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對中國的經濟貿易遏制與新東南亞經濟戰略

美國對中國的經濟貿易遏制與新東南亞經濟戰略

出訪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尼前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當地時間7月30日宣布了美方在「印度-太平洋戰略」框架下的一項投資計劃,「向印太地區的技術、能源及基礎設施項目投資1.13億美元」。8月1日,美國宣稱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稅率由原來宣稱要加征的10%,提高到25%。幾乎同時,美國商務部網站,新列了44家出口管制企業清單,清一色中國企業——8個實體加36個附屬機構。

美國宣布向東南亞投資一億美元,雖然數額不多,如蓬佩奧所示,這只是「定金」。但配合美國對中國的經濟貿易遏制,美國此舉正式拉開了與中國在東南亞爭奪經濟影響力的經濟戰略大幕。

一直以來,美國對東南亞並不是很在意,美國的戰略重心始終是在歐洲、中東。美國不積极參加東盟的各項峰會,美國在東南亞的投資不說比不上中國,甚至比不上早已布局東南亞多年的日韓。

但是,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中國加入東盟對話,成為10+1的重要一方,美國逐漸感覺到了地區權力天平的傾斜。但在21世紀的前十年里,被反恐、歐洲以及中東局勢所困的美國,沒能騰出手來,處理與東南亞的關係。美國可能也沒想好怎麼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因此,在多數情況下,美國對於中國的關係也是處於一種慣性的日常事務處理,危機-反應模式。隨著美國戰略界對中國的戰略警覺逐步上升,自奧巴馬上台後,2009年美國已經展露了「重返東南亞」的戰略意向,在時任國務卿希拉里的攪動下,一些國家自以為有美國撐腰,跳出來挑戰中國的南海主張,不斷以邊緣性衝突行為挑戰中國的戰略忍耐力;以法律戰侵蝕中國的南海權利的國際法基礎;以輿論戰抹黑中國的形象。這些做法,一度使得南海陰雲密布,各國關係落入猜疑對抗的歧路。最後,在看到代理人的不得力之後,美國一度赤膊上陣,不斷出動軍艦實行所謂的「自由航行行動」。

話說回最近美國在東南亞的經濟戰略舉動,配合美國最近對中國的貿易戰等經濟遏制行為,美國的戰略要點首先是在基建投資項目,擠出中國的戰略影響。預計美國未來的行動是:一是抹黑中國的基建項目貸款,以國際輿論、所在國輿論、NGO等組織活動,將中國項目污名為「不透明」「腐敗」「高負債」;二是對當地政府施壓,減少甚至不接受中國的貸款項目;三是拉攏日澳印等盟國,在當地投資基建項目。主要通過減少對中國的高新技術出口,壓制中國通信公司;同時派出美國公司進入東南亞市場,以掌控未來至關重要的電信基礎設施,最終把控互聯網市場,塑造美國的互聯網霸權。據CNBC 7月30日報道,澳大利亞與日本已經加入美國的行列,將共同推動印太地區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澳大利亞外交事務與貿易部、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以及日本國際合作銀行在一份聲明中說:「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已建立三方夥伴關係,動員投資諸如能推動經濟增長、創造機會,來促進自由開放包容繁榮的印太地區發展的相關項目。」其目標是吸引私人資本參與到項目中去。

而美國最終的大招,可能就是在封堵了中國的出口歐美產品後,重新扶持越南、印尼以及印度等國,打造符合特朗普的「公平貿易」模式,其實質是維持歐美髮達國家對外圍不發達國家的「自由貿易」體系,但把中國排斥在外。這就是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所宣稱的美國已聯合全球「志同道合的」夥伴,應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做法」的奧妙所在。

看不見的戰場上已開始硝煙瀰漫,不能再掉以輕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與國際關係 的精彩文章:

TAG:人與國際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