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俄協商研發35噸級航空發動機,共同打破歐美技術壟斷

中俄協商研發35噸級航空發動機,共同打破歐美技術壟斷

原標題:中俄協商研發35噸級航空發動機,共同打破歐美技術壟斷


2017年,中國商飛和俄聯合航空製造集團合資成立的中俄國際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落戶上海,這標誌著中俄聯合研發CR929遠程寬體客機步入正軌。


研發CR929這一級別飛機的意義重大,該項目的進展自然備受關注。北國防務近日在莫斯科走訪俄工業界時,俄方人員對我們介紹了它們對該項目的看法,據介紹發動機將是中俄合作的重點,今年4月中國航發集團和俄聯合發動機集團磋商共同研發35噸級發動機的事宜。俄方希望,CR929在第二階段可以用上「自己」的發動機。

從俄方表態上看,如今中俄聯合研發35噸級發動機似乎應該已不只是單方面意願。那麼中俄聯合研發該機發動機有必要麼?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這事兒。


△中俄CR929寬體客機的設想圖對於這樣一架高性能、高水平的遠程寬體客機研發計劃來說,研製難度大,解決發動機這一「心臟」問題自然是頭等大事。目前,中俄雙方達成的初步共識是在CR929遠程寬體客機第一階段還是選用歐美現有技術成熟的發動機型號,比如GE90和TRENT,以爭取盡量減小該型客機取得歐美適航證的難度和風險。


之後在CR929遠程寬體客機的第二階段換裝中俄兩國聯合研發的新一代35噸級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這個決策是比較明智的。


△俄羅斯正在研製的PD-14大涵道比發動機,PD-35將以其為基礎在35噸級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方面,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自然是一片空白,而俄方正在研製的這一級別發動機型號就是PD-35。事實上,35噸級及以上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不僅可以用於大型遠程寬體客機,更是大型軍用運輸機發展的核心裝備之一。

但是,如此大推力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其研發費用對於俄方來說幾乎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俄方在今年初表示,計劃投入11億美元用於研發PD-35發動機,這個數字顯然是過於樂觀了。在這種情況下,與中國合作,由中方出資,在PD-35發動機的基礎上研發推力更大、更先進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當然就是俄羅斯人首先想到的捷徑之一。


△為C919研發的CJ1000發動機對於中國航發工業只是起步而對於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來說,不要說PD-35這樣的35噸級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即便是PS-90、PD-14乃至D30這樣的10噸級發動機,也從來沒有完成過型號研發,目前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就是所謂的CJ1000發動機的原理樣機。所以,藉助此次與俄方合作研發35噸級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機會,將是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真正邁入到這一全新領域的最佳時機。


其實,從生產設備、材料工藝等方面來說,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也已經具備一定的發展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實力。但是,目前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最大的短板就在於沒有全新設計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經驗,當然也更沒有相關重要數據資料的積累和支持。而在這些方面恰恰就是俄方最大的強項。


△有了更大推力的發動機,中國研發比運-20更大的運輸機才更有底氣俄羅斯航空發動機工業雖然也曾經低迷過,但是其基礎雄厚,以PD-14為代表的新一代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研發,證明了其實力依然很強。特別是俄方能夠以PD-14為基礎,通過放大設計研發PD-35,進而再衍生出PD-24和PD-28兩款不同推力的發動機,以滿足不同機型的需要。

這種發展能力當今的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還是無法企及的,因此如果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能夠通過與俄方的合作,多多虛心學習、借鑒和吸收對方的設計理念,進而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那麼將是一件比單純研發出一型35噸級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更有深遠意義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國防務 的精彩文章:

中國到底有沒買S400射程400公里導彈?這細節讓你秒懂
40架運20兩年後可空運一個重裝師?這其實跟做夢一樣

TAG:北國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