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奈的分割與無奈的夜色

無奈的分割與無奈的夜色

全文共1700字,圖片6幅,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城景》系列1998—2001 羅永進 作品

當羅永進對洛陽、杭州、開平等地的民居以影像的方式細細打量之後(或者是同時),他的鏡頭跟隨著他的人生,對準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不知名的或盛名的高樓。從鄉村到城市,同樣是以建築為切入口,持之以恆的,不厭其煩地進行他的攝影實踐。

1998年至2001年,以《城景》為名,羅永進面對北京的建築熱潮,對鋼筋水泥、玻璃幕牆、建築工人、入住者等建築及其工地,進行了全景式的跟蹤拍攝。在《走著瞧》中,他寫道「一組新建築給城市和我們帶來的變化讓我還來不及適應,另一組更龐大的建築又鋪天蓋地而至。用一張單幅照片,我無法表現這種巨變,為保證記錄整座建築的規模,又不失去細節和材料質感,無奈之下我只好採取笨辦法,將一張張拍下的局部拼接起來,拍攝時我不斷地移動視點,第一次拍攝後的若干時間後,再進行拍攝,並重組到前一次的照片中,這樣作品就和建築一樣不停地發生變化。當把單幅照片都並置在一起,建築會是一種無規則,無次序的大雜燴,成了一種不古不今,不新不舊的樣子。」

形式主義奠基人羅傑·佛萊曾說「有意義的形式能夠激發情感」。羅勇進「無奈的」局部拍攝與拼接,使《城景》在形式上面貌一新,也成為後來羅氏攝影風格之重要特點之一。在一次採訪中,羅勇進也曾說「很長時間迷戀建築,有意無意間按照類型學的方式去拍,並不是受貝歇爾夫婦的直接影響,而是自己拍完後才看到貝歇爾夫婦的作品,覺得他們拍的真好。」《城景》是一次跨越地域的歷史際會,它展示了北京平面鋪開的多而大的城市建築,也表達了「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的空間環境感受。

北京《城景》是橫向的大。那麼,2004年至2007年上海《夜巡》表現的是縱向的高。北京是白日,上海在黑夜。北京是普通的建築,上海是那些著名的不朽的地標性建築,如東方明珠塔、金茂大廈等。不同於北京那些清晰可辯的建築塊面與細節,而上海那些享有盛名的建築在閃爍的夜燈下是一種恍惚與迷離的虛。

虛,很有可能是夜巡中,光線的不足,導致快門速度上不去。將錯就錯是一種無奈。然而又一次的無奈,又一次成就了作品形式的探索與突破,又恰好地表現了上海高樓的盛名、高度,以及對人的空間環境感受的壓迫。虛幻的建築,也呈現出夜巡的迷離,縱向的分段局部拍攝,分割的「九重天」「長三角」,藝術與現實處於彼此對峙的關係之中。

不同於民居拍攝,面對著北京、上海,大而高的建築,羅勇進以無奈之方式對建築進行的局部切割,甚至在《夜巡》中對清晰的放棄,而後整體並置。這些「無奈」之舉,使建築的整體出現了生動的分節,但堅實的結構一樣具有不可遏制的慾望與激情。因此,這些城市建築影像順理成章地呈現出一種藝術的品格,也恰當地展示出了城市發展中的雜亂與迷離。同時,也隱含著個體生命在宏闊、巨變的城市空間中的一種生命感受與體驗。

羅永進1998-2007年的城鄉建築影像實踐,是其十多年來人生轉移、生活際遇與時代發展變革的碰面與同行。當個體生命與宏闊的時代相遇,面對著快速,變化了的環境,羅永進從人物攝影轉向建築攝影,以表面的建築形式切入到人的內心深處,這樣一種人物——建築——人物的轉向與輪迴,呈現並質問這個時代:傳統的遺失,然而新的秩序並未形成。這也是羅永進「有意義的形式所激發的情感。」

北京蓮花池《城景》系列1998—2001 羅永進 作品

北京 青年公寓《城景》系列1998—2001 羅永進 作品

上海 東方明珠 《夜巡》系列2004—2007 羅永進 作品

《夜巡》系列2004—2007 羅永進 作品

七重天 《夜巡》系列2004—2007 羅永進 作品

附錄:

羅永進

1960年10月生於北京;

1978-1982年 洛陽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文學學士;

1982-1984年 洛陽解放軍外語學院電教中心;

1985-1986年 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進修;

1988-1992年 廣州美術學院藝術碩士;

1993-1997年 洛陽解放軍外語學院電教中心;

1998-1999年 中央電視台"美術星空"攝影師,自由攝影師;

2000年 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

羅永進主要作品:

1997年 《洛陽新民居》系列

1998-2001年 《城景》系列

2003年 《杭州新民居》系列

2004-2007年 《夜巡》系列

2004-2008年 《開平碉樓》系列

參考文獻:

[1]羅永進.新民居[M].廣西美術出版社.2001.

[2]羅永進.片語生活[M].廣西美術出版社.2001.

[3]劉錚主編.羅永進[M].浙江攝影出版社.2018.

[4]朱其主編.1990年以來的中國先鋒攝影[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

[5]顧錚.遮擋與穿透——中國當代攝影景觀[M].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

[6]石戰傑.建築與環境攝影[M].浙江攝影出版社.2018.

[7]沈語冰.圖像與意義[M].商務印書館.2017.

[8]顧錚編著.中國當代攝影藝術[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透視· 空間 ·影像 歡迎提出寶貴的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一周刊 的精彩文章:

熟悉的建築,陌生的城市

TAG:石一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