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日本,這些老人因為孤獨選擇了當小偷

在日本,這些老人因為孤獨選擇了當小偷

在日本,「萬引き老人」這個詞,用來形容那些有偷盜習慣的老年人。近年來,老人偷盜比例的提高,成為了日本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

在一項警局歷年報案的統計資料中可以看到,2011年「老人小偷」的數量首次超過了「少年小偷」,近年來發生的盜竊事件中,65歲以上老年人犯案的比率一路飆升。

不僅如此,犯案的老年人大多還會有再次偷竊的趨勢。東京16年的盜竊統計中,約60%的老人之前已經有過偷盜的經歷。

從人數來看,偷盜犯中老人比例的提高似乎也是老齡化社會的人口比例帶來的結果。而具體到原因,則有著很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東京的一項偷竊行為研究報告里,把「小偷老人」現象的成因歸結為這幾點:

心理上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比他人低

思想水平和認知能力低、抗壓能力弱

社會關係稀薄化,認識不到自己行為後果的嚴重性

得不到經濟、情緒上的照顧等

而其中,隨著年齡增長,脫離社會、交流減少造成的社會關係稀薄化,是造成老人偷竊的很大程度上的原因。這樣的大背景下所造成的,是老人們無限被放大的「孤立感」與「孤獨感」。

在被調查的65歲以上的「老人小偷中」,一半以上的人是獨居的狀態,近一半的人沒有自己的交友關係圈。

不僅是缺少朋友和家人,很多人身邊甚至都沒有能互相交流的人。社會關係欠缺所造成的孤獨與不滿,與窘迫的生活和思想上的壓力感相結合,促成了老人們偷竊行為的產生。

東京新宿區一位便利店店長曾在自己店裡目睹過老人行竊的行為:

一位70多歲的老人在店裡拿起點心直接走出了門,毫不在意的表情完全像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犯罪行為。店裡選擇了聯繫警察,事情進展很順利,老人也立馬歸還了商品,店裡最終還是沒有選擇繼續深究。

而即使是這樣馬上就能解決的事件,幾個小時的調查等也讓會影響店裡的正常工作,對店裡的損失可不僅僅是被盜竊的幾百日元的點心。

經歷過更多類似事件的保安、出版過描述「小偷老人」書籍的伊東ゆう則陳述了自己遇到的另一件事。

另一起在超市偷年糕的89歲老人被發現的案例中,老奶奶特意來到離家3站遠,平時不會來的超市偷竊。警察調查後,發現這位老人已經有過8次前科。

而面對警察的詢問,這位老人害怕落淚,口中不斷重複,「為什麼我會遇到這種事情...」,彷彿自己才是受害人。

伊東ゆう說,遇到這種事情時,經常感覺自己變成了老人的看護人,他們通常會十分緊張害怕,有的老人還會求他握住自己的手。

被抓到的老人反應也各不相同,有些會當場慌亂,不知道自己會被怎麼處置,甚至會下跪請求原諒。

有些則像是自己根本沒做錯似的出言反駁,甚至還會為防止被店員抓到,奪門而出。

在「小偷老人」的案例中,金額最低的被盜金額是54日元,偷竊人因為沒錢而在當地超市偷吃可樂餅。

「就拿了這麼點東西,店裡不會損失什麼吧」、「反正就這一次,你們就當沒看見吧」

很多老人因為與社會的脫節,往往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對店裡整體運營的影響,犯罪的淡漠感導致了極高的再犯率。

與社會聯繫的減弱所造成的另一影響是獨自一人、幾乎一成不變的生活。孤獨的影響下很多老人也會選擇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去引起人們注意,或者是釋放自己被孤單感壓抑已久的心情。

生活上的物質不足與孤獨,內心的被拋棄感和對社會的不滿,現狀的不穩定與對將來的不安...

自我生活的崩塌也延伸出對社會的不信任,逐漸與社會脫節的老人們會越來越難回歸到社會生活中。

「小偷老人」的現象增多的同時,對老人們指責或諒解的討論也愈演愈烈。反映到到統計數據中,老齡化背景下的社會問題清晰可見。

而在統計數據之外,大家所看不到的那些老人們的生活與孤獨,或許還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

問題的解決不能是靠老人本身,而是需要整個社會多管齊下的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報姐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除了進球好看!還有她們!
哈哈哈哈哈,新版《流星花園》簡直是快樂源泉!

TAG:英國報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