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姐姐貴為皇后弟弟卻淪為侍衛,清朝功勛子弟為何搶著進宮做人質

姐姐貴為皇后弟弟卻淪為侍衛,清朝功勛子弟為何搶著進宮做人質

原標題:姐姐貴為皇后弟弟卻淪為侍衛,清朝功勛子弟為何搶著進宮做人質


《延禧攻略》的熱播讓滿族八大姓之一的「富察氏」變得家喻戶曉,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疑惑,傅恆家世顯赫,姐姐貴為皇后,而他自己本人又文武雙全,為何偏偏只能做個侍衛呢?


清朝入關之初,為了緩和緊張的滿漢關係,統治者迅速恢復了科舉制度。此舉既安撫了天下學子之心,又讓滿族人擺脫了野蠻的形象,但他們始終不願意用文化水平作為評判人才的唯一標準。


清朝統治者深知,他們之所以能夠征服漢人,恰恰就在於重武輕文,為了維持滿族人的尚武精神和對漢族人的絕對武力優勢,他們必須確立一套與漢族人不同的人才選拔方式。


清朝的天下是馬背上打下來的,他們在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官僚體系時,就已經確立了完善的軍功制度。依照軍功的大小,八旗子弟可以獲得不同的官職,那些功勛卓著之人還能獲得世襲的爵位和職位。


順治五年時,朝廷宣布「滿洲官員開國以來,屢世從征,勞績久著」,「實授官員一概給與世襲誥命。」從龍入關的那批滿族官員將領絕大部分都獲得了世爵世職,他們的子孫後代因而不愁沒有官做。


不過「老子英雄兒好漢」的概率實在太小,到了乾隆年間,很多八旗子弟早已「騎射生疏」,乾隆專門告誡他們:「不能自勉,黜革另襲亦屬當然」。


傅恆在家中排行老九,家中世襲的官職怎麼也輪不到他,況且世襲到了乾隆這裡也不吃香了,傅恆以侍衛身份入仕,其實是當時的最佳捷徑。


順治入主北京城後,隨即制定了侍衛制度,要求京官三品以上,在外的封疆大吏「各准送親子一人,入朝侍衛,以習本朝禮儀,朕將察試才能,授以任使。」


明眼人一看這就是送質子入宮,但隨著清朝政權的日漸穩固,御前侍衛人質的作用逐漸淡去。由於常年伴在皇帝身邊,他們往往「不數年輒致顯職」,比如在清宮劇中經常出現的索額圖、明珠、福康安等均是侍衛出身,所以御前侍衛就成了賞賜世家子弟的一種方式


有一年順天舉行鄉試,乾隆突然問已經是軍機大臣的傅恆:「汝家有與試者無?」傅恆回答說家中子弟明亮正在參加鄉試。乾隆當即說道:「世家子,奚必與文士爭名?」然後明亮就成了藍翎侍衛,最終官至英武殿大學士。



傅恆雖然是靠家族勢力入仕,但他的升遷卻靠的是德才兼備、文武雙全。傅恆從小勤奮好學,弓馬嫻熟,自乾隆五年授藍翎侍衛後,短短不到十年時間就位居宰輔、領班軍機大臣。


傅恆為相23年,在京能助乾隆贊化朝政,在外又能領兵作戰,「代行朕躬」 。金川之戰是乾隆即位後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傅恆以「中朝第一宣力大臣」的身份臨危受命,率領清軍反敗為勝。傅恆班師回朝時,乾隆不僅讓皇長子率諸王大臣郊迎,還為他建祠堂、賜府邸。

?


在平定準噶爾之亂時,傅恆又成為首功之臣,畫像還被乾隆掛在紫光閣首位。只可惜傅恆在南征緬甸時被瘴癘之氣感染,班師回朝後沒多久就病逝了。


對於傅恆的死,乾隆「深為震悼,賞內帑銀五千兩治喪……葬禮視宗室鎮國公例,帝親臨其第祭奠,賜溢文忠,著其人祀宗祠與賢良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料不輯 的精彩文章:

西夏國神器竟為宋朝續命百年,宋軍大殺器竟因威力太強而慘遭失傳
取締日軍特務機關卻慘遭被貶,馬鴻逵為何對抗日英雄痛下狠手

TAG:史料不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