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率軍攻打東吳時,諸葛亮為何不跟隨他一起出征?其實原因簡單

劉備率軍攻打東吳時,諸葛亮為何不跟隨他一起出征?其實原因簡單

談起三國,有才之人頗多,而劉備,可謂是籠絡人才最多的君主了。劉備的歷史評價也是極好的,德才兼備、重情重義,雖然起初受了些顛沛流離之苦,但最終建蜀稱帝,獨得三分之一天下。眾所周知,劉備所得離不開一個人的輔助,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其實都不用介紹了,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軍事的全才。劉備的三顧茅廬自然重情重義,但遇見諸葛亮才是他此生最大的幸運。自諸葛亮出山後,劉備可謂脫胎換骨,戰鬥指數飆升。直接奪得了戰略重地荊州,緊接著益州也收入囊中,正因此才從真正意義上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劉備善於拉攏人才,確實不假,在奪取了荊州益州後,劉備手下的人才也越來越多,而且大多是百里挑一的佼佼者。

蜀國的五虎上將更是名聲在外,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等,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大敗曹操。可能頓時覺得心高氣傲吧,公元220年,關羽孤兵犯境,不料中了曹操與孫權的圍攻計,最終敗走麥城。之後關羽死在孫權手中,荊州失守。這也徹底的激怒了劉備,想來也是,自己的手足兄弟死於賊人之手,還攻下來自己最重要的城池,能不生氣嗎。於是,在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後,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東征伐吳。可是這總是有些自不量力,自關羽死後,蜀漢士氣大減,加上荊州失守,不僅耗費了兵力,還錯失良機。

這樣不佔天時地利人和的仗,失敗的可能性極大,甚至會導致蜀漢自此一蹶不振。鑒於此,諸葛亮等人自然千方百計的阻止劉備東征伐吳,不過終究君臣有別,劉備還是一意孤行。同年七月,劉備率大軍大舉進攻東吳,但是行軍時卻沒有帶上諸葛亮一起。劉備只選擇了還可以搬上檯面的馬良,東征伐吳是何等大事,不帶上諸葛亮從某種意義上就決定了此戰必敗。面對劉備的進攻,東吳採取迂迴戰術,以逸待勞,誘導劉備大軍深入,最後用火攻一舉奪勝。假如是諸葛亮率領而不是馬良,或許東吳不會採取火攻,畢竟諸葛亮才是最善於用火的軍師。那麼劉備率軍攻打東吳時,諸葛亮為何不跟隨他一起出征?

原因有二,一來他需要和趙雲共同駐守蜀漢,二來早在諸葛亮隨劉備出山之時,諸葛亮就提醒劉備曹魏是最大的敵人,應該與東吳聯手消滅曹魏。可劉備此行徹底違背當初的意願,自然去不得。雖然當時的蜀漢實力大大增強,但劉備也不應該目光短淺,看不出誰該是盟友,誰是敵軍吧。所以,失敗在所難免。上述的兩個原因只不過是書面解釋。其實還不是因為諸葛亮不同意伐吳,劉備和諸葛亮賭氣,覺得沒有他諸葛亮,我劉備照樣能打勝仗。同樣的,趙雲也是如此,這也算得上是劉備的一大失誤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太子發動政變囚禁國王,國王死前請求吃一道菜,說完菜名卻被逼死
水滸傳中吃虧最大的好漢,情報能力遠超戴宗,卻因沒靠山排在末尾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