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若此人晚死5年,蜀漢北伐必勝,一將還能免死,一將可名揚天下

若此人晚死5年,蜀漢北伐必勝,一將還能免死,一將可名揚天下

原標題:若此人晚死5年,蜀漢北伐必勝,一將還能免死,一將可名揚天下


漢末三國,英雄輩出,豪傑並起。他們有的以雄才見長,有的謀略過人,有的忠肝義膽,有的武藝蓋世無雙。


例如曹操以雄才大略聞名,諸葛亮以神機妙算著稱,關羽以忠義傳於後世,呂布以超群武藝打遍天下無敵手。那麼劉備作為蜀漢皇帝,有何特色呢?


劉備貴為漢室後裔,當宗族關係傳到他這,已經有十幾代了,家道早已落敗不堪,而淪落到賣草席的地步,所以「皇親國戚」的身份對他來說,並無太大影響。


史載劉備青少年時候:不甚讀書,喜狗馬,美衣服,尤好結交豪俠,年少爭附之。


意思是說,劉備年輕的時候不喜歡讀書,喜歡遛遛狗,喜歡騎馬,還喜歡穿漂亮的、有品位的衣服,尤其喜歡結交一些有英雄俠氣的朋友,年輕的夥伴們都爭相附和他。


貧賤的家境,加上下層的社會生活,以及類似市井惡少的癖好,使劉備身上缺乏書卷氣,而帶有濃重的俠義色彩。


因此劉備成名後,收買人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採用「睡同床,吃同食「,以表示與部下同甘共苦。


劉備的英雄俠氣是刻在骨子裡的,他在任安喜縣縣尉時,因看不慣督郵壓榨錢財,一氣之下仗責了督郵,然後帶著關羽、張飛棄官而逃,可見其莽撞。



劉備與關羽、張飛相處,一貫以兄弟之情來維繫,即便當了漢中王后,也是二弟、三弟地叫著,一點也不怕其他下屬嫉妒,說閑話。


後面的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而病死在白帝城,就是這種兄弟義氣的惡果,而諸葛亮、趙雲是怎麼勸都勸不住,估計就差抹脖子了。


就是這樣一位市井英雄,竟然打出了一片天下,登基為蜀漢皇帝。所謂「貓有貓道,狗有狗道,牛馬蛇神皆有道」,劉備必定有他的終極「無間道」。


晉代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中對劉備做過中肯的評價:折而不撓,知人善任,待人以誠。這12個字就是劉備成功的終極秘訣。


自公元184年首斬黃巾以來,劉備戎馬一生40餘年,轉戰大半個中國,馬蹄踏遍五湖四海,一生坎坷不斷。


創業期間,劉備流離失所,時而投靠在呂布或曹操麾下,時而客居在袁紹或劉表帳中,多次吃了敗仗,老婆孩子多次被他人擄掠。


然而面對層層困境,劉備卻百折不撓,堅持奮鬥,終成一方霸主,很值得當世之人學習和借鑒。


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對諸葛亮說了一番很感人肺腑的話。劉備說:「今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好一個「志猶未已「,正是這種壯心不已的精神,以及劉備禮賢下士的誠意,才深深打動了諸葛亮,才讓諸葛亮說出「亮願效犬馬之勞」的貼心話。


劉備雖沒有諸葛亮治國治軍的大智慧,但是有一樣卻可以勝過諸葛亮,那就是知人善任。劉備正是用對了諸葛亮這個大才,把他的優點發揮到了極致,才使得他最終奪得了蜀漢天下,否則靠他一身的「俠氣之道」是很難成事的。


劉備會用人,能識人,還可從馬謖身上得到驗證。馬謖是諸葛亮曾經引以為傲,要培養為接班人的將領,深通兵法。而劉備卻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而諸葛亮沒聽進去,還是覺得馬謖哪哪都好,幾乎挑不出任何毛病。


公元223年劉備病死白帝城,5年之後,即公元228年,諸葛亮繼承劉備遺志,興師北伐,結果馬謖街亭失守,致使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


劉備生前很器重一位猛將,此人就是魏延,史料記載魏延此人「善養士卒,勇武過人」。


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要派大將鎮守漢中,文武大將都覺得非張飛莫屬,結果劉備卻堅持選擇了魏延,真是讓眾人不解又不服氣。



結果這一委任,使得魏延的才能得以充分地施展開來。而劉備一死,魏延在諸葛亮帳下卻不受到重用。


第一次北伐期間,魏延提出的從子午谷進兵,偷襲長安的戰略被諸葛亮一票否決,他常常感嘆「自己之才用之不盡」。


諸葛亮對魏延既用又疑的做法,使魏延倍感壓抑,導致了魏延與楊儀火併,最終以「叛亂之罪」被處死,後人多為魏延鳴不平。



從馬謖、魏延的任用上,就可得知劉備比諸葛亮在用人上更上一籌。諸葛亮喜歡把人才的缺點最大化,而劉備喜歡把人才的優點最大化。

劉備之所以能做帝王,而諸葛亮卻只能做丞相,我想裡面的差別可不止用人這一點就能說得清、道得明的。


但無法否認的是,劉備死後,蜀漢的北伐大業,不管是諸葛亮的六出祁山,還是姜維的九伐中原,都無法撼動曹魏的一寸疆土,反而在征伐戰爭中損耗國力,自取滅亡。



劉備終其一生為漢室復興而努力,直到61歲才登上帝位,可謂大器晚成。但是曹操有一句名言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倘若經夷陵之敗後,能學一學曹操赤壁之戰後「付之一笑」的阿Q精神,養精蓄銳5年後,同諸葛丞相併肩作戰,與曹魏一決雌雄,或許一戰可復漢室江山。



有劉備坐鎮中軍帳,知人善任,馬謖又豈會擔上失街亭之責而被斬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能得到劉備重視,能一戰而滅曹魏,從此名揚天下。


雖然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都是國力的綜合較量,但是也未必如此,總有奇蹟發生。有時候一個人、一個奇策,就可以扭轉乾坤,改變中國歷史的整個格局。

可惜英雄垂暮,留下的只有「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感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姓觀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第一儒將,俘獲萬千少女芳心,900多年後被宋徽宗列入72名將
大唐第一勇將,尉遲恭都自嘆不如,但玄武門之變後卻銷聲匿跡了

TAG:百姓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