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事】抗戰老兵王飛:黑暗中衝破黎明的號角

【故事】抗戰老兵王飛:黑暗中衝破黎明的號角

原標題:【故事】抗戰老兵王飛:黑暗中衝破黎明的號角


733篇文章


新形態新動力系列人物


之十七


一間草屋頂頭睡

四周無鄰看風車


上庄無路走河邊


到處都可大小便


幾句打油詩,滿載王飛老人對幼時家裡的回憶。瘦的背脊,微微佝僂的身軀,都抹不去這位91歲的抗戰老兵眉宇間一股「倔強」的精氣神兒。


回想過往的艱苦歲月,王老不禁感嘆:「現在這麼好的條件,真想多活幾年,咱們黨和國家形式這麼好,我越活越高興。」



起·革命之路劇團始


1927年二月初九,王小四出生在江蘇省建湖縣高作鎮馬樓村,他是家中的「老疙瘩」。由於家境貧寒,父母及兄長都外出打工,王小四六七歲便開始跟著家附近的一個瞎子要飯。


餓的狠了,冬天拾山芋,夏天撿拾莊稼,什麼能吃就撿什麼,去河裡捉魚摸蝦,卻也從來沒吃飽過。


直到新四軍到了王小四的家鄉,生活的另一扇門向他打開了。1942年春天,他參加了鄉里的地方話劇團,宣傳抗日打鬼子。一個大字不識、只求吃飽的鄉里娃,怎麼能演好話劇呢?

回憶過往,王老堅定地說:「因為我能學啊,當年為了能吃上飯,我什麼都能學,也什麼都能幹。」



後來,王小四跟著地方話劇團到鄉里各個地方去演出,日軍的殘暴,共產黨的親善,兩年的時光讓他找到了新的歸宿,那就是——成為新四軍的一份子。


1944年2月,王小四16歲,已為抗日宣傳貢獻了兩年的他帶頭參軍。時至今日,王老始終謹守著一件事,「老家的人都說是1942年開始參加革命的,我不這樣說!一直到現在,我都說自己是1944年開始幹革命,我不說革命年齡,就說參軍年齡。」



新四軍三師八旅二十四團警衛連,這是王小四當年參軍的部隊編號,七十餘年過去,他依然倒背如流。


「為什麼說我不忘初心,因為我的名字就是共產黨給起的。」


剛進部隊的時候,指導員問他:


「你叫啥名字呀?」


「我姓王,叫小四子!」

「你大名叫什麼?」


「什麼是大名啊?我大名是王四。」


於是指導員仲德方給當時叫「王小四」的新兵起了大名「王飛」。「這個飛就是說你從家裡飛出來了!」自此這個名字就跟著這位老人戎馬一生。


承·以飛之名鑄兵魂


共產黨給了王飛新的名字,也給了他家一樣的溫暖和關懷。部隊的生活辛苦,但有戰友,有同伴,再艱難的戰役也能取得勝利。


王老說自己一生有四個「三次」:


三次死裡逃生,


三次和敵人拼刺刀,


三次抓獲俘虜,


三次身負重傷。

「每次都是黨組織和戰友救我,讓我從死亡的邊緣活著走回來,讓我有了今天。」


第一次身負重傷,是在參軍當年7月,江蘇省焦家莊戰鬥。


王飛所在的獨立團三個連隊,要拔掉焦家莊的一個日軍據點。他所在的二連八班在前開路過護庄河,「這個河有30多米寬,3米多深,我們會水的架著不會水的,踩水前進,好不容易才到岸邊。」


班長姚琪將他推上岸,他迅速擊斃了看到的敵人,正想回頭拉班長上來,鬼子一顆子彈飛來,王飛的右手食指被打斷,昏倒在河水中,是姚班長把他從水裡救起,送到老鄉家搶救。



王飛受傷的右手食指,至今無法伸直


這段經歷,王老至今難以忘懷。「我那時剛離開家到部隊,還是個孩子,又想家,又怕被小鬼子和漢奸把我抓走,特別是傷口疼痛難忍。」


十指連心,動一下就疼的不行,而當時的醫療條件,再重的傷也只能慢慢挺過去,他的右手食指也留下了舊傷,至今不能伸直。「那是我一生最難忘的事,日本鬼子也是我一生最難忘的恨。」



