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情可待成追憶!有多少人誤讀了這首詩

此情可待成追憶!有多少人誤讀了這首詩

關於李商隱,什麼詩句最最讓人津津樂道?當之無愧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而最大的誤解也往往就在這裡,一般人往往解作「這份感情可以等到日後追憶,而那個時候已經惘然」,儼然一副事不關己的草率和無謂。

殊不知「可待」是「豈待」之意,正如辛棄疾「可堪回首」當釋為「豈堪回首」,正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是痛定思痛之後的不堪,也只有如此,無論此詩是言感情還是述壯志,也才有個徹頭徹尾的解釋。

除了這個大關節處,事實是自從《錦瑟》問世以來,關於它到底說得是什麼,就一直聚訟紛紜。有那特別實誠的人認為就是在說錦瑟,指出中二聯講的就是錦瑟的「適、怨、清、和」(《藝苑卮言》),反對者不以為然,認定這就是討論閨情,不要牽強附會,(《批點唐音》),又有後來者或認其為悼亡詩(朱彝尊),或認其為自傷平生之詞(《唐詩鼓吹評註》)。

一千個人有一千首《錦瑟》,而未必每首錦瑟都能「曲盡其辭」。在新書《美玉生煙——葉嘉瑩細講李商隱》中,葉嘉瑩先生為我們傾情品讀了這首詩歌。

如何解讀《錦瑟》本身?

錦瑟無端五十弦」,「無端」,就是詩眼。為什麼「無端」就是詩眼?它的妙處就妙在這裡,這首詩之所以活起來的兩個字。如果只是一些名字的堆砌,什麼「望帝」「杜鵑」「庄生」「蝴蝶」,就沒有生命。可是,李商隱的詩之所以能夠吸引人,就在他那些典故或者美麗的形象裡面,他掌握了一個感覺。

我認為「無端」兩個字說得真是好,真的是詩眼,因為你說弦樂的樂器,人家四弦的琵琶也能彈出很美麗的聲音,甚至於後來的三弦也能彈出很美麗的聲音,你為什麼要有五十根弦?你為什麼要做錦瑟?你為什麼要做那最繁複的最珍貴的最美好的錦瑟?「無端」,「莫之為而為者,天也」。這是第一句的「無端」兩個字,用得好。

第二句,「一弦一柱思華年」,「一弦一柱」,重複得好,每一根柱彈出來的,都是我對華年的回憶,「一弦一柱」啊,兩個「一」字重複得好,那種纏綿、那種深切都由這兩個字表現出來了。至於「庄生曉夢迷蝴蝶」一句,大家都知道,但是李商隱是說「曉夢」跟「迷」,李商隱的詩之所以吸引人,不只是詞藻的美麗,而是能夠用一些字眼把那個感覺傳遞出來,傳達得非常深切。

「庄生曉夢迷蝴蝶」,寫蝴蝶夢中的痴迷。「曉夢」,是寫夢的短暫;至於「迷蝴蝶」,是寫人生的虛幻、短暫,或者是如他在《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那首長詩中所言的:「戰功高後數文章,憐我秋齋夢蝴蝶。」是感激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止對他的知賞。所以,這個蝴蝶的美夢,是他對人生的種種的嚮往和追求。我曾經有過蝴蝶的美夢,不管是愛情還是仕宦,我也曾痴迷於其中,可是,這麼快,我的夢就醒了。

李商隱年輕的時候,當然是有過——不管對於仕宦還是愛情——都曾經有過美夢,所以,他刻苦地讀書求學,希望有朝一日,他真是能夠實踐他自己,所以,像他《安定城樓》說的:「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他曾經有過這樣的美夢。可是,那麼短暫就破滅了——他剛剛考上進士,欣賞他的令孤楚就去世了;剛結了婚,正是美好的時候,馬上就陷到黨爭裡面去了,所以,庄生的這個夢,真是太短了,「庄生曉夢迷蝴蝶」,無論是理想或仕宦的美夢都那麼快就破滅了。

「望帝春心托杜鵑」,「春心」,什麼是春心?那種多情的、依戀的、追求的、嚮往的心,所以是「望帝春心」,雖然死了,那個感情依然還存在著,就是變成了非人類的杜鵑,它還在啼出鮮血,說「不如歸去」。「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你先不要說哪個是李衛公,哪個是令孤綯,這是兩個對比啊,「滄海月明」是一個什麼樣的境界?夜晚的、高遠的、蒼涼的。

「藍田日暖」是一個什麼樣的境界?白天的、光明的、溫暖的。這是兩個對比的境界。人的一生里,你有過「滄海月明」的某一種遭遇和境界,也不管是人生現實的境界還是你感情的境界,你曾經有過「藍田日暖」的某一種情景和境界,不管是現實的境界還是感情的境界。只是在「滄海月明」的境界里,你是「珠」有「淚」——如果很切實地講,說是滄海遺珠,所以那珠有淚,當然你也可以這樣理解。

可是,你也可以說,在那麼光明的美麗的月光之下——人家都說,月圓珠就是圓的——就算天上的月亮這麼明亮,珠也這麼圓,但是那珠上都是淚啊!「藍田日暖玉生煙」,藍田山是美的,在暖日和風之下,這光景也是美的,可是「玉生煙」,這玉你是掌握不到的,它都在煙靄之中!所以,你不用管它說的是什麼,僅是它的形象,它的字眼,它點出來的那種境界——那種迷茫、那種失落,都足以打動你。至於這首詩的章法,則是很清楚的。

雖然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但是很有章法,很有條理。首兩句是總起,末兩句是總結。中間這四句,是四種不同的境界。所以,「此情可待在追憶」是總結,「只是當時已惘然」。不管是哪一種境界,不是我現在回憶——此情其實不等到追憶,當時就已惘然了——是我現在依然在惘然之中,不是現在才惘然,是當年就惘然了。

所以,我覺得,不用執著把它指實,你從它整個的字面,它的遣詞、造句,給你的感受來說,它是一首好詩。因為它的形象跟它的句法,都寫得非常好。它可以把你帶進來,不是像那個「魚躍練川拋玉尺」,那是很生硬的,很死板的,沒有生命的,沒有感覺的。

葉嘉瑩先生如何看待《錦瑟》?

