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雲帶高管深度參訪,阿里、博通、蘋果在這裡重度布局

馬雲帶高管深度參訪,阿里、博通、蘋果在這裡重度布局

1

今年五一期間,馬雲與阿里系35位高管深度參訪以色列。

期間與以色列總理、以色列經濟部、以色列風投集團JVP、自動駕駛公司Mobileye、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奧曼、特拉維夫大學等機構進行深入交流。

同時,馬雲還接受了特拉維夫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學位。

據不完全統計,阿里巴巴在以色列的投資有:

以色列增強現實AR空間建模領域的創新公司InfinityAR;

以色列最大的風險資本JVP(耶路撒冷風險投資);

以色列智能駕駛輔助公司Nexar,

全球增強現實領域,光波導的發明人Lumus公司;

電商領域商業智能公司Twiggle;

金融反欺詐和網路安全公司ThetaRay;

二維碼領域創新公司Visualead並於今年完成全資併購。

除了對以色列科技創新項目的大規模、高密度投資以外,阿里巴巴集團還不斷嘗試利用猶太人的「最強大腦」。

去年馬雲宣布,3年內將共計投資1000億元,創辦全球科學研發項目——阿里巴巴達摩院,而達摩院的全球站點中,將首先布局海外以色列特拉維夫的達摩院實驗室,並邀請以色列著名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家艾維·維哥德爾森擔任達摩院首屆學術諮詢委員會成員。

2

我們之前講過,以色列的3D感測器打開新世界大門,2017年發布的iPhoneX中,集成了高精密的前置結構光人臉識別感測器:FaceID模組。而其背後的技術,源自2013年蘋果在以色列斥資3.6億美元收購的PrimeSense公司。

蘋果公司自2011年進入以色列,這家消費電子巨頭在短短6年間收購了4家大小公司,建立了3處研發中心(其中赫茲利亞研發中心即將成為蘋果全球第二大的研發基地),共計僱傭超過1200名技術人員,在以色列不斷研發掌握快閃記憶體及計算晶元設計、3D感測器、雙攝技術、人臉識別等尖端領域技術,同時也在不斷研發無線充電、Lifi等多個創新技術項目。

這些蘋果在以色列的僱員中,技術研發工程師占絕大多數,領域涵蓋硬體和軟體,包括晶元設計、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等多個熱門領域的優秀人才。

具體來說,幾個大事件包括:

2017年上半年收購以色列RealFace;

2013年收購Primesense ;

2015年收購雙攝技術團隊Linx。

總結來說,就是蘋果不斷在以色列搶項目、搶人才

位於以色列赫茲利亞市Maskit 12號的蘋果研發中心,即將成為Apple全球第二大研發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距離特拉維夫市不到半小時車程的Herzliya市,雲集了Apple, Microsoft, Facebook等一眾巨頭,同時也是以色列創新科技公司、風投資本的高密度地區,是創新之都特拉維夫的衛星城,現在已經儼然成為了高科技巨頭公司的集散地。

蘋果的CEO Tim Cook也多次訪問以色列,他曾公開表示看中以色列的創新研發能力。

3

另一家巨頭公司博通,則完美詮釋了產業擴張領域「防禦性收購」的真諦。

說起博通Broadcom,可能不如蘋果、英特爾那樣被大家普遍熟知。但是這家公司確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半導體技術公司之一,業務涵蓋有線傳輸通信、無線通信、企業級存儲和工業級處理器晶元等多個領域。

1961年成立於美國矽谷,2016年被新加坡半導體公司安華高收購,目前市值超過1121億美元,可以說是半導體領域的超級大巨頭。

今年年初,博通嘗試收購另一家通信巨頭高通公司,但最後由於種種原因這筆交易被暫停擱置。

博通在以色列半導體與光通信行業的收購頻率非常之高,自2001年開始總共收購了13家公司,總共耗費18.5億美金,而2007-2016年這一區間更是達到平均每年一家的頻率。

這13家被收購公司既有百萬美元級別的種子期創新公司,也有數億美元級別的跨國巨頭。可以說,博通在以色列進行的大規模收購併購,完全是僅僅圍繞其自身的主營業務線開展。

而以色列持續不斷地研發半導體新技術,出產半導體研發團隊,也為全世界半導體領域發展貢獻了大批資源。

以色列公司,被博通收購時,有的當時是數億美元的跨國技術獨角獸,有的甚至只是團隊十來個人,產品還未發布的早期初創公司。

博通這樣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其實是在進行一種叫「防禦性」收購的行為。

正因為以色列人的「Chutzpa」文化,直率、高效,公司和社會極度扁平化,思維力完全沒有禁錮,時常出現「顛覆式創新」,這對於傳統行業的巨頭們反而威脅最大。

就像一頭大象,

可能不會怕另一頭體格相當的大象攻擊,

但永遠對於小老鼠出其不意而充滿防備。

4

以色列人以「連續創業者」文化為豪。

這除了是說,創業者們不懼失敗,重頭再來,不怕打擊,還表明了一個特別顯著的商業現象:賣公司

以色列人擅長從0到1的顛覆性、原創性創新,

卻非常不擅長從1到100的商業運營。

絕大多數以色列人,在公司成長初期,就會選擇將公司、核心專利技術甚至團隊出售給某個行業巨頭,也就是完成了被併購進大公司的過程。

在大公司里幹了一段時間後,這些創業者們又會選擇出來繼續創立下一個公司。

這種「連續創業者」文化,在許多猶太公司里都會明顯地看到,創始人激動而自豪地告訴你說:

我曾經創立了某某公司,

以高價賣給了某某巨頭,

然後又創立了另一家公司,

以高價賣給了另一個巨頭。

有些創業者甚至成立公司之初,就有針對性地瞄準了某個產業巨頭的研究領域方向進行針對性地研發,為的就是能在技術初見端倪時接觸該巨頭,快速賣出公司。

表面看來,這種「賣公司」文化使得以色列人不斷堅持原創,堅持創新循環,是好事。

可另一點看來,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以色列很少有自己的大公司,很少有自己的完整產業鏈。

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產業鏈的某個環節進行著激動人心的創新,但對上下游的把控、市場的引導、用戶的影響卻遠遠比不上美國、中國的這些商業模式成功的商業巨頭們。

就在前不久的五月,美國最大的香精飲料公司IFF,宣布收購以色列老牌的香精香料公司Frutarom花臣公司,收購金額達到70億美元。

以色列這些為數不多的大企業,正在逐年被世界巨頭慢慢收購。

被中國化工巨頭中化集團收購的以色列化工公司馬克西姆·阿甘;

被墨西哥化學收購的以色列國寶級公司、全球滴灌技術發明人耐特菲姆;

被中國復星集團收購的以色列國寶級化妝品牌Ahava;

被英特爾收購的大型自動駕駛領域上市公司Mobileye。

Frutarom花臣集團總經理,在最近採訪時說道:

「以色列是時候該做些什麼了,不然十年後,我們的國家將沒有完整的產業。」

寫在最後

創業邦與開普樂研究院聯合推出的《以色列漫談》音頻節目已經更新完畢,大家可以在「創業邦」微信搜索「以色列漫談」查看所有文章,下期節目我們將開啟東南亞之旅,敬請關注。

音頻節目已在喜馬拉雅上線,搜索「以色列漫談」即可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重塑駕校體驗,派學車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滴滴天使投資人王剛、君聯資本領投
世界盃期間如何給球迷添堵?這些史詩級廣告災難片給你答案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