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痛心!雙胞胎海邊不幸遇難,預防溺水,每個家長都需要知道這些事!

痛心!雙胞胎海邊不幸遇難,預防溺水,每個家長都需要知道這些事!

痛心!雙胞胎海邊不幸遇難,預防溺水,每個家長都需要知道這些事!

這兩天刷爆朋友圈的北京雙胞胎女孩青島失蹤事件有了最新進展——

今天下午,據當地警方@黃島公安 通報,11時30分左右,一名女孩在海中被救起,遺憾的是已經沒有生命體征。

經過孩子家長現場確認,是大女兒。

16時30分左右,@黃島公安 發布情況續報,另外一名女孩在海里被搜尋找到,已無生命體征。目前善後工作正在進行。

這悲痛的現實應該引起廣大家長的警惕!

對於愛去泳池、海邊玩耍冬小朋友們

怎樣才能預防這種事情發生呢?

兒童溺水我們需要知道的事實

溺水是我國兒童的第一位致死原因!

痛心!雙胞胎海邊不幸遇難,預防溺水,每個家長都需要知道這些事!

痛心!雙胞胎海邊不幸遇難,預防溺水,每個家長都需要知道這些事!

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有近5萬名0~14歲兒童死於意外傷害,其中因溺水身亡的兒童高達2萬名,而同期死於交通事故的兒童為3000名。孩子對意外的防範意識不強,而且當孩子溺水時,一般很少有猛烈的拍水掙扎或大聲呼救。一般不到2分鐘,就能導致兒童大腦受損或死亡。

兒童溺水可以預防!

我們需要的有效行動:

1

時刻有效看護

兒童必須在家長(監護人)的帶領下去游泳。

痛心!雙胞胎海邊不幸遇難,預防溺水,每個家長都需要知道這些事!

當你的孩子在水中時,無論是在泳池中、澡盆里,還是在開放性的水域中,不要自己看書或玩手機,因為溺水隨時可能發生,並且溺水的過程很快。

2

泳池溺水預防:

?確保帶你的孩子去正規的泳池游泳。

痛心!雙胞胎海邊不幸遇難,預防溺水,每個家長都需要知道這些事!

?在下水前,確保你的孩子已經掌握關於水中安全的技能;並確保你的孩子已做好熱身運動。

?如果你與你的孩子一起在水中游泳,那麼,必須讓你的孩子待在你一臂以內的範圍里。

?如果孩子自己下水游泳,那麼,你需要時刻有效看護。

?兒童的水上游泳玩具不能替代標準的漂浮裝備。

家長在泳池邊別只顧著休息聊天,要隨時關注著孩子。小孩在戲水時會發出很多聲音,當發現孩子安靜無聲時,就該去看看怎麼回事。如發現孩子眼神獃滯,看似抬頭在看天空、岸際或泳池邊,家長要主動詢問,如果他們能回答,大概就沒事。如果沒有回答,很有可能已經嗆水到近乎失去意識,要馬上急救。

3

開放水域溺水預防:

水庫、水塘、小河等是發生溺水危險係數最高的地方,家長一定要監督好孩子,不要擅自下水。

?如果你帶著孩子去海灘玩水或游泳, 你要做到時刻看護。

?若多人一起到海邊游泳, 必須指派人員輪流看管孩子。

?若在海中游泳,一定要讓孩子穿上安全、合格並且適合孩子體型大小的救生衣,並扣好所有的扣帶。

?教授孩子泳池游泳和在開放水域游泳的差異,如不均勻的海浪等。

痛心!雙胞胎海邊不幸遇難,預防溺水,每個家長都需要知道這些事!

?如果帶孩子一起坐船,家長和孩子一定都要穿救生衣,並保證扣好所有的扣帶。

5

教育你的孩子關於溺水預防

?告知你的孩子應在家長或成年監護人的看管下參加水上活動,不允許單獨或與其他夥伴一起去水邊玩耍或游泳。

?告知你的孩子哪裡可以游泳:要去正規的游泳場所游泳。水塘,水渠、江河不可以游泳,即使有人在游泳,也不能去沒有游泳管理員,非專門開設的水域游泳。

?告知你的孩子如果發現同伴溺水了,他需要怎樣做: 大聲呼喊,但不要下水;可以將周圍的救生圈等扔給溺水者。

鏈接:

救溺水者要快做心肺復甦

痛心!雙胞胎海邊不幸遇難,預防溺水,每個家長都需要知道這些事!

