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子一夢:錢學森第一個提出「火軍」構想|大國重器(2)

甲子一夢:錢學森第一個提出「火軍」構想|大國重器(2)

原標題:甲子一夢:錢學森第一個提出「火軍」構想|大國重器(2)


點擊??「中國作家」


品讀更多精彩文章



推薦人語

《大國重器——中國火箭軍的前世今生》是一部題材題旨分量極重的作品。全篇以一甲子的歷史縱深和波譎雲詭的宏闊世界背景,具體生動地記錄了中國火箭軍從無到有、從仿製到自創、從低端到尖端發展壯大的輝煌歷史。這也是當代中國大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器」之重,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那樣,「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我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三軍統帥的豪邁之語、鏗鏘之言回蕩在《大國重器》的字裡行間,成為這部大作的精神之魂。基於這樣一個層面,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火箭軍歷史書寫所具有的特別重大的意義。


——丁曉原


錢學森第一個提出「火軍」構想


那天下午3時,李旭閣踏雪而來。跨進排練場時,會場已座無虛席,且多是一水的馬褲呢將官服,上將、中將居多,個別大將亦坐在其中。李旭閣放眼望去,好多都是熟悉的面孔: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上將、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大將、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大將、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上將、鐵道兵司令員王震上將、炮兵司令員陳錫聯上將等,還有總參副總長、總政副主任和總後副部長,以及相關部隊的二級部長,唯一的少校軍官便是自己。他有點瞠目結舌,都是領導啊,今天來的人是何方神聖,居然吸引了如此眾多的高級將領。可曾知道,在剛剛落幕的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他們率領一支神勇的軍隊,在朝鮮雪野與美國軍隊較量、攤牌,贏得了尊嚴和尊重。然而今天下午,每個人都戎裝在身,靜靜地坐在小排練場里等待著,等待一個傳奇人物的出現。



課堂上的錢學森


電鈴響起,國防部副部長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大將陪著一位中年學者走了進來,寬臉龐,白皙的肌膚,一副江南子弟模樣。兩個人剛剛坐定,陳賡大將便介紹道,今天的課叫「導彈概述」,是一堂先進的軍事技術講座,我們有幸請到了剛剛歸國的錢學森教授給大家講課。錢教授是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家。美國海軍次長金貝爾曾說,一個錢學森值5個海軍陸戰師,他回紅色中國,絕不是去種蘋果,我寧可槍斃他,也不讓他回去。錢教授在美國的一座孤島被關押5年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多方交涉之下,終於於去年10月8日回到了祖國,我代表國防部,對錢學森教授的歸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掌聲響起,一群在戰爭大學速成的新中國軍方高級將領們,將好奇與熱情之眸,投向這位大海歸。



1955年,錢學森被美國扣留5年後,一家人乘輪船回國。

一個多月的接觸與相處,陳賡大將對錢學森已經相當熟悉了。錢氏歸來,中央政府和軍方非常禮遇。11月5日,陳毅副總理便代表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飯店宴請了錢學森和蔣英夫婦。錢學森感嘆,新中國真是一頭醒來的雄獅,回國後在北京看了看,雖然建國剛剛5年,卻有一日百年之感,日新月異,變化太快了。


錢教授,不快不行啊。陳毅元帥笑道,毛主席還嫌慢呢,要我們只爭朝夕。這只是一個開端啊,國家被清人的辮子拖得太久了,你在美國待了20年,比比西方大國,中國人大大落後了,國家要建設,光靠我們這些打仗的不行,得把你們這些海外的大科學家請回來,國家要強大,得靠科學技術的發展啊。


陳毅元帥的激情和詩意,讓錢學森熱血賁張,恨不得馬上投入工作。陳毅元帥轉達了主席和總理的問候,讓錢學森到全國各地走走看看。


然而,錢學森的第一站選擇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此時,國防部長彭德懷正在住院,特意派陳賡專程陪同,一起飛往哈爾濱,陪同錢學森參觀。在蘇聯人援建的風洞實驗室,陳賡大將問錢學森,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


