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一英雄,死後頭顱被倭寇奪去,韓國人為其立像,清朝皇帝跪拜

明朝一英雄,死後頭顱被倭寇奪去,韓國人為其立像,清朝皇帝跪拜

一位明朝的英雄,怎會在死後被倭寇奪去頭顱,又讓韓國人又為其立像,還能夠得到清朝皇帝們的跪拜呢?

提起「子龍」之名,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恐怕是三國時期的「常山趙子龍」,趙雲的英雄事迹雖然深入人心,但多半都是演義中杜撰的,歷史其實還有另外一位「子龍」,與趙雲不同,他可是個實實在在的大英雄,不過卻鮮有人知其名,反倒是韓國人將其視為英雄,時至今日,若你有機會去一趟韓國慶尚南道的話,就能夠看到一座威嚴的雕像,那是一個中國人,此人便是鄧子龍。

(鄧子龍像)

自唐朝白江口之戰,中日有了第一次正面交鋒,此後近千年他們不敢來進犯,到了明朝萬曆年間,那幫倭寇終於又耐不住性子了,在豐臣秀吉的領導下,倭寇選擇以當時的朝鮮李朝為踏板,先拿下朝鮮,再向明朝進發。朝鮮李朝根本無力對抗數倍於他們的倭寇大軍,只能向他們的老大哥明朝求援,有人說萬曆援朝戰爭損耗了大明的國力,然而萬曆皇帝此舉是一點兒毛病都沒有的,他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雖然即便朝鮮滅亡,倭寇也不一定能打得過明朝,但讓倭寇上了大陸,自然是更難處理,於是他便命李如松率軍增援。

(李舜臣劇照)

當時李如松帶了4萬大軍前去,隨行的就有鄧子龍,不過此時的他年事已高,只是個副將而已,然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可不是來幫自己的職業生涯鍍金的,這老將可是實打實的在拚命。戰爭的結局雖然是以倭寇的失敗告終,然而其過程卻是十分慘烈的。

在最終決戰露梁海戰中,大明與朝鮮的聯軍共計有兩萬六千人,分於800多艘船上,原本在大船上的鄧子龍不願坐享其成,於是他帶著兩百名敢死隊衝鋒殺敵,他所在的船卻被火器擊中,倭寇趁機反撲,最終鄧子龍在這場戰役中戰至精疲力竭而亡,朝鮮名將李舜臣也因為趕來救他而不行殞命,當人們發現鄧子龍將軍的屍體時,他的頭顱已經不見蹤影,不難猜測,定是倭寇為邀功,割其首,帶回了日本。戰爭結束後,他的屍體被送回原籍,以沉香木代替其首下葬。

(努爾哈赤劇照)

那麼清朝皇帝又為何去跪拜一位明朝的將軍呢?在《嘯亭雜錄·卷八》中有記載到這麼一段歷史,說是鄧子龍早年曾經救過清太祖努爾哈赤一命,努爾哈赤對其感激不盡,便修了座廟祭祀鄧子龍,清朝後世皇帝也將鄧將軍視為再造恩人,故跪拜也不足為奇。

(鄧子龍像)

一個將軍能夠做到名震三國、兩朝敬仰這個地步,鄧子龍也算是此生無憾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蠢哥哥 的精彩文章:

將軍得勝後做一舉動,大臣說他下次會敗,後果真應驗,產生一成語
西遊記中,一小仙對悟空出言不遜,因他有兩大本領,悟空拿他沒轍

TAG:蠢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