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55年授軍銜時,粟裕為何落選元帥?毛主席一語道破玄機

55年授軍銜時,粟裕為何落選元帥?毛主席一語道破玄機

原標題:55年授軍銜時,粟裕為何落選元帥?毛主席一語道破玄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1954年,經過5年的發展,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有了政治和物質的堅實基礎。最初的軍銜在1952年11月定為六等十二級。


1955年元帥軍銜。



但是,這個方案遭到當時的蘇聯顧問卡蘇林的反對,他借口蘇軍中沒有準上將和准尉為理由,同時他還反對中國的准將制度,莫斯科也發來電報支持卡蘇林的意見,中方最終妥協。時隔兩年多以後於1955年終於定下標準,就是後來授銜時的定製。一共六等十九級:


1.大元帥、國家元帥。

2.大將、上將、中將、少將。3.大校、上校、中校、少校。4.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此職務專門為副排級幹部設立)5.上士、中士、下士。6.上等兵、列兵。


由於毛主席拒絕出任大元帥,所以其實就是十八級。


1955年的軍銜制,特別是將軍以上級別的授銜,的確有些令毛主席為難。張愛萍之子張勝說,當過一把手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最複雜的莫過於人事問題了。許多重要的人事安排,並不是簡單地看功勞和能力的,離不開當時的歷史背景、人際關係以及各個方面平衡的需要。這也許會是個令人尷尬的話題。



授銜的方案幾易其稿,結果終於出來後,一位老紅軍聽說自己只授少將軍銜,大失所望,說了一句貽笑大方的名言:「我要把那個牌子掛到狗尾巴上去。」還有人因此鬧情緒,兩三天不吃飯,甚至哭起了鼻子。


元帥授銜公開的標準只有兩條,當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規定:「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勛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按這一標準,粟裕一生征戰以及指揮華東野戰軍(即戰役軍團)創造的輝煌戰績,就完全符合「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勛」的一條。


毛主席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周總理說粟裕已請求辭帥。毛主席當然也知道,又感慨地說:「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帥。」


當秘書轉告粟裕,民主人士黃炎培稱他應該當元帥。不想粟裕很不高興,嚴肅地批評說,談這個話題是低級趣味。他早就視名利為身外之物,對授銜大將平靜處之,粟裕曾說:「評我大將,就是夠高的了,要什麼元帥呢?我只嫌高,不嫌低。」但許多身邊人員和老部下尚未達到他這種「超凡入聖」的淡泊境界,都表示不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雲煙 的精彩文章:

中印戰爭爆發前夕,被問到打輸了怎麼辦,毛主席直接一句話!
五件被永久「禁止出境」的中國文物,最後一件被認為是穿越鐵證!

TAG:史海雲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