後來人都是猜測。當然,最無聊的人,就說錦瑟是人家裡邊一個內眷的女子,這真是無聊的猜測。說錦瑟是要跟女子幽會,彈的一個暗號,真是無聊的猜測。完全不是詩,也不是感情,什麼都不是,那真是非常無聊的事情。我後來也寫了一首詩,就是《讀義山詩》:

信有姮娥偏耐冷,休從宋玉覓微詞。千年滄海遺珠淚,未許人箋錦瑟詩。

「信有姮娥偏耐冷」,人生的孤獨、寂寞,真能夠忍受嗎?我說我相信天上的嫦娥她是真的耐冷的。其實我還寫了一首詞,是我自己寫的一首詠月亮的詞,那是我在溫哥華寫的。有一年的秋天,還不一定是中秋節,那天萬里無雲,月亮非常大,光色非常飽滿。那個時候也有一個女學生在我家裡住,叫蔡寶珠。

蔡寶珠就說,葉老師啊,今天月亮這麼好,你給月亮寫一首詩吧。我就寫了篇詠月亮的作品,我寫了一首詞,《浣溪沙》。《浣溪沙》是一首詞的牌調。詩是題目,詞是牌調,一個樂曲的牌調,因為詞都是歌唱的歌詞(songwords)。我把它稱作「無限清輝景最妍。流光如水復如煙。一輪明月自高懸」,這是上半首;

下半首呢,「已慣陰晴圓缺事。更堪萬古碧霄寒。人天誰與共嬋娟」。這麼美麗的光,月亮不是永遠圓的,月亮有時候陰,有時候晴,有時候圓,有時候缺。月亮經過這些磨難、這些挫折,經過陰晴圓缺的種種變化,她已經習慣了這些災難和變化,而且她能夠體認萬古的碧霄寒,孤獨、寒冷地掛在天上,她已經習慣了忍受萬古的孤寒。她如此之美麗,人天之間,有什麼人、什麼東西像月亮這樣光輝、這樣明亮?

姮娥,天上的嫦娥,你要忍得住你的孤獨和寒冷,你才能呈現你的光明。你有這樣美好的理想、美好的感情、美好的願望,可你這麼不幸,你這麼孤獨,你這麼寂寞,你經過這麼多苦難,經過這麼多挫折。「信有」,我真的知道,我確確實實知道,姮娥忍受得住這樣的寒冷。

所以你們這般俗世的人,「休從宋玉覓微詞」,不要抓住宋玉寫什麼高台雲雨、巫山神女的,就說這個是戀愛、那個也是戀愛,這個是道姑、那個也是道姑,說這個《錦瑟》就說人家裡的一個侍女——不要做這種卑微的、無聊的猜測。「信有姮娥偏耐冷」,那是李商隱,他孤獨,他寂寞,他忍耐了他的孤獨、寂寞,你們這些世俗的人「休從宋玉覓微詞」。

「千年滄海遺珠淚」,幾千年來我們中華的文化、我們所仰賴的我們古代有這麼多美好的人。詩歌的本身,是有它的生命的。只要是一個有靈魂、有感覺、有理想的人,讀了這些詩,這些詩就會喚起他一個感發的生命。所以我常常說,詩歌有一種感發的生命。而且這個生命,是一可以生二,二可以生三,三可以生無窮的。我從李商隱得到的感發,或者我從杜甫得到的感發,不一定跟他們完全一樣,但他們的詩使我感動了,使我有一種興發,我的內心被感動了,對於人生有一種感發,有一種追求,這就是它的作用。

幾千年過去了,在滄海之中我們讀到他的詩篇,他給我們留下的,是一顆明珠。也許這顆明珠是由他的眼淚變成的,我們要體會這個珠淚的美麗和悲哀。「未許人箋錦瑟詩」,你不要隨便用世俗的、無聊的、下流的那些猜測,去隨便猜測他。

新書預告

葉嘉瑩教授最新著作,講述自己從十幾歲至九十幾歲在人生不同階段對李商隱詩的體悟。

他被譽為李白、杜甫之後別開生路、能夠自成一家的詩人;他的詩擁有華麗的語言、美好的意象、鏗鏘的音調,受到無數人的喜愛,然而千載之下,眾說紛紜,像謎一樣存在——他就是李商隱。葉嘉瑩女士從自己在不同年齡階段讀李商隱詩歌的感受出發,結合李商隱坎坷的人生故事,為讀者細細講述李商隱詩歌深微幽窈的心靈境界以及無處不在的濃郁的悲哀。

- 版權信息 -

本文編輯:黃泓

本文觀點資料來自

《美玉生煙——葉嘉瑩細講李商隱》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大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 | 沒有38歲之前靈魂的徒步,哪有39歲之後聖人的光輝
撐起中華文明:一堵牆,一道河,一條路(上)

TAG:北京大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