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寧夏城孫馬大戰 奪地盤百姓遭殃

寧夏城孫馬大戰 奪地盤百姓遭殃

1933年11月,前任寧夏護軍使馬福祥之子馬鴻逵,被南京國民政府委任為新任寧夏省政府主席。他剛剛繼任,一場新的暴風雨又猛烈襲來。

孫殿英率兵,向西北推進。孫殿英,人稱「孫大麻子」他早年依附馮玉祥的西北軍,後在中原大戰中投靠蔣介石。 「九一八」事變後,孫殿英升任四十一軍軍長,盤踞在山西、內蒙古一帶擁兵自重。

1933年11月底,孫殿英率7萬人馬揮師西進。青海軍閥馬步青、馬步芳,寧夏軍閥馬鴻賓、馬鴻逵都不願孫殿英染指西北,他們聯合起來,發起了「四馬拒孫」之戰。四馬聯軍約4萬餘人,孫殿英兵力約7萬人。

1934年1月10日,孫殿英向全軍發布了進攻命令:

本軍歷年轉戰,幾遍全國,受盡顛沛,迄無寧晷,熱疆班師,幸得青海屯墾,奉命之後,本軍將士,莫不歡騰,以為多年流離,從此有所歸宿,化兵為農,開發西北,強國固邊,夙願以償。乃寧夏主席馬鴻逵,違抗國府命令,逞兵阻止邊境,函電信札,磋商無效,致使我數萬健兒,逼處荒野沙漠,食不得飽,居不得廬,飧風宿露,三月於此。該逆等直視國土為已有,置公令於不顧,驕橫跋扈,居心叵測。本軍為維護中央威信計,為完成屯戍固邊計,為團體謀出路,為個人謀生存,為國家謀福利, 不得不訴武力,以張撻伐。

敵人兵力,約為兩師,但槍支不齊,炮火缺少。在石嘴山、平羅等處,築有防禦工事,窺其意圖,聞我兵力雄厚,不敢抵抗,一面掩護,面向甘肅撤退。因其內部回漢交惡,士無鬥志,紀律不良,天怒人怨,烏合之眾,不難一鼓蕩平。

無意義,佔位置

由於孫殿英準備充足,士氣旺盛,攻勢異常凌厲。「四馬」聯軍的外線防禦陣地頻頻告急,紛紛敗退。孫軍部隊全線壓境,向寧夏省城逼近。馬鴻逵、馬鴻賓死守寧夏,就在苦苦支撐之際。馬步芳親自前來參戰,決心盡全力防守寧夏,打出青海軍的威風來。

孫殿英部沿唐徠渠,直逼寧夏省城而來,在這場激烈的戰役中,馬鴻逵和馬鴻賓部雖都遭到重創,但沒有丟失陣地。為了更好地防禦寧夏省城,馬鴻逵命各部在城頭四面挖設交通溝和掩蔽體,在北城上裝置炮位。城垣四周,每夜用鐵絲懸掛成排的照明燈,配置監視哨,加強城防。

孫殿英進攻寧夏本想著速戰速決,結果卻是屯兵于堅城之下,進退兩難。於是他親自指揮督戰,孫軍全軍出動,氣勢洶洶。守軍頑強抗擊,戰鬥非常激烈。馬鴻逵、馬鴻賓為了支援城外守軍,還下令士兵從城內分別出擊,連續激戰兩天,孫軍傷亡幾百人,被迫後撤。

「四馬」聯軍乘勝奪回了八里橋以北的數十個堡寨。孫殿英見強攻無效,只得下令固守陣地,等待時機。孫馬大戰已經接近尾聲,蔣介石見消滅孫殿英的時機已到,便命停止軍餉給養,命閻錫山出兵夾擊孫殿英。蔣介石還電令撤銷孫殿英的本兼各職,勸其通電下野。

至此,孫殿英大勢已去,敗局已定。孫殿英手下的重要將領紛紛率部退出戰鬥。孫殿英只好組織炮兵向寧夏城射擊,掩護其餘部隊後撤,自己則悄悄離開部隊,後被閻錫山擒送太原晉祠軟禁起來。

孫馬大戰,得利最大的是蔣介石,消滅了孫殿英這支雜牌軍,鞏固了他的統治。馬步芳、馬步青通過孫馬大戰,得到了蔣介石的器重。馬鴻逵、馬鴻賓通過孫馬大戰保住了寧夏地盤,站穩了腳跟,戰後馬鴻逵又派人去南京,向中央政府陳述戰亂造成的災情,得到了國民政府的撥款資助和一些省的贈助,也獲得了實惠。

來源:《銀川史話》(寧夏地方史話叢書)

編輯:蘑菇

責任編輯:鳳凰哥

這些故事也很精彩 不要錯過

與鳳凰城記一起,見證銀川新未來

鳳凰城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城記 的精彩文章:

老丈人為女兒精心挑女婿,結果竟然苦不堪言……

TAG:鳳凰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