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御窯遺址考古發掘:御用瓷器碎片堆積如山

御窯遺址考古發掘:御用瓷器碎片堆積如山

在瓷都景德鎮,有個為世人所公認的重要地標——珠山。與一般的山不同,珠山也並非是天然地質作用形成,而是人為堆砌的一座山。

二〇一四年六月至九月御窯遺址考古發掘區域位置示意圖(紅色區域)

地層堆積狀況 瓷片集中堆積層為明成化時期地層

明清時期,御器(窯)廠專為皇家燒造的御窯瓷器有著嚴格的使用規範以及驗收與審查標準,不合格的瓷器不會被使用,也不會流入民間,而是作打碎處理。被打碎的御窯瓷器與窯具等窯業垃圾,不斷地被堆放在御窯廠內,從而形成了珠山。

明成化時期的瓷片堆積

空白期地層清理現場情況

於是,珠山不僅僅是瓷都景德鎮的地標,更成為了御窯燒造歷史的見證。如今,經過考古發掘工作,我們在珠山御窯廠內發現了極為豐富可靠的實物資料,同時也為了解明清時期、尤其是明代御窯瓷器的面貌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仿龍泉窯青釉雞心碗(殘)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此件器物出土於空白期地層。敞口,深弧壁,小圈足。通體施青釉,圈足端不施釉。外壁刻六朵團花。

仿龍泉窯青釉侈口碗(殘)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此件器物出土於空白期地層。侈口,弧壁,深腹,圈足。通體施青釉,圈足端不施釉。外壁刻纏枝寶相花紋。器物釉層較厚,釉質乳濁,為仿龍泉青釉瓷器。

青花折枝花卉紋瓷枕殘片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此件器物出土於空白期地層。枕外壁以青花繪折枝花卉紋。瓷枕流行於宋、金時期,明清時期的瓷枕非常少見,在御窯廠生產的瓷器中更是極少見到。因此,本次發掘出土的這件瓷枕殘片就更顯珍貴。

青花折枝花卉紋瓷枕殘片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二〇一四年六月至九月,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御窯遺址珠山北麓進行了一次搶救性的考古發掘,這次發掘工作是為配合御窯遺址珠山北麓窯爐區保護棚的改造工程而展開的。在這次的考古發掘中取得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發現,使我們對明代御窯瓷器又有了諸多新的認識。在不斷被揭露的地層堆積中可以見到從近現代、民國到清晚期、清中期、清早期,再到明末清初、明弘治、明正德、明成化時期,直至明代所謂空白期的連續的地層堆積以及大量的瓷片遺存。

青花蓮瓣口雙耳瓶殘件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此件器物出土於成化時期地層,出土時僅殘存口部和頸部。口部呈仰蓮瓣形,分上下兩層蓮瓣。細長頸,頸部左右置兩對稱花形耳,並以青料繪蓮花。成化時期青花瓶類器物並不多見,且此種樣式的瓶在傳世品和出土品中均未見有相同者。

本次發掘中較為重要的新發現位於相對較早時期的地層之中。在成化時期的地層中出土了大量帶款的成化時期瓷器,同時出土的,還有少量與成化器物略有不同的未署款瓷器(這部分器物可能與署成化款的瓷器同時或早於成化時期)。

青花纏枝花卉紋凈瓶殘件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此件器物出土於成化時期地層,出土時僅殘存頸部、下腹部及足部,上腹部殘缺。凈瓶瓶身作瓜棱形,器身滿繪纏枝花卉紋。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器形、紋飾相同的凈瓶。御窯遺址中此類器物的出土,對於故宮博物院藏瓷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成化時期之下的地層中,出土遺物較為單純,瓷器均無款,但種類豐富,器形包括有花觚、枕、綉墩、盤、碗等,其中花觚等器物明顯仿自宣德時期同類器物。出土器物品種有青花、鬥彩、礬紅彩、綠彩、仿龍泉青釉等,這些品種的器物在宣德時期就已存在,成化時期也有生產,但本層發現的各種器物與宣德、成化時期相比均有所不同。根據以往對於此類器物的研究,這一層出土的瓷器應屬於所謂的空白期,即明代正統至天順時期。

