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容 > 濕疹=過敏?腹瀉=過敏?確認過眼神,這些才是寶寶過敏的真相

濕疹=過敏?腹瀉=過敏?確認過眼神,這些才是寶寶過敏的真相

1.過敏的表現是什麼

當寶寶出現以下癥狀時,可能提示寶寶出現了過敏。

眼睛:經常揉眼睛,眼淚汪汪的,眼皮紅腫,眼白髮紅。

呼吸道:呼吸時伴有喘息聲,呼吸困難,咳嗽(尤其在夜間咳嗽加重),呼吸急促。

消化道:嘴唇、舌頭髮癢、腫脹,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便血,吐奶嚴重,身高體重增長緩慢不達標。

耳鼻喉:流鼻涕,鼻塞,鼻子發癢,打噴嚏,味覺和嗅覺變差甚至消失,喉嚨疼或者癢,喉頭水腫,耳屎變多。

皮膚:全身皮膚出現蕁麻疹,濕疹(頭皮和面部多發)。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過敏的癥狀會在接觸過敏源後迅速出現,但也有一些癥狀(如濕疹)是一段時間後才出現。過敏時,可能只出現一種癥狀,也可能同時出現多種癥狀。隨著持續不斷地接觸過敏源,癥狀可能會越來越重。

2.寶寶為什麼會發生過敏

人類和很多動物一樣,之所以能夠在充滿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環境中生存,都歸功於免疫系統時刻幫助我們的身體抵抗「外來入侵者」,捍衛健康。

這個神奇的免疫系統就像一個警衛隊,每時每刻在我們的身體王國里巡邏,以便及時發現有危險的外來入侵者。一旦發現,就把他們拘留起來,派出幾隻特殊訓練過的警犬,記住「外來入侵者」的長相,穿什麼衣服,帶什麼工具等等。等到下一次有同樣特徵的壞人再出現時,警犬馬上帶領身上佩戴武器的特警,把這些壞人一一抓獲,用手榴彈、手槍等等擊斃他們。

過敏反應是免疫系統在身體里的一種特殊反應。當身體發現可疑的過敏源(「外來入侵者」),就會分泌IgE抗體(「警犬」)。等身體再次接觸過敏源時,IgE(「警犬」)馬上帶領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特警」),釋放組胺、白三烯等活性介質(「手榴彈」、「手槍」)消滅過敏源,同時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傷及無辜。這些活性介質會導致毛細血管擴張、腺體分泌、平滑肌收縮、消化道損傷等。

肥大細胞分布在所有人體與外環境接觸的區域,包括皮膚、鼻腔、眼睛、嘴巴、喉嚨、胃和腸道。當處於不同位置的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等活性物質時,就會出現不同的過敏癥狀:

作用於鼻腔時,會出現鼻子發癢、流鼻涕(鼻炎);

作用於眼睛時,會出現眼皮紅腫、發癢、流眼淚(結膜炎);

作用於皮膚時,會出現皮膚水腫、發癢(蕁麻疹);

作用於呼吸道時,會出現喘息、咳嗽和呼吸急促(哮喘);

作用於腸道時,會出現腹部不適(肚子疼、噁心、嘔吐、腹瀉,甚至便血);

在少數情況下,當肥大細胞短時間釋放大量組胺,可造成嚴重的過敏反應,會出現喉頭水腫、嚴重哮喘、血壓降低,造成生命危險。

我們正常人每天要攝入各種各樣的食物,這些食物,尤其是食物中的蛋白質對於人體來說,算是「外來物」。那麼,為什麼大部分人不會發生過敏呢?這是因為食物中的蛋白質從吃進嘴裡開始,進入口腔,順著食道進入胃,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分解為較小的蛋白質或者是更小的肽和氨基酸,然後進入腸道。正常人的腸道表面是完整的,食物被分解後的小分子不會進入血液,即使在某些疾病狀態下腸壁破損進入血液,也不容易被免疫系統識別出來。相比之下,寶寶的消化道比較脆弱,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1)益生菌不足

剛出生的寶寶腸道內是無菌環境,隨著接觸空氣和吃進食物,開始出現了細菌,但益生菌的數量和種類都偏少,無法對腸道形成天然生物屏障作用。一些有害細菌和物質容易對腸壁造成損傷,繼而增加腸道通透性,引起過敏反應。母乳中含有的低聚糖(益生菌的食物)可以幫助益生菌的增殖,改善寶寶的腸道內環境。

(2)腸壁不完整

成熟健康的腸壁是完整的,而剛出生的寶寶由於腸壁發育不完全,腸壁結構鬆弛,存在一些小的縫隙。食物中的小蛋白分子很可能還沒消化完全就透過這些縫隙進入腸壁黏膜下的毛細血管,繼而作為「外來入侵者」被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引起一系列的過敏反應。益生菌可以在腸道表面形成機械遮擋作用,維持腸壁的完整性。

