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有何奇效?陸軍轉型後為何大訓四十年代美軍戰術

有何奇效?陸軍轉型後為何大訓四十年代美軍戰術

原標題:有何奇效?陸軍轉型後為何大訓四十年代美軍戰術


機動作戰、立體攻防是新型陸軍的使命要求,在過去的五年,陸軍部隊也從機制的二次創新,再到聯合作戰能力的形成,逐步實現了新型陸軍的整體性重塑。體制、結構、格局、面貌煥然一新,這個「新」不僅新在體制編製的調整,還「新」在體制編製變化後帶來的新訓法、新戰法。


在日前播出一則新聞中,官媒就對陸軍空地部隊聯合進行「蛙跳戰術」做了詳細報道。


「蛙跳戰術」從字面上理解是一種具有跳躍空間性和可連續性的作戰方式,其實蛙跳戰術就是陸軍航空兵部隊利用直升機機動速度快、安全性較高的優勢,將兵力投送至敵人後方,類似「蛙跳」,從敵後方對敵發起攻擊,而己方一線部隊可以進行佯攻吸引敵火力,從而達到兩面合圍、出其不意的攻擊效果。


一般來講,多次、連續運用這種戰術效果最佳。直升機以機降作戰方式將部隊、分隊投送至作戰地域進行戰鬥,戰鬥目的達成後,再乘直升機向新的作戰地域機動。「蛙跳戰術」是實施機動-攻擊-再機動-再攻擊作戰方式的典範。


對於這種作戰方式,對於玩過競技類遊戲的人來說,肯定不會陌生,就是跳過防禦類工事或者「肉盾」這些能扛的前排,最大程度減少來自敵人的干擾,直接攻擊敵方相對脆弱的輸出或者指揮機構以及重要點位,最大限度減少時間損耗和人員傷亡,實現戰略意圖,特別是特種作戰中「蛙跳戰術」仍然不可或缺,對敵方整體防禦計劃能夠造成巨大威脅。



其實早在1944年「蛙跳戰術」就得以應用。當時麥克阿瑟指揮盟軍西南太平洋的武裝力量實施新幾內亞戰役,就將「蛙跳戰術」的運用之妙達到了極致,使得美軍先後跳過了加羅林群島、台灣島等諸多島嶼,粉碎了日軍「死守耗敵」的企圖,獲得了巴布亞戰役、新幾內亞戰役、菲律賓戰役的勝利,奪取了塞班島、硫磺島、沖繩島,快速打開了通往日本本土的大門。



從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出,陸軍空地聯合訓練已經成為訓練常態,並進行了多次空地協同的戰術訓練,來完善體系作戰,其中提到的「蛙跳戰術」就是一種極具代表性的空地聯合訓練,該戰術可以讓陸軍更具有更強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從而更好進行縱深要點奪控,在短時間內完成戰略戰術任務。


雖然「蛙跳戰術」有著諸多實用價值,而中國陸軍也開始進行普及訓練,但是「蛙跳戰術」也並非無懈可擊,同樣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因高科技防空武器的系列發展,高性能單兵防空導彈,新型高炮,以及地空防空導彈的更新換代,都會對「蛙跳戰術」有了較強的遏制性,不過就以解放軍陸軍而言,其中最大的制約還是運輸型直升機不足、發動機進口自加拿大等問題這些都會影響「蛙跳戰術」的靈活實施。相關數據顯示,相比世界頭號直升機強國——美國,中國陸航的直升機數量剛剛突破1000架,還不足美國陸航的三分之一。陸軍每萬人直升機的數量僅相當於美國陸軍的十分之一。

當然,但是隨著我國國防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我軍現代化建設的加速推進,這些問題一定會得到有效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特爾博軍事 的精彩文章:

從「露宿街頭」到「舒適保暖」,解放軍的「鋪蓋」都經歷了哪些變化?
中國赴俄「踢館」 5款飛機 3款具有蘇俄血統

TAG:特爾博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