錢學森的回答是肯定的,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好!錢先生,我就要你這句話。


錢學森的表態,令陳賡大將豪情天縱。從哈爾濱回到北京之後,他便拉著錢學森去一一拜訪老帥,為中國人上馬導彈製造工程當說客。


11月26日,陳賡大將陪錢學森到醫院去見彭德懷時,彭老總伸出熱情的大手說,歡迎啊,我們太需要你這樣的火箭專家了。我請你來,就想請教一個問題,恕我直言,射程500公里的導彈,我們造得出來嗎?造這樣的導彈需要什麼樣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錢學森從德國人造出V-2導彈,美國人和蘇聯人、法國人是如何造出導彈的,給了彭德懷滿意的回答。


錢學森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加州理工學院教授


隨後,陳賡又拉著錢學森去見聶帥、葉帥,見面談得最多的只有一個話題:中國人自己造導彈。


一個周末的晚上,在離景山不遠的葉劍英元帥家裡,葉帥請錢學森吃飯,仍然是陳賡作陪。剛落座,葉帥便打趣地說,錢教授,陳賡這個人很難纏吧。


錢學森怔然,一頭霧水,說,陳大將坦蕩直率,我們很投緣,一見如故。


他是在利用你啊。葉帥打趣道,從哈爾濱回來,他打著你的牌子,四處奔走,找彭老總、陳老總、聶老總說項,到處散布錢學森說了,我們中國人也能夠造出導彈來了。


利用得好喲。錢學森喟然感嘆,葉元帥,陳大將說得沒錯呀,新中國朝氣蓬勃,人心齊,力量大,什麼人間奇蹟都能夠創造出來。


這句話,我也愛聽!葉帥點頭道。


葉帥,聽到了吧,錢先生的信心比我們還大,我沒有說錯吧!


葉帥點了點頭。


那天晚上在葉帥家宴上,談話的內容始終圍繞一個,中國人如何造導彈。喝到微醺之時,陳賡提議,何不三人同行,直驅西花廳,向周總理報告此事。

不可!葉帥說,今晚三座門軍委辦公廳小禮堂有活動,總理在那裡。


那就去三座門,不就幾步路嗎?陳賡嗖地躍了起來,說葉帥,我們到三座門,將總理拉出來當面彙報,如果我倆說不清楚的,請錢先生給總理講。


陳賡啊,就你膽子大啊,怎麼能說去就去,說談就談,你這是在打擾總理啊。


沒事的,總理不會見怪的。


唉,你還是當年上海特科的行事方式,仗著自己是總理的老部下、老熟人,任性。葉帥打趣道。


說走就走。3個人走進小禮堂,見到總理。陳賡上前彙報,我和葉帥將錢學森拉來了,想跟您談談導彈問題。



周恩來接見錢學森


周恩來熱情地伸出大手,是學森同志吧,我是周恩來,歡迎你歸來。


總理甫一見面,不稱先生,稱同志,令錢學森大為感動,囁嚅道,謝謝總理,沒有您的斡旋,我恐怕還要在美國人的荒島上再待5年。

你受苦了!回到祖國就好,怎麼樣,不吃洋麵包了,生活還適應吧?


祖國的水甜啊。很好,安排得非常周到,謝謝總理。


遊子歸家,祖國母親當敞開熱情的懷抱啊。


說話之間,兩個人的眼睛都不禁濕潤了。


四人落座,葉帥簡要說了見總理的由來,便由錢學森主講。錢學森說火箭技術集世界先進科學技術於一身,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必須以國家行動方能進行,若實現突破,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僅可直接為航天服務,還可以帶動其他工業,推進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然而,需作為國家的戰略來抓。


說得好啊!周恩來認真耐心地聽取了錢學森的彙報,交代道,錢教授,你對火箭、導彈製造工業的發展設想我聽懂了,中國是火箭的故鄉,我相信中國人一定能造出自己的現代火箭來。你將今天這個談話儘快形成一個書面報告,交中央討論,以便報毛主席,好不好?