(3)sIgA較少

正常的腸道表面分布著一種特殊抗體(sIgA),它能夠防止細菌在腸道表面形成炎症引起破損,有助於維持腸道黏膜的完整性。很多新生寶寶的腸道缺乏這種特殊抗體,腸道黏膜容易發生損傷,使得蛋白分子更容易穿過腸壁,進入血液,被免疫系統過度識別引發過敏反應。母乳,特別是初乳中富含大量sIgA,有助於預防食物過敏。

(4)蛋白酶數量不足

寶寶的胃腸道中蛋白酶的數量不足,難以將食物中的蛋白完全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使很多「外來入侵者」得到放行,也是寶寶容易發生食物過敏的原因。母乳中含有蛋白酶,可以幫助寶寶分解大分子蛋白,這一點是配方奶無法模擬的。

(5)產生IgE的免疫細胞較多

前面提到過,IgE是引起食物過敏的一種特殊抗體,它是由免疫系統中一種叫Th2的免疫細胞分泌的。新生寶寶的體內由於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使得這種細胞含量相對較高,更容易製造引起過敏反應的特殊抗體(IgE—「警犬」),因此更容易發生過敏反應。母乳中的乳鐵蛋白有助於減少Th2這一類免疫細胞,繼而減少IgE的生成。

那麼父母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有哪些「陷阱」容易導致寶寶發生過敏呢?

陷阱一:第一口奶不是母乳,而是配方奶

很多媽媽在分娩結束的前幾天中,「認為」自己沒有奶,或者奶不夠,就沖調配方奶給寶寶吃。前面提到過很多母乳,特別是初乳中的特殊成分可以幫助寶寶預防過敏,配方奶則缺少這種作用。

陷阱二:刻意營造無菌環境

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有「潔癖」的家長,擔心一點點細菌會危害寶寶的健康,隨身常備消毒液、75%酒精等等,殊不知這樣會剝奪寶寶接觸細菌的機會,影響腸道正常菌群的增殖。很多研究結果都提示,過於乾淨的環境無法形成免疫耐受,很可能增加過敏的可能性。

陷阱三:隨意使用抗生素

寶寶稍微有個頭疼腦熱拉肚子,家長就想吃點「消炎藥」、「打個點滴」來消滅可能存在的「病菌」。我們知道,抗生素的作用是消滅細菌,這裡的細菌既包括「壞細菌」,也包括「好細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益生菌」。腸道里的益生菌被抗生素殺死後,對腸道的保護作用也就消失了。

關於食物過敏,父母們應該了解的兩個事實:

(1)食物過敏有遺傳性

當父母對某種東西過敏,孩子發生過敏的幾率會升高,但不一定是對同種東西過敏。

(2)晚添加某種輔食並不能預防過敏

何時添加輔食是很多父母特別關注的問題。2008年以前,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晚添加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雞蛋、肉、海鮮等),以預防過敏的發生。近年來科學家通過最新研究發現,晚添加某些種類的食物並不能有效預防過敏。也就是說,如果是過敏體質,晚添加也還是會過敏。倒不如早點嘗試,避免大多數不過敏的寶寶因為晚添加輔食而引起營養攝入不足。

3.食物不耐受與食物過敏的區別

當寶寶吃了某種食物後出現不適,不一定是對這種食物過敏,還有可能是對這種食物不耐受。

與食物過敏不同,食物不耐受並不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抗「外來入侵者」的行為,一般來說,食物不耐受的癥狀出現得比較晚,而過敏,尤其是與IgE有關的過敏會在接觸過敏源短時間內出現。其次,如果不斷接觸過敏源,過敏的癥狀會一次比一次嚴重,而食物不耐受則不存在這種情況。食物不耐受的發生原因不是免疫系統把這種食物當成「外來入侵者」,而可能是人體缺乏消化這種食物的酶,比如缺乏乳糖酶就會對含有乳糖的母乳或者牛奶不耐受;或者對某種物質特別敏感,比如有的人只喝少量咖啡就會徹夜難以入眠。

乳糖不耐受是寶寶最常見的食物不耐受,是由體內的乳糖酶絕對或相對不足造成的。乳糖是母乳和牛奶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它是嬰兒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人體消化乳糖需要依賴乳糖酶(全稱是β-半乳糖苷酶),分解為人體能吸收的葡萄糖和半乳糖。這種酶由小腸上皮細胞分泌,數量有限。部分寶寶的小腸上皮細胞先天無法分泌乳糖酶或只能分泌很少的乳糖酶,就會導致乳糖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造成乳糖酶的絕對不足;還有一類情況是當寶寶吃奶量過大,或攝入的前奶過多時,就會相應吃進過量的乳糖,而乳糖酶數量有限,導致乳糖酶不夠用了,也就是乳糖酶的相對不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迪哥 的精彩文章:

牛皮癬反反覆復治不好,今天起,只需簡單一招,讓你擺脫牛皮癬

TAG:小迪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