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草原英雄小姐妹背後的人

草原英雄小姐妹背後的人

1964年,在中國的日曆上,有三件大事是載入史冊的。

第一是毛澤東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農業學大寨」運動在全國興起。

第二件是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

第三件事是在1964年2月一次放牧中.ll歲的龍梅和9歲的玉榮為了保護公社的羊群,冒著暴風雪,捨身護羊,在風雪中搏鬥了一天一夜,終於使羊群安然無恙,而這兩位小英雄卻差點送上了性命。事迹傳出後,全國掀起了學習她們的熱潮。

在內蒙古大草原上,這原本就是一件小小的天災人禍,經過渲染.經過加工,經過階級鬥爭的佐料,風靡中國,最為荒唐的是,在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的年代,本來好好的一件事,也打上了階級的烙印。

據當時的報紙報道:9日早晨,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草原上飄著雪花,ll歲的龍梅和9歲的玉榮代父出門放牧。

到中午,天氣突變。西北風捲起大雪漫天狂舞。羊群順著風拚命逃竄,姐妹倆攔堵不住,只好跟著羊群奔跑,越跑越遠。

因極度疲乏,姐妹倆在冰天雪地里睡著了。深夜,龍梅凍醒一看,羊群、妹妹都不見了。她爬起來,一路走一路喊,走了兩三里,才找到玉榮和羊群。姐妹倆跟著羊群繼續前進。同風雪搏鬥了一天一夜,已走出了70多里。

第二天拂曉,她們離白雲鄂博車站不遠了。這時玉榮丟了一隻氈靴,光著左腳。姐姐剛要脫下自己的氈靴給她穿上,玉榮卻顫抖著催促:「羊又走遠啦,我在這兒等著,你快去攔羊呀。」這時龍梅也快凍僵了,她踉踉蹌蹌地往車站方向走去。

在白雲鄂博火車站,出來迎接客車的扳道員王福臣,看見了龍梅,連忙把她帶進扳道房。龍梅漸漸暖和一些,斷斷續續吐出幾個字來:「我的妹妹,在石坡下,已經沒靴子了……」鐵路職工們便四處去尋找孩子。張仁貞、王振山越過兩座雪坡,發現了俯伏在雪地里的小玉榮。兩個急忙輪換背著玉榮跑回車站。接著她倆又被送到礦區醫院急救。

經過一場搶救,兩人終於醒了。龍梅立即問礦區黨委書記:「我的羊還在不在?」書記回答說:「羊沒事。你放心吧!」

事隔多年後,在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蒙古寫意》中有這樣的披露:從中午開始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姐妹倆整整奮鬥了20多個小時。寒冷,恐懼,飢餓,疲勞,責任感,全部集中在了兩個小姑娘身上。終於玉榮昏倒在雪地里,奄奄一息,姐姐龍梅也好不了多少,但仍撐著跟在羊群後面。天亮後風雪漸小,所幸,這地方已接近鐵路了。

牧民哈斯朝祿(原來是文化人,在那個年代成了「管制分子」)和兒子那仁滿都拉送走老同學後冒著風雪往家走。走到白雲鄂博鐵道旁突然發現一群羊,牧民當然認識自己的羊群.這些羊顯然是外來的。

哈斯朝祿

「不管是誰的羊。咱們先把它們趕到桑布家,然後讓他騎駱駝送到大隊去。」不論父子倆怎麼吆喝、哄趕,羊群卻一步也不挪動。這時哈斯朝祿才發現有兩隻死羊。他對兒子說:「你在這兒看住羊群,千萬別讓它們順風跑掉,阿爸把這兩隻死羊送到火車站暫存一時。」

哈斯朝祿發燒還沒有退盡,渾身軟軟的。他晃晃悠悠終於把死羊背到火車站的扳道房門前。一個30歲左右的年輕人打開門。哈斯朝祿氣喘吁吁地解釋了原委,並保證一兩天內就會讓大隊的人來取。那位青年工人斷然拒絕了,說怕給弄丟了。哈斯朝祿說:「丟不了,誰要這皮包骨的死羊啊?」哀求了半天對方才答應暫時寄放,不過要求他在下午6點之前取走。

等哈斯朝祿回到羊群時,才發現還有一個小女孩和他兒子在一起。

哈斯朝祿從龍梅口中得知原委。「你妹妹在哪兒呢?」哈斯朝祿急切地問龍梅。

龍梅舉起鞭桿指著西北方向的山谷:「玉榮在山裡等我,她的氈疙瘩靴子也丟了。」哈斯朝祿已意識到,龍梅的傷勢如不早搶救會有生命危險,便把她帶到火車站扳道房。哈斯朝祿請求工人們去西山谷找玉榮,自己去郵局打電話叫救護車。從郵局回來,他又跑到礦區.一進傳達室就喊:「我們有兩個人要凍死了,請你們去一輛車搶救。」礦區幹部隨即組織了十多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叫來汽車、救護車「向山裡進發去找玉榮。

玉榮被工人們找回來,直挺挺的沒有知覺,靴子沒有了,只有像靴子一樣的冰疙瘩。這時礦區區長和書記也已行動起來,將姐妹倆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醫院。

冰雪中耽誤每分鐘都是致命的。如果姐妹倆沒有遇上哈斯朝祿,生命就沒有保障了。可是,這樣一段動人的歷史卻被扭曲了。

由於哈斯朝祿當時戴著「管制分子」的帽子,於是事情就成了哈斯朝祿將功折罪,建議不見報不表揚。更讓哈斯朝祿驚奇的是,他已從一般「管制分子」升格為舞台上的「偷羊者」、「殺人未遂」、「反動牧主白音(蒙語:地主、富農、老闆)」了。而英雄人物當然是姐妹倆。有京劇《草原英雄小姐妹》,有舞劇《草原兒女》,有上影攝製的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

直到l979年,胡耀邦同志對此案作出批示,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宣傳部、區團委於1984、1985年下文,將哈斯朝祿確認為搶救小姐妹第一人,所有強加於他身上的不實之詞全部去掉,建議獎勵、表彰。

【來源:《美文》2007年第7期 田炳信/文】

註:本公號所推送的文章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進來撩』欄中的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刪除。所推送的文章並不代表本公號觀點,請和諧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客兒 的精彩文章:

《紐約時報》解讀晚清1908年,外記眼中的光緒像活死人
明王朝「權末代」的可悲結局

TAG:史客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