好,總理!錢學森鄭重地點了點頭,他沒有想到,總理答應得這麼爽快。


陳賡大感欣慰,他不僅促成了總理與錢學森的見面,而且以國防部的名義,促成了1956年元旦這場講座。


……


1970年6月,中央軍委任命錢學森為國防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主任由聶榮臻元帥兼任。


會場上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錢學森頻頻躬身致謝。那一種從容自信的錢氏微笑,傾倒了這些從槍林彈雨走出來的高級將領。時隔多年,李旭閣還清晰地記得當時這一幕。


那天下午3時,李旭閣攤開一個筆記本,寫下1956年元旦,主講人:錢學森,題目《關於導彈武器的概述》等一行字,這是他入京城當軍委作戰部參謀後,聽到的第一場關於世界尖端武器概述之課。這是一個全新領域,也是戰爭的前沿地帶,他聚精會神地聽,一絲不苟地記,什麼叫導彈,導彈飛行力學原理是什麼,內部結構如何,作戰用途……最後,錢學森饒有興緻地說,世界上新興的軍事大國,其重要的標誌之一,便是擁有導彈核武器。雖然新中國剛從戰爭的廢墟里走出來,一窮二白,可是憑著中國人的智慧與勤勞,完全有志氣、有能力、自力更生,製造出自己的火箭來,並建議中央軍委成立一個新的軍種,名字可以取為「火軍」。


這個火箭軍的「始作俑者」,自然是錢老莫屬。然,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更名火箭軍的道路一波三折,20世紀80年代中期,主管國防科技和第二炮兵的軍委副秘書長、國務院副總理張愛萍,就萌動過兵種改軍種的建議,成立中國戰略火箭軍。因時機不成熟,此議被一次次地擱淺了,直到2015年的最後一天,才夢想成真。


後來,錢學森又於1960年3月22日、23日,到軍事科學院講授火箭和原子能方面的知識。李旭閣再次前往聽課,令他大開眼界,擴展了人生的視野。



圖為1960年,錢學森(前左四)在某導彈基地指導工作。


李旭閣覺得自己很幸運,這樣的尖端技術講座,由世界知名的科學家來講,可謂千載難逢!學者與少校,先生與學生,都未曾想到,這一堂講座,對於彼此一生的改變與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年輕少校一生從此與導彈結緣;而錢學森教授也未曾料到自己的一堂講座,會在新中國一位年輕軍官的成長之旅中畫下一道深深的歷史之痕,會與一支戰略軍種的成長壯大密切相連。當時聽他課的人很多,但是將來其中走出一位中國戰略導彈的司令員,或許令後來的他有點始料未及。尤其是錢老當時提出的火軍的建議,60年之後,就在2015年最後一天,正式成軍,而向世界宣布的日子,竟然是第二天下午,與錢學森講課的時辰不謀而合。


60年一個甲子,一枕火箭軍之夢。歷史於冥冥之中,在辭舊迎新、一元復轉的時空交接之中,預示和影響了中國火箭軍的前世今生。


那天,身為高參的李旭閣認真記錄了錢學森講課的內容,3次講座,後來複印之時,居然是厚厚的一部書。

2004年4月,京畿大地花紅柳綠,春風和煦。時,已經解甲的李旭閣整理過去的卡片資料時,竟然意外地發現了當時的導彈概述筆記本。當時錢老的三堂講座,李旭閣工工整整抄了一個滿格滿頁的筆記本。耿素墨阿姨還專門打電話來,讓我去看。



斯時,李旭閣早已看淡世事,對著我說,這個記錄本身很有意義,可以送給上海交大錢學森紀念館,這是最好的禮物了。果然,錢學森的兒子和秘書得此消息後,先後趕到李旭閣司令家中,將原件重新拍照和複印,以便捐贈上海交大圖書館。


2005年11月12日,錢學森歸國5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錢夫人蔣英女士特意叫李旭閣司令作為出席嘉賓參加此紀念會。蔣英握住李旭閣的手說,錢老生前讓我轉告你,未曾想到,當年聽他講課的一位少校,居然走上了第二炮兵(火箭軍舊稱)司令崗位,遠遠超出了他那堂課的意義和影響,錢老始料未及。


李旭閣笑了,說從聽錢老的《導彈概述課》開始,他的命運便與中國戰略導彈事業連在一起了。


原文刊於《中國作家》紀實版2018年第7期


- 未完待續 -


1956年元旦那場雪|大國重器(1)


徐劍,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藝創作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文學創作一級,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曾三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兩次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並榮獲「魯迅文學獎」「中國圖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全軍新作品一等獎」等三十多項全國、全軍文學獎,被中國文聯評為「德藝雙馨」文藝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作家 的精彩文章:

【中國故事】蒙冤被囚(《黑案》5)

TAG:中國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