了幾個話題單位的聯名,如 JUICE 之外,其它的,都算是挺「冷清」的……



JUICE x adidas Consortium Stan Smith(image:blog.wishatl.com)


一方不在意,一方不講究,也難怪 adidas Consortium 會處於現在如此尷尬的一位置。


但相信大右,這條支線在鞋款上的用心程度卻絕對不是敷衍了事的,因為有過一陣很喜歡的 adidas 的日子,所以不多不少也有幾款 Consortium 的鞋,如果要我用一個字來概括 adidas Consortium 的話,我想用一個「怪」字總結。



(image:Footshop)


它的怪,體現在鞋款方面;

坦白講,到現在我都還不能確定一對聯名的誕生,鞋款藍本的選擇上到底是由品牌佔主導,還是由聯名方提出,但我能確定的是,在 adidas Consortium 的聯名鞋款上,品牌肯定給了很大的空間給聯名方發揮。


就好比說,2016 年 adidas Consortium 與英國鞋店 END. 的合作。



(image:COOL-STYLE)


在這次合作上,大右並沒有看到兩年前 adidas 比較熱門的鞋款,而是出現了一款 NMD Chukka 以及 ZX700,那次聯名以「撒哈拉沙漠」為靈感來源,其中,ZX700 Boat「Cactus」更是將經典的船鞋元素融入到跑鞋設計中,想法足夠大膽。



當然,這種「怪」也是有它的兩面性的,不信的話,你去某寶搜搜價格就知道了。另外,現在的 Consortium 有一個我很喜歡的點:因為出品的球鞋設計都比較獨特,往往不是許多人都可以接受的,所以,二級市場的價格很美好~(image:END.)


這樣的例子,當然也比比皆是,在此我就不多做列舉了。


它的怪,還體現在運營方面;


大眾對 Consortium 這條支線不熟悉,其實很大程度上怪不了他們,即便你上 adidas 的網上官方商城搜索 Consortium,也只會得到一句「我們很抱歉未找到任何結果:Consortium」。


(image:adidas)


我想,打從一開始,adidas 就從來沒有打算將這條支線大眾化,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高端支線那般去運營,Consortium 的鞋款,是很少會在自己的門店發售的。它的發售地點,基本都是各地的指定單位,有如 JUICE、INVINCIBLE、Concepts 等……這樣的操作模式,相信一方面是為了保證球鞋的「稀有度」和「話題度」,自然也會捨棄「大眾認知」。


不過~其實後來大右發現,adidas Consortium 也是會在自己的直營店發售的,但直營店的等級呢,卻要比我們平時隨便走兩步路就能看到的專櫃「高出不少」,就像是位於柏林的 No.74。



這家概念店所售賣的產品線涵蓋了 adidas 與山本耀司、Pharrell、Raf Simons、Stella McCartney 等的合作,同時,No.74 也沒有過分強調自己是 adidas 子品牌的屬性,無論是它的 Logo 還是店鋪設計上,你都不會看到一點關於 adidas 的元素。不過,陳列的球鞋和服飾還是「出賣」了它~(image:No.74 Berlin)


總總而言,如果單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看 adidas Consortium,一條苦心運營了 13 年之久的高端支線,直到今日都無太多人問津,難免會認為這條支線是「涼了」。但往深里想,adidas 一個在球鞋市場有如此影響力的品牌,如果要想真正推廣一條支線,也相信是毫無難度的,Consortium 至今都屬於偏小眾,也只能說,品牌想讓它小眾而已。



colette x undefeated x adidas Consortium(image:Sneaker Files)


這種感覺,或許用一句,「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來概括最為恰當?


關於球鞋的二三,在圈中叱吒多年的國井榮之有著更多不同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teppy潮流周志 的精彩文章:

本土滑板品牌做服飾只是玩玩而已嗎?
隱匿於上海的 5家Lifestyle 集成店

TAG:Steppy潮流周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