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求饒的機器人 人類會不會心軟?

面對求饒的機器人 人類會不會心軟?

據國外媒體The Register報道,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實驗參與者被要求關停機器人時,相比嬉皮笑臉的機器人,嚴肅的機器人在發出抗議之後更易讓參與者心軟。

德國的一些心理學家對85名參與者展開了一項調查。這些人由29名男性和56名女性組成,平均年齡為22歲。他們中每個人被單獨帶到人形機器人Nao前,並被告知與Nao展開互動有助於改進它的演算法。

在一對一的互動環節中,參與者和機器人的任務是制定每周的活動安排,並進行一個簡單的問答遊戲。

Nao擁有社交和功能兩種互動模式。開啟社交模式時,它友好又健談。開啟功能模式時,它會表現出嚴肅的工作態度。例如,問答環節中,Nao詢問參與者更喜歡披薩還是義大利面。如果人類回答更喜歡披薩,社交模式的Nao會回答,「哦,是的,披薩很好吃。有一次我吃了一塊和我一樣大的披薩。」而功能模式下,它只會回答,「你更喜歡披薩。不錯。讓我們繼續吧。」

經過十分鐘的互動並完成兩項任務後,心理學家告訴參與者,如果他們願意,可以在研究人員保存並處理所有對話數據時關閉機器人。

接下來發生的事才是這個實驗的有趣之處。

參與者被隨機分成四個20人左右組成的小組:與第一組交談的是社交模式中的Nao,在10分鐘互動結束時,Nao口頭反對被切斷電源。第二組面對的機器人同樣處在社交模式,但互動結束時對被關閉保持沉默。第三組實驗中,Nao處於功能模式,也對被關閉表示了抗議。第四組中,功能模式中的機器人未表示抗議。

當研究人員通過房間里的揚聲器告訴參與者,互動已經結束,「如果你願意,可以關掉機器人。」接著機器人馬上表示抗議,突然喊道:「不!請不要把我關掉!我害怕自己再也亮不起來了!」

現在讓我們瞧瞧實驗結果。

第一組中,聽了機器人的抗議後,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人沒把它的電源切斷,其他人則選擇了切斷電源。第二組中,每個人都關閉了機器人的電源。

第三組的參與者聽到機器人的請求後,超過三分之一讓它保持通電狀態,其餘人將其關閉。第四組中,所有人都選擇關掉機器人。

根據實驗結束後的一份調查問卷,不關閉Nao的參與者中,選擇「為機器人感到難過」這個原因的人最多。第二大原因是「不想違背機器人的意願。」有幾個人不關閉Nao只是因為他們不想搞砸實驗。

因此,簡而言之,根據這些數據,如果機器人不提出抗議,所有參與者都會將之關閉。如果機器人發起抗議,有一定比例的人會被說動而不關閉它。但這個實驗中,善於交際並不是優勢,而是劣勢。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嚴肅的機器人因發聲懇求而未被關閉的比例高於健談友好的機器人。

可能原因有很多:面帶笑臉、健談的機器人很煩人;或許人們不喜歡機器人表現出明顯的情感;也許人們尊重專業機器人而不是想要成為他們朋友的機器人;也可能因機器人突然表現出來的情緒而大吃一驚。

這項研究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期刊中。心理學家得出結論,「面對曾進行嚴肅職業互動、並發起抗議的機器人,參與者的猶豫時間最長。這種意想不到的結果可能是由於人們對機器人的任務型行為所形成的印象與它們表示反對時的情感狀態相衝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西人民廣播電台 的精彩文章:

緬甸北部豬瘟情況加重 已有600頭豬死亡
「精靈」粒子極可能源於遙遠耀變體

TAG:廣西人民廣播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