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國駐漢藝術家:把大排檔居民樓放進作品

法國駐漢藝術家:把大排檔居民樓放進作品

長江網8月7日訊(長江日報記者周滿珍 實習生李姝琰)5日下午,旅法藝術家陳俊愷、法國藝術家托馬斯·特魯萊駐地藝術展在漢口仟僖雅畫廊啟幕。

這場名為「落地,發聲……拐點之外」的裝置藝術展是仟僖雅畫廊二度承辦歐洲藝術家駐地展。7月初,他們圍繞「藝術+科技」這一全球藝術熱門主題,邀請兩位藝術家來漢進行一個月的創作,並將最終完成的作品在畫廊展出。

陳俊愷此次駐漢創作的《循》,是他赴法國學習八年以來第一次與國內畫廊合作,外觀上極富視覺衝擊力。這件作品的整體形狀像鐘面,四周由不同音高的敲擊棒組成圓環,現場觀眾只需在圓環前擺動肢體,藉由後台感測技術和計算機編程,便能聽到不同的音樂,實時感受光影的變化。

比起「魔術師」般的陳俊愷,1988年出生於法國莫城,第一次來到亞洲的視覺藝術家托馬斯更像手工匠人。來武漢之前,他原本準備的是另一件作品。受限於材料,仟僖雅畫廊藝術總監肖璨陪他去武漢的五金和雕板製作工廠以及漢正街小商品市場轉了轉,一下子就讓他聯想到自己此前創作的、用摩托車頭盔做成的有事故感和傷痕感的面具。

托馬斯將武士頭盔、變形金剛、外賣小哥的電動車頭盔等各種中外形象融合在一起,創作了他的首個駐漢作品《激光之觴》。那些乍看像變形金剛的金屬製品,其實是他從上海一家頭盔製造廠網購的30多個頭盔殘次品,然後經過藝術加工而成。托馬斯還將漢正街小商品市場運貨的拖車、夜市大排檔推車,也放進了這件作品裡。「利用工業廢棄品,創作出一個全新的作品,我想引發大家思考、關注工業科技高速發展,對人類來說也是把雙刃劍。」

為讓作品更接武漢地氣,開幕式當天,兩位藝術家還攜手武漢糕點師,以畫廊所在的黎黃陂路歷史街區為背景,用奶油蛋糕、巧克力醬、廢棄水管等材料,通過投影中光影的變化,以裝置藝術呈現武漢居民樓的外觀。

據悉,該展覽將持續到9月20日,觀眾可免費前往參展。

城市開放度不斷提升

武漢漸成外國藝術家駐留目的地

就在法國藝術家托馬斯·特魯萊在漢參加駐地展的同一天,美國藝術家埃利奧特·赫斯結束了在光谷K11藝術村駐留一個月的創作,並在火車站首次嘗到了武漢熱乾麵。不同於其他外國人對熱乾麵味道的關注,埃利奧特關注的是熱乾麵飯盒上的二維碼。「我來到中國後發現二維碼發展得非常迅速,尤其在旅行和生活中,二維碼無處不在,飯盒、紙巾、餐牌,甚至那麼小的高鐵票上,都印有二維碼,這影響了我的創作。」

埃利奧特在武漢創作的作品,相當一部分與二維碼有關。這些作品為豎像呈現,有中國傳統書畫豎像的影子,又和手機屏形狀巧合,他甚至在作品裡拓印了手機和眼睛的形狀,「像二維碼一樣穿透萬物」。

同埃利奧特一樣,有越來越多的外國藝術家帶著對武漢的嚮往,申請駐留創作,武漢正逐漸成為新的外國藝術家駐留目的地。他們的駐留計劃目前大多分布在畫廊、美術館以及藝術院校等處,K11藝術村、武漢美術館、湯湖美術館等都先後邀請外國藝術家來漢生活一段時間,為他們提供住宿和工作室,邀請他們駐地創作、交流、舉辦展覽。比如今年6月,湯湖美術館就邀請拍過60多個巴黎圖書館的法國攝影師伊萬駐館,拍攝湯湖圖書館、美術館、湯湖戲院,9月初雙方將拿出具體拍攝計劃,展覽預定明年展出。

對藝術機構來說,駐留項目可以深入參與並了解藝術家的創作過程,提前進入藝術家的語境和邏輯,有助於進一步合作。對外國藝術家來說,除了文化碰撞,吸引他們的還有中國式速度和機會。托馬斯的感觸尤其深刻:「對於一個第一次來中國的歐洲人來說,我好像是被扇了一巴掌,感覺有點懵。這裡所有事情都是那麼高效,那麼快,像是一種近乎瘋狂的信仰。這裡非常迷人,每到夜晚,高樓的燈光閃爍在天際線上,美食、電動車、外賣小哥無處不在,永不停息,這是我從未有過的經驗,超出了我的習慣認知,這也給了我更多的創作靈感。」

華師美術學院副教授鄭達2015年曾到紐約駐地創作,其裝置作品《機器的自在之語》2017年獲流明數碼藝術大獎,這也是中國藝術家首次獲此大獎。他認為「駐地創作以創意為先,體驗為先,更多外國藝術家來漢,可以讓城市氣質更多一些全球化色彩」。著名藝術家傅中望則認為邀請外國藝術家到武漢進行創作,對提升公眾文化視野有好處,「藝術機構邀請外國藝術家駐地進行創作、展示,並和本地藝術家進行交流,可以讓社會公眾感受到藝術的多樣性和精神生活的豐富性,從而影響、提升一個城市的文化品質。將國外藝術家請進來,還表明一個城市的開放度以及文化的包容精神」。

編輯:宗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網 的精彩文章:

青春的火熱印記
武漢無人超市越來越多 能否堅持下去有待時間檢驗

TAG:長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