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三大令人扼腕嘆息的事件。

中國歷史上三大令人扼腕嘆息的事件。

原標題:中國歷史上三大令人扼腕嘆息的事件。


歷史的變遷,文明的進步,並不是直線上升,而是曲折,迂迴,在很多時間段都是野蠻戰勝文明,落後統治先進。


但是總的趨勢是向前的,但是世界存在著多個文明,選擇錯了會導致落後,以後追趕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

中國古代文明的進程也遭受了七次重大的打擊,遲緩了中華文明的進步的腳步。


一,秦始皇-焚書坑儒。


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實行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秦始皇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但秦始皇帝下令焚書禁書,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論》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準保存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願學法令,則以吏為師。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1,焚毀了先秦大批文獻古籍,造成巨大的文化損失。2,結束了春秋末葉以來百家爭鳴的局面,壓制了自由探索的精神。3,為愚民政策開了先河。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政策,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與主導地位,使得專制「大一統」的思想作為一種主流意識形態成為定型,而作為一種成熟的制度亦同樣成為定型;


像專制「大一統」的思想固然能夠增強民族之間的凝聚力,但同時卻也將專制集權推向了登峰造極之地步;大家族的生活方式雖然的確成為超穩定社會之基石,但同時也使得人治政治成為兩千年不變之定式;

三,明朝的海禁政策。


明朝海禁是十四世紀時明朝政府對海事進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統稱。


從明初嚴厲的海禁政策(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許下海」),永樂年間海禁的鬆弛,永樂後(洪熙—弘治)海禁政策的再強化,嘉靖年間的海禁政策高度強化,隆慶開放和海外貿易的迅速發展, 明末海禁的廢弛。


戚暢:為打擊私人貿易,明朝建立伊始就厲行海禁,中外貿易失去了正常通道;為實現政府對海外貿易的控制,明廷又大力發展官方的朝貢貿易,由市舶司統一收購使團附載貨物,以壟斷朝貢貿易的利潤。明代朝貢貿易和海禁的結合形成了明朝特殊的官方貿易壟斷制度—朝貢貿易體制。


明朝的海禁政策造成了三大惡劣後果。

1,在工業革命開始之前,明朝的絲綢、瓷器、茶葉等都是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產品,有助於明朝政府及人民的財富積累。


(大英帝國最大時版圖)


2,使得明朝錯過了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


生產力的進步必然要導致生產關係的進步,工業革命之後,老舊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俄羅斯帝國,明帝國都逃避不了衰亡的命運。

(地球上71%是海洋,迄今為止誰擁有海洋誰就擁有世界)


3,文明越交流越先進,海禁政策阻斷了文明交流,僵化了明朝人的思想。


當時的社會精英(讀書人)固步自封,視野狹隘,社會進步大為遲滯。


如果明朝不禁海,繼續向大海推進,也許第一個全球帝國會是大明帝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瞳視野 的精彩文章:

探究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著名奪嫡故事
歷史上四位本可以一統天下卻放棄了的古人

TAG:黑瞳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