青花纏枝花卉紋盤及底部款識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此件器物出土於成化時期地層。盤內、外壁均以青花繪纏枝牡丹紋,外底部書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圈楷書款。一九八七年,御窯遺址曾出土一件纏枝花卉紋盤,與此器形、紋飾均相同。

青花纏枝花卉紋盤及底部款識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下面就以本次出土的較為重要的典型器物,試作如下說明:

二〇一四年在景德鎮御窯遺址珠山北麓的考古發掘工作,獲得了諸多關於明代御窯瓷器的新發現,尤其是在明代正統至成化這一時期。在這次的考古發掘中最為重要的發現當屬明代正統至天順時期(即所謂空白期)考古地層的明確,這在御窯遺址發掘中尚屬首次。空白期地層下壓明早期地層,其上被成化時期的地層疊壓。這一層位關係的發現,使我們得到了一個完整的明代御窯遺址地層序列。

青花纏枝蓮紋僧帽壺殘件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此件器物出土於成化時期地層。僧帽壺帶蓋,外壁以青料繪纏枝蓮紋。僧帽壺常見於明永樂、宣德時期。此前,成化時期青花僧帽壺幾乎未見。

對御窯瓷器的考古工作來說,明確的地層關係對於御窯遺址及其中出土器物的考古學研究、以至對傳世器物研究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空白期地層中,出土瓷器狀況十分單純,基本為明代正統至天順時期的瓷器。這一時期因瓷器不署款,過去稱之為空白期,一直以來學術界對該時期瓷器認識也較少。

青花龍紋花觚(殘)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此件器物出土於空白期地層。花觚喇叭口,長直頸,鼓腹,足部外撇,頸部、腹部、足部兩側均有一對出戟。頸部、腹部兩側以青花繪雲龍紋。足部繪龍紋、朵雲紋。器形複雜,紋飾繪製精美,製作工藝水平極高。

本次考古發掘出土大量相同風格瓷器遺存,說明所謂空白期的瓷器生產不僅沒有停止,且生產瓷器的質量好、品種豐富,這也進一步完善了我們對該時期御窯廠瓷器生產的認識。由於以往對這一時期瓷器了解較少,我們對於明代瓷器生產工藝發展脈絡的掌握始終都不是連續的,尤其是在明宣德至成化期間生產工藝的發展(比如鬥彩工藝)始終無法串聯。本次空白期地層的發現,填補了御窯瓷器生產工藝發展過程中的缺環,為認識明代御窯瓷器生產工藝及御窯瓷器工藝史提供了很好的資料。

青花綉墩殘片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此件器物僅殘存綉墩面部,綉墩外壁以青花為飾,內壁不施釉,胎體呈淺黃色。

鬥彩綉墩殘片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此件器物出土於空白期地層,鬥彩綉墩通體施白釉,內、外壁以青花勾勒圖案,填低溫綠、紅、黃彩。紋飾用青花勾線、內填彩料。明正統至天順時期已開始用青花勾線完成釉上彩紋飾的輪廓線,至成化時這種工藝已非常成熟。

礬紅彩獅紋盤殘片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除此之外,明代成化時期地層的發現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新的認識。成化時期地層集中出土了一批款識明確的成化時期瓷器,以及部分與署款器物有所差別的無款瓷器。依地層疊壓狀況可知,無款瓷器的年代應不晚於成化時期。其年代若與成化時期相當,將會擴展我們以往對於成化瓷器的認識;若晚於成化時期,則表明可能存在前期器物在成化時期集中處理的可能。此外,本次成化時期地層出土的青花蓮瓣口雙耳瓶、青花纏枝蓮紋僧帽壺等均為首次發現的新器形,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於已有的成化時期瓷器的認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見微知著:通過佛具看寺院久遠的歷史
「趣談歷史」唐太宗這樣評價薛仁貴,果然應驗了!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