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藏玉七夕限時籌|戴上這件玉飾,據說連皇帝都能被撩到!

藏玉七夕限時籌|戴上這件玉飾,據說連皇帝都能被撩到!

《藏玉》

專註傳統和田玉

 

為您打開玉石收藏之路




限時籌




針對性價比比較高,和特定節假日的一些限時性的眾籌活動,通常周期都比較短。那麼這次這一款耳墜,就是為了保證大家在七夕之前都能拿到,所以本次限時籌時間為

2018年8月6日-2018年8月10日

,僅限一周,喜歡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吶!





宮斗劇向來都是避暑納涼的最佳配菜。

這不

《延禧攻略》

才上線幾天就已經頻繁登上熱搜,連小編的朋友圈都淪陷啦!




作為藏玉文化圈最時尚的小編,自然早早就注意到了劇中娘娘們耳朵上的漂亮耳環。??????




劇中納蘭淳雪出場選秀時,就是靠著這「一耳三鉗」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青睞。而這還不是在告訴你,就算是在大清後宮,也是要有點時尚才能撩到皇帝的么?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耳飾。



耳飾是

閃爍於耳畔的星光,小小一物就將女性的溫柔嫻靜展現的淋漓盡致。

清代文學家李漁就曾在《閑情偶記》里說到:「舊時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作為女子首飾盒中必不可少的一物,

耳飾

其實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存在了。那個時候的耳飾常見有玦和璫,東漢時期的劉熙在《釋名》中解釋道:穿耳施珠曰「璫」。




當然,耳飾的發展並不一直都是順風順水的。從先秦周朝開始到唐代,耳飾就一直備受打壓:

當時的社會普遍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因此不應該傷害它,只有蠻夷、奴隸才會打耳洞,甚至在那時有種刑罰就是「貫耳」。






有打壓自然就有興起,耳飾的興起始於宋代。換句話說,許多首飾的女子屬性也都是從宋朝開始的。

宋朝的耳飾早已沒有了玦和璫的影子,它的造型更靠近現代,繁複精細,而且題材也頗為文雅可愛。




到了明代,耳飾更是百花齊放。明代時期的耳飾既保留了宋朝耳飾的雅緻,又有清朝的富麗,更兼元朝的豪情。說起來在當時不僅是女孩子,連有些男孩子也都會穿耳,因為耳飾有著「附身符」的美好寓意。






而到了清代則出現了《延禧攻略》中的「一耳三鉗」。乾隆說過:「旗婦一耳帶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已飾,聯選包衣佐領之秀女,皆帶一墜子,相沿至於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即禁止。」




但事實上清代的流行史就是一部滿漢融合史,儘管乾隆特意強調了一耳三鉗的重要性,但一耳三鉗的傳統還是被慢慢的融合了。







而無論是一耳一墜還是一耳三鉗,耳邊的風情總是最搖曳多姿。




你看《孔雀東南飛》中「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的劉蘭芝令人傾心動情;《陌上桑》里「耳中明月珠」的羅敷也是別有風韻;

而在歌劇《阿麗亞娜》的第二幕中,「一個女人的耳環,可以折射出她的靈魂」這是

女主角詠嘆調的最華彩部分……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勝似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耳飾既然這麼火,小編自然要推薦給大家啦~





光潔的和田玉,

似皎皎佳人一剪倩影瀲灧


金與玉的修飾搭配,

生動演繹「臻愛」的故事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點擊圖片即可參與眾籌)




有風的日子總是讓人格外想念飄搖的感覺,一抹抹在頸間、在空氣中搖擺,滿是柔情與婀娜。想想看,能擔當起這份搖曳生姿的還真是非流蘇莫屬了。




流蘇是中國傳統的一個體現,

不論是唐代流行的步搖還是帝王頭上的冕旒,都以一種靈動不俗的氣質存在著,動作不息,搖曳不止。







於日常生活中融入中國古典文化,這是潤心籽玉設計和田玉珠寶飾品的初心。而中式風情與耳飾可以說是天生一對了。

因此我們的團隊這次就設計了一款流蘇耳飾:




純手工編織流蘇長短設計裙舞飛揚的感覺,

營造出芭蕾舞者旋轉的動感。

匠人耐心打磨的珠子

隱於耳後,

若隱若現、極具魅力,

讓你在一步一搖間偷走所有人的視線。




而在流蘇的定製選擇上,我們選擇了14k黃金。設計

前期也考慮過18k黃金,但綜合考慮下還是認為14k的性價比最高。






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參與眾籌







▼ 了解更多知識資訊,點擊閱讀原文下載藏玉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藏玉 的精彩文章:

男人玩玉的三大件!
玩玉,玩的到底是什麼?

TAG:藏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