1945年,王飛跟隨部隊打仗到達東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戰役中,都有他拋灑熱血的身影。一場場戰鬥打下來,從新兵蛋子到身經百戰的老兵,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950年11月25日,在朝鮮上下九洞阻擊戰中,為粉碎美偽軍「聖誕節」攻勢,扭轉朝鮮戰局,營指導員王飛帶領部隊集中兵力於西線,向敵主力實施突擊。


在這場阻擊戰中,敵人的飛機、坦克、重炮都用上了,經十二次進攻,均被擊退。在部隊乘勝追擊時,王飛掉進了敵炮彈坑中,被埋了起來,被救起時,他已經沒有氣了,很長時間才蘇醒過來。戰鬥結束後,一營受到了軍通令嘉獎,王飛本人也受到了師表彰。



每一個軍功章都是血染的風采



除了這兩次留下的傷痕,每一場戰鬥都會給王飛留下新的印記,背上、腿上、胳膊上,傷痕數不勝數。除了無法伸直的食指,還有在抗美援朝中被打斷了骨頭,三年才得以恢復的手臂。



在朝鮮戰場被子彈打穿的手臂


我們無從知道,一個曾為了活下來如此努力的少年,除了熱血,還有什麼在驅使著他這樣勇敢地站在死神前方大膽戰鬥。


他也許不通詩書,

但他懂國讎家恨;


他畏懼死亡,


但他更敢與之共舞,


把這兩個字變成


懸在敵人頭上的刺刀。



王飛的殘疾證


轉·不忘初心功勛路



劍鋒從磨礪出,一場場戰役,磨出了王飛的「鋒」,也磨出了他的「韌」。一路走來,距離參軍已經是七十餘年光景,而今年也是他任副軍職幹部的第四十整個年頭。

1949年解放的時候,王飛在三十九軍一一五師,這裡見證了他從戰士到排長、指導員、教導員、團政治部主任、師副政委的一路輝煌。



20世紀60年代王飛在三十九軍一一五師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王飛離開三十九軍,去往瀋陽,進入基建工程兵二〇一師,後又調到北京,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二級指揮部。


他曾任二級指揮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紀委書記。直到1983年,在「基建工程兵『脫軍裝』」的號召下,王飛正式卸下戎裝。




1970年代,王飛在部隊開會


共產黨


在王飛老人的心裡,共產黨給了他全新的人生,成就了現在的自己。1946年3月入黨時,當時的班長蘆正才對王飛說:「你可以入黨了。」

年幼的王飛不懂這些,興奮之餘更多的是詫異,「我一直以為我是黨員,那個時候才知道,原來我才入黨呀。」


沒有儀式,沒有宣誓,沒有候補期,王飛就這樣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戰爭歲月,比起這些,敵人的血和自己的傷才是最好的見證。


「我年輕的時候很犟,我不信別人能去我不能去,別人能幹我不能幹。我就是不服輸,打仗的時候我也不服輸,我這個人,不甘落後。」王飛老人說。



他不高也不魁梧,甚至在年輕的時候還說得上是瘦小,就是這樣一位軍人,在與敵人戰鬥的時候毫無畏懼。


女兒曾問父親:「拼刺刀的時候,人家那麼壯,而您那麼瘦小,怎麼拼呀?」


王老答:「他們不死我不死,我就是要堅持!」



王飛的手稿


王飛沒有念過一天書,但他卻將過往的珍貴歷史工工整整手寫了厚厚的一摞材料,這都得益於和平時期,接受黨組織的培養,四次離職去學校學習。


第一次是1958年11月-1959年11月,在錦州速成中學學習文化;


第二次是1961年2月-12月,在遼寧黨校學習;


第三次是1967年2月-12月,在國防軍政大學學習;


第四次是1979年9月-1980年8月,在北京政治學院學習。


這四次學習和深造,幫他在政治思想上,科技文化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61年在遼寧黨校學習期間


作為「憶苦思甜」典型講話


時至今日,王飛老人難忘的瞬間有很多,其中最讓他難以忘懷的有幾次經歷。


第一是1958年在人民大會堂裝甲兵首屆功模代表大會上被毛主席接見。


現在回想起來,王老還難掩激動:「一起照相的時候,毛主席就站在我前面,裝甲兵司令員指著我給毛主席介紹說,這是剛從朝鮮戰場回來的,是最可愛的人。」


1978年,黨組織和同志們推選他成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當時剛剛改革開放,那五年所看到的、聽到的、實踐到的,讓王飛深受震動。



