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鄒家駒:抗戰老人的茶路歷程

鄒家駒:抗戰老人的茶路歷程

第一次見到陳納德將軍時,陳香梅還是一個青澀的19歲少女。記者招待會結束,陳納德特意留住陳香梅,邀請她喝一杯茶。

他招待她,並不是因為她是記者群中唯一的女性。受她父親的託付,他要關照她。

」我不會烘烤當地的茶葉,只能用自己習慣的紅茶招待你了。「 將軍挺豪氣的。

那時陳香梅剛來雲南,受聘於中央通訊社任戰地記者。

十五年前,我帶著雲南茶葉去陳香梅離華盛頓憲政大街不遠的宅邸看望這位留給一代中國人深刻記憶的抗戰老人。

老人給我說了一件有趣的茶事。昆明烏家壩機場的警衛,地勤,民工都是雲南人,他們少不了兩樣東西:竹煙筒和烤茶陶罐。

機場到處是油料,而這兩種生活習慣都同火種有關聯,安全隱患極大,飛虎隊多次交涉,卻難於杜絕這些隱患的存在。

最終的解決辦法是一個妥協方案,在機場建了幾個隔離茶屋,設火塘讓他們烤茶。

陳香梅剛來昆明,城裡少有火塘。雲南茶又苦又澀,沒有烤香,實在不習慣。

她理解雲南人為什麼要烤茶。我解釋:高溫產生的化學變化能減輕茶鹼對味蕾的刺激和對胃的傷害。

雲南也算得陳香梅的一個故鄉。家鄉的茶品,經過後發酵,減輕了對胃的刺激和傷害,順滑柔和,口感上古今交匯,一脈相承。

流行千年的雲南罐罐烤茶,是熟茶的最早表現形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茶網 的精彩文章:

老茶頭的過人之處在哪裡?
被「窮人思維」耽擱的茶行業市場

TAG:說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