施救前大聲呼救

首先要大聲呼救,叫更多的人來幫忙。特彆強調,未成年人發現溺水者,盡量不要下水營救。未成年人保護法也規定「未成年人不能參加搶險等危險性活動」。下水營救時,一定大聲告訴溺水者,不要驚慌,有人在救你。在接近溺水者時,要轉動他的臀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後採用側泳或仰泳託運法,將其往岸邊帶。溺水者因為求生本能,碰到任何東西都會用全身力氣去抓住,會死死勒緊救護者,迎面施救很可能讓兩個人都陷入危險。

清除口內泥沙保證氣道暢通

上岸後注意清除溺水者口腔內的泥沙污物,保證氣道通暢。若還有呼吸,則讓患兒側躺,使嘴在臉部下端而方便水流出。如果出現呼吸心跳停止,即刻施行人工呼吸及心外按壓。按壓部位為胸部正中即乳頭連線與胸骨交界處,將一手掌置於胸部中央,另一手置於其上,手指互相緊扣。按壓時,雙臂要伸直,並與手掌成90度角垂直下壓,身體以髖關節為支點。按壓速度為100~120次/分鐘,按壓深度為胸廓前後徑1/3,按壓和放鬆的時間相等。胸壁完全彈回後,進行下一次按壓,避免倚靠,手不能離開胸壁。請牢記,對於溺水心臟驟停,爭分奪秒的心肺復甦是唯一有效的急救方式。

施救前不必先檢查脈搏

多年以來,脈搏檢查一直是評估心臟是否跳動的金標準,但研究表明其準確率只有65%。鑒於此,2000年國際心肺復甦指南規定對非急救專業人員,在進行心肺復甦前不再要求檢查頸動脈搏動,而是根據溺水者有無呼吸、咳嗽及對刺激的反應來判斷。

有些人溺水時因喉痙攣或屏氣未誤吸任何水,那麼除了用吸引器之外,不要用其他任何方法從氣道內排水,因為這是不必要的而且危險。例如人們常用的傳統拍背倒水法,易導致胃內容物反流和繼發誤吸,而且也不能徹底排出水分,甚至還會造成其他損傷。拍背倒水還會延誤早期通氣呼吸救治和胸外按壓等心肺復甦措施的展開,不利於溺水患者的救治。

搬運溺水者須防脊髓損傷

溺水者脊髓損傷可能與跳水及水下障礙物等有關係,故當無目擊者時,對溺水者應按可疑脊髓損傷處理。第一反應救助人員應用手固定患者頸部於中立位(無屈無伸),讓溺水者仰卧漂浮於水平背部支持裝置上再抬離水面。救離水面後必須翻轉患者時,要保持頭、頸、胸、軀體成直線,小心翻轉。總之,對所有溺水者都應視為可能為潛在的脊髓損傷者,要固定頸、胸椎,以預防脊髓損傷。

適當延長心肺復甦按壓時間

一般來說,對患者心搏驟停後行進行心肺復甦術20~30分鐘,未見自主循環恢復,評估腦功能有不可逆的表現,醫師即宣告終止心肺復甦。但對於部分溺水心搏驟停的患者,通過適當延長心肺復甦時間,可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因為溺水者在長時間淹沒於水中後仍有完全復甦的可能, 這是「潛水」反射在起作用。它使心率減慢、周圍小動脈收縮, 使血液從腸道和四肢驅至腦和心臟。因為有此保護機制, 對循環停止的溺水者即使是超過復甦的時限,通過心肺復甦術仍可能救活。尤其是對5 歲以下兒童,終止心肺復甦時需特別謹慎。因小兒對損傷的耐受力較成人強, 即使神經系統檢查已經出現無反應狀態, 某些重要的腦功能仍可恢復。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疾控動態」

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武警總醫院急救醫學中心主任 王立祥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兒科 馬文靜

編輯/管仲瑤

點擊下方愛心,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辣評|外賣乙肝歧視背後是無知
長期吃安眠藥,這五點要注意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