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向戶」能否成為秦時南疆跨越北回歸線的有利證據?

「北向戶」能否成為秦時南疆跨越北回歸線的有利證據?

這裡先來分析其疆域「南至北向戶」的問題。所謂「北向戶」,即房屋朝北開門。劉宋裴駰《史記集解》對此闡釋說:「(左思)《吳都賦》曰:『開北戶以向日。』劉逵曰:『日南之北戶,猶日北之南戶也。』」比這更早,《淮南子》談到南方曰「反戶」,東漢人高誘曾就此解釋說:「言其在日之南,皆為北鄉戶,故反其戶也。」又漢代在嶺南設有「日南郡」,唐人顏師古在解釋日南郡的得名緣由時也談到:「言其在日之南,所謂開北戶以向日者。」今案在北回歸線以南至赤道之間地帶,每年春、秋二分與夏至之間,會有一段時間,太陽從北向南照射,其時段長短,隨著緯度的增高而遞減,在北回歸線上,則只有一天。

秦疆域圖

按照高誘、左思以下諸人的解釋,住宅北向開門,就是為適應這種日照特點而採取的採光措施。假如這種說法能夠成立,那麼,秦朝疆域既已抵達「北向戶」區域,就必定已經拓展至北回歸線以南,而這隻有在嶺南設置南海等三郡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因此,《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述的秦朝疆域,便只能是秦始皇三十三年以後的狀況。這樣一來,《秦始皇本紀》同一年下所記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一事,就也有可能發生在同一時期,即錢大昕所說的秦始皇三十三年以後。

然而,秦朝疆域南至「北向戶」地區,不僅僅載錄於司馬遷所記史事之中,更見稱於秦始皇二十八年鐫刻的琅邪石刻。此石刻銘文清楚敘述,秦之疆界乃是「南盡北戶」。即便是始皇帝本人,在其東巡撰文上石時,亦無由預知五年後略取嶺南以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之事。所以,始皇二十六年時秦之疆界已南抵「北向戶」地區,應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經周振鶴研究已經論定,秦朝在嶺南設立的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其南界大體上都在今中國境內,而雷州半島最南端的緯度也低不到北緯20°。在整個北半球,一年中多數時間,日光是從南向北照射。東漢時遷徙到日南郡去的中原居民,稱「日中之時,所居之地未能在日南也」,講的就是這種一般情形。具體來講,在北緯20°~23.5°這一地帶之內,每年日光由北向南照射的時間很短,在北緯20°線上,最多也不會超過64天;在北緯23.5°線上,則只有一天日光處於直射狀態,其餘時間為由南向北照射。若謂門戶北向是為了適應這樣短的照射時間而設計,顯然不夠合乎情理,應當另有其它原因。

周振鶴

雷州半島

廣東人民出版社委託宣傳

( 辛德勇:《當代學人精品:辛德勇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晉綏游擊區牽制日軍大量有生力量,十多萬國軍部隊使日軍如芒在背!
國民黨退讓應對,日本方面高調相迎,誰將成為這場退讓中的犧牲品?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