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知道嗎?8月7日,對軍隊是個不一般的日子

你知道嗎?8月7日,對軍隊是個不一般的日子

原標題:你知道嗎?8月7日,對軍隊是個不一般的日子



1


1998年8月7日中午1時20分,一場天災驟然降臨——九江大堤決口了!洶湧的長江洪水肆虐而來,頃刻間人們的眼前成了一片汪洋。


九江危急!這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隨時可能奪去無數百姓的家園甚至生命。

危難關頭,數十萬解放軍緊急馳援,一場與洪魔搶時間的賽跑、一場血肉之軀與滔天巨浪的肉搏在那個夏天,震撼了世界。各國新聞版面上,反覆出現著這樣的畫面——


一群群年輕稚嫩的軍人,渾身泥濘不堪,皮膚黝黑,嘴唇乾裂,一次又一次縱身躍入洪水之中。



形勢最危難的時刻,中央軍委從滹沱河畔急調原第27集團軍某部200多名官兵緊急飛抵九江,在水深4到6米、急速飛瀉的決口運用我軍的「抗洪神器」,連續奮戰幾晝夜,硬是於12日將已擴至57米的大決口堵住。九江的人民群眾獲救,九江城得救!


而這支英雄部隊所使用的「神器就是,由該部隊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創造的「鋼木土石組合壩」及其配套技術。然而,這項曾經挽救了上百萬人生命安全的創新技術,卻有一個不能不說的所謂「硬傷」——


實施過程中,打築木樁、填塞土石袋等環節都需要人員跳入決口的激流中。



是的,只有能夠在洪流中義無反顧跳入洪水的子弟兵,才能夠駕馭這個看起來並不高大上的「神器。正如網友所言,所謂創造奇蹟的「神器」,神的並不是器,而是那群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神


在綜合國力還不夠發達的1998年,人民解放軍的裝備也相對落後。然而,不管是否有足夠先進的裝備,當人民遇到危難時,這支軍隊的第一反應就是衝鋒在前,把原本不是神器的「神器變成挽救生命的奇蹟。


20年後的今天,在當年的決堤口不遠處,風平浪靜的江水與紀念廣場對視,人們矗立江頭,恐怕已經難以想像當年風大浪急、全城百姓安危繫於子弟兵一身的情景。但在九江,擁軍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全市每年有近10萬人次參與各類擁軍活動。



2


要理解這支軍隊,還有另一個8月7日,是不得不說的。


1927年8月7日,在與九江一水相連、距離不過兩百多公里的武漢漢口,一次極為秘密的會議在鄱陽街135號一棟小樓上悄悄舉行。


此時,中國南部已經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與會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曾經並肩北伐戰友的背叛,在憤怒和悲痛中尋找著中國革命的前途和未來。


中國共產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據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1萬多人。在極其險惡的局勢下,一些同志和不堅定分子離開黨的隊伍,黨員數量急劇減少到1萬多人。


而在廣大的農村,剛剛從地主手中獲得土地的赤貧農民,再次遭到封建勢力鎮壓,一些人把得到的土地加倍退回,一些人甚至為此失去生命。


在血雨腥風面前,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乾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又繼續戰鬥了。


中共中央於當年8月7日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正是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遠見卓識提出了「槍杆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


這次會議,徹底清算了大革命後期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黨指明了出路。一個偉大的轉折點來臨了。


就在會議召開的前6天,南昌城頭一聲槍響,人民軍隊從此誕生。這次會議結束後,年輕的毛澤東在細雨蒙蒙之中毅然回到湖南老家,開始籌備組織秋收起義。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沉重的代價後,終於領悟了一個真理——


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在八七會議28年後的中共七大上,已經統帥上百萬抗日武裝力量的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擲地有聲地總結出了這句話。


此時,毛澤東和黨中央所在的陝甘寧邊區,是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大地上無數人嚮往的一片樂土。陳嘉庚這樣稱讚: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而中國共產黨所締造和領導的這支人民軍隊,也在4年多後,真正為全國人民帶來了解放。


為了人民而生,為了人民而戰,是這支誕生在槍林彈雨中的人民軍隊,從母體中脫胎時就帶來的紅色基因。


3


兩個8月7日,相隔71年。


人民軍隊的誕生,是源於革命,是為了人民。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數字無聲,歲月如歌。在90多年的崢嶸歲月中,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面對過各種各樣的大江大浪,但始終沒有隨波逐流,更沒有被風浪衝垮。


共產黨人並非鋼筋鐵骨,人民軍隊也一樣是血肉之軀。支撐他們挺立潮頭、戰勝風浪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信念。


八一南昌起義中,已經是一軍之長的賀龍雖然不是共產黨員,卻毅然拉著隊伍跟著共產黨人干。在這位兩把菜刀鬧革命的英雄心中,只有共產黨人是真正為窮苦大眾著想的。他先後70多次要求入黨,終於在起義後的8月底,才在轉戰途中光榮入黨。



也是一個8月,在九江大堤決口後十多天,湖北荊州抗洪戰場上,一個名叫李向群的年輕軍人永遠倒在了大堤上。後來,人們翻看他的履歷發現,這個年紀輕輕的士兵,家境優越,原本可以像很多同齡人一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面對洪水,他沒有一絲一毫退縮,幾次累暈在大堤上,直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從軍長賀龍到士兵李向群,有一種愛民為民的信念不斷傳承。

因為有了這種信念,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一夜間崩潰,夢想劃江而治的蔣介石潰逃台灣。


因為有了這種信念,無論美軍把鴨綠江上的橋樑炸塌了多少次,英雄的志願軍依然如潮水般撲向敵人。


因為有了這種信念,過去,人民軍隊能夠戰勝鋼多氣少的敵人;今天,在人民軍隊鋼也多了起來的時候,依然會為了人民的利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當九江抗洪的歲月漸漸遠去,這支人民軍隊的英雄底色,仍將永遠閃耀時代光芒!


|本文系鈞正平工作室原創;作者:蕎不撕;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鈞正平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失去了當兵機會?沒事,不入伍也可與軍人做同事
人民解放軍,生日快樂!

TAG:鈞正平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