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77年前的今天,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病逝

77年前的今天,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病逝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老驥伏櫪)

【1941年8月7日】77年前的今天,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病逝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流星」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經飛過」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你一定聽過這些閃耀著哲理光芒的詩句,他的作者便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

(1930年,泰戈爾與愛因斯坦會面)

1861年5月7日,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生性自由,厭惡刻扳的學校生活,從小就醉心於詩歌創作。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5歲發表了第一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了敘事詩《詩人的故事》。

1878年,赴英國倫敦大學(UCL)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出版了幾本抒情詩集,戲劇和小說。

(泰戈爾與他的妻子,1883年)

1884年(23歲),他離開城市到鄉村去管理祖傳的佃戶。在這裡,他熟悉了下層人民的生活。1886年,他發表《新月集》,詩集里著力描繪的是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兒童。這本詩集成為今天印度學生的必讀教材。隨後,詩集《剛與柔》、《心中的嚮往》出版,他的獨特風格開始形成。

從1891年起(30歲),在他主編的《薩塔納》雜誌上,發表了《摩訶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說,主要是反對封建壓迫,揭露現實生活中不合理現象。

(泰戈爾的親筆信)

他反對英國在印度建立的教育制度,反對這種「人為」的、完全服從的、死背書、不與大自然接觸的學校。1901年(40歲),他在孟加拉創辦了一所學校,這便是有名的國際大學——維斯瓦·巴拉蒂大學的前身。

1905年以後,印度民族運動進入高潮,泰戈爾非常支持,寫出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但是不久泰戈爾退出了,因為他不贊成群眾焚燒英國貨物,辱罵英國人。他主張多做「建設性的」工作,比如到農村去發展自己的工業,消滅貧困與愚昧等等。

(1909年的泰戈爾)

不久,泰戈爾遭到人生的種種不幸,喪偶、喪女、喪父,種種悲劇接踵而來。他在詩集《回憶》、《兒童》和《渡船》,記錄他的悲痛與傷感。

1910年(49歲),孟加拉文詩集《吉檀迦利》出版。不久,他旅居倫敦,在朋友的鼓勵下,他親自將《吉檀迦利》等詩作翻譯成英文。結果受到熱烈歡迎,1913年,他因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亞洲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書桌前的泰戈爾)

1915年,他結識了甘地,兩人交情頗深。雖然他與甘地有意見分歧,但從道義上和在社會活動中,他們總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1919年,發生了「阿姆利則慘案」,英國軍隊開槍打死了1000多印度平民。為了表示抗議,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他也是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榮譽的人。

(1940年,泰戈爾會見甘地)

泰戈爾做過多次旅行,對許多不同的文化,相當了解。1916年,他訪問了日本、美國,譴責東西方的「國家主義」。1924年,他訪問了中國,與林徽因、徐志摩等人,交往頗深。1930年,他訪問了年輕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那裡看到的景象使他極為振奮,他寫了歌頌蘇聯的《俄羅斯書簡》。

(前排自左至右為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1924年)

泰戈爾一直熱愛和平,痛恨侵略。對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國的對外侵略行徑,非常氣憤,多次撰文嚴厲譴責。

1941年(80歲),泰戈爾在他的生日這天,發表了著名演講《文明的危機》,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堅信印度必將獲得獨立解放。

1941年8月6日,泰戈爾與世長逝,享年80歲,成千上萬的市民為他送葬。

(泰戈爾的最後一張照片,1941年)

泰戈爾以他的詩集聞名,因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除此之外,他也寫小說、話劇、遊記、歌曲等。他是印度近代中、短篇小說的創始人,許多作品都是傑作。印度國歌《人民的意志》和孟加拉國國歌《金色的孟加拉》都使用了泰戈爾的詩。

在西方國家,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學家,但在印度這兩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他本人被許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個聖人。

(在愛爾蘭的泰戈爾雕像)

(本文是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85篇作品,營員「泰戈爾」的第11篇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象歷史 的精彩文章:

織田信長小傳:愛穿女裝愛跳舞、殺兄弟殺外甥殺和尚的第六天魔王
104年前的今天,絕對效忠孫中山,不要民主的的中華革命黨創立

TAG:萬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