←最可愛的人從朝鮮歸來




2015年,王飛老人作為抗戰老兵代表,參加了9. 3紀念抗戰勝利大閱兵。坐在車上,經過天安門接受檢閱的時候,他不禁熱淚盈眶。


「最讓我感到驕傲自豪的是我們黨、人民、國家、軍隊五屆領導都接見了我。這些珍貴的經歷讓我終身銘記!」



與參加9.3大閱兵的老兵合影




參加9.3大閱兵


接受檢閱



參加9.3大閱兵的


三十九軍老兵代表


合·「十字」人生記黨恩


採訪過程中,王飛老人最常提到的四個字就是:「不忘初心」。鮮血鑄就的是面向敵人的利刃,而面對他深愛的祖國,他恨不得把自己的一腔赤誠都獻給這片土地。


「我幾次死裡逃生,傷、殘我都不在乎,沒什麼了不起的,只要我還有口氣。」


長年累月的戰爭,給這位老兵留下了諸多後遺症,但他對此毫不在乎,他只想著,自己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他想回報,哪怕任何一件微小的事情。


現在王飛老人經常會到學校、社區演講,每年新兵入伍的時候也會去給他們講課。看到那些青澀的臉龐,欣慰之餘,總能讓他回想起當年的時光。



參加建軍90周年活動



越來越好的生活條件並沒有讓這位老兵忘記以前的艱苦生活。


九十一歲高齡的他依然堅持鍛煉,每天走至少四到五公里,回家就開始學習黨的新思想,看書、看報告、記筆記。


「手抄黨章100天」活動,王飛老人是最早完成的一批,住院的時候還在寫。




住院期間堅持看報學習



無論颳風下雨,每天堅持走路



2014年,王飛給家裡人定下了三條「家規」:孫輩的婚禮,一律不操辦、不參加;親友送的100元以上的物品,一律不收、不吃、不用,家人也不能給別人送;親友來家吃飯,只做兩菜一湯,不上煙酒,如果在外面吃飯,不參加。


後在家裡人建議下,王老同意把兩菜一湯更新為「四菜一湯」。「孩子們雖然嘴上說我太小氣,但都是理解我的。」


他對家人嚴格,對自己更嚴格。「我這輩子沒抽過煙,沒喝過酒,不喝茶也不喝奶。」



和老伴的幸福晚年


十字


總結


對於過往,王飛老人沒有任何遺憾,這位善於總結的老兵,給自己這輩子總結了十個字:學、干、團結、總結、記本、只要。



活到老學到老。



活一天就要干一天。




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勝利。




不斷總結經驗教訓。




不忘本。記父母生養之本;記黨和人民哺育自己之本;記同志們幫助自己之本。




「只要黨,人民,國家,軍隊需要,我什麼都可以豁出去,直至生命;只要我還有一口氣,絕不說、不做對黨對人民國家軍隊不利的話和事!」



七十多年崢嶸歲月,九十一載人生芳華,從這位老兵的身上,我們能看到那個時代軍人的縮影:勇敢、果決、平凡之中見偉大。


那種身為軍人保家衛國的自豪,像是閃閃發亮的鎧甲,讓他們在堅強中散發著耀眼光芒,「我要活到給黨慶祝一百歲生日!」這是王飛老人的願望。




朗讀者


陳里寧


曾在部隊從事新聞宣傳、播音主持工作多年,現在海淀區從事社會宣傳工作。熱愛朗誦、攝影、旅行等。


採訪 / 馮煥麗


文、編輯 / 張悅


朗讀者 / 陳里寧


部分攝影 / 蒙婷柔


照片提供 / 王飛


音頻剪輯 / 陳天琪



更多海淀人物故事


【故事】海淀河長:雷聲就是預警 雨情就是命令


【故事】航海人林靜:760天20000海里環大西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故事】愛心王秀:擁有讓內心快樂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淀·故事 的精彩文章:

【方誌】花園路街道:我有美貌,更有故事

TAG:海淀·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