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郡的存在與九原郡的設置,邊郡地位的較量誰更勝一籌?

上郡的存在與九原郡的設置,邊郡地位的較量誰更勝一籌?

原標題:上郡的存在與九原郡的設置,邊郡地位的較量誰更勝一籌?


九原。王國維提出,九原郡名始見於史籍的時間,是在秦始皇三十二年之後: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自是九原之名始見於史。故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歸,巡北邊,自上郡入;至三十七年始皇崩於沙丘,其喪乃從井陘抵九原,從直道至咸陽,明始皇三十二年以前,未有九原郡也。案王氏所述上述史事,俱見《史記·秦始皇本紀》。按照王國維的思路,秦人一旦設置九原郡,上郡似乎就不再可能成為邊郡,既然《史記》記載秦始皇三十二年「巡北邊」而「自上郡入」,就說明此時尚未置有九原郡。依此,九原郡的最早設置年代,應為秦始皇三十三年,而正在這個時候,秦朝的西北疆域,發生了重大改變。王國維就此論述說:(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又前年使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是年,又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十四縣〔《匈奴列傳》作「四十四縣」〕。此三十四縣者,優足以置一大郡。以地理准之,實即九原郡之地。即九原郡應始設於秦始皇三十三年。依上文所述,所謂「九原之名始見於史」的時間,是否確實是在秦始皇三十二年之後,乃是王國維的結論能否成立的關鍵因素。


秦長城遺址



秦長城示意圖


今案在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河南地」之前,上郡固然為與匈奴等諸胡族相鄰接的邊郡。雖然在它的正北一側,至少還有雲中郡遮擋,但是,這並不能改變上郡西北方為秦朝邊防前線的事實。同理,即使在雲中郡西側另設有九原一郡,仍然不能對上郡的邊郡地位,構成絲毫影響。所以,秦始皇巡遊北邊,回歸都城咸陽,依然可以「從上郡入」,史籍中這條記載,並不能說明在秦始皇三十二年時尚未設置九原郡。


秦郡縣圖


進一步通觀秦始皇曆次巡行所經行的地點,則可以看到,三十二年這次巡視北邊,乃是其視察各地邊防狀況總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此前在始並天下後的第二年,亦即二十七年,秦始皇第一次出巡,就是巡行北邊,當時系「巡隴西、北地」兩個西北邊郡。設若在始皇三十三年以前,秦果置有九原郡,那麼,秦朝西北邊郡,由西向東,依次應為隴西、北地、上郡、九原、雲中。因為在二十七年首次巡行時已經查看了隴西、北地兩郡的邊防狀況,三十二年從碣石西歸時,秦始皇便需要接著巡視上郡以東的邊地。上郡南臨京畿內史地區,是秦都咸陽北方的屏障,具有非同尋常的戰略地位,不能忽視不顧。所以,不拘九原郡設置與否,秦始皇此行,都要視察上郡,因此也就一定要「從上郡入」。王國維的推論,不能成立。


廣東人民出版社委託宣傳


(辛德勇:《當代學人精品:辛德勇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謝敏)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官團 的精彩文章:

危機時刻,札木合是否會施以援手,幫助血族兄弟?
為什麼說八一三淞滬會戰是全民抗戰的永恆記憶?

TAG:軍官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