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先念的子女後代

李先念的子女後代

李先念,1909年6月出生於湖北黃安。9歲讀私塾。12歲起先後在家鄉和漢口學木工。1926年10月參加農民運動,任鄉農民協會執行委員。1927年11月率領家鄉農民參加黃(安)麻(城)起義,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年10月,李先念率領300餘名青年加入紅軍,任紅四方面軍第十一師三十三團政治委員,次年被任命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投入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3年7月任第三十軍政治委員,不久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11月他被任命為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指揮三十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先後在涼州和永昌之間同敵軍惡戰,後又在倪家營子與數倍於已的敵軍血戰40天。

1937年3月西路軍失敗後,李先念任西路軍工作委員會委員,負責統一軍事指揮。他率余部翻越祁連山分水嶺,在冰峰雪嶺中行軍20多天,隨後又穿過荒無人煙的戈壁灘,於4月底到達甘肅、新疆交界處星星峽,在陳雲、滕代遠的接應下,轉至迪化,為黨和紅軍保存了一批骨幹力量。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到達延安。1938年任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部長。1939年起歷任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司令員、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率部開展敵後游擊戰爭,開闢豫鄂邊抗日根據地。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5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率部多次挫敗日偽軍的「掃蕩」、「蠶食」。1942年兼任中共豫鄂邊區委書記,領導軍民多次挫敗日偽軍的進攻,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

1945年10月成立了中原軍區,李先念任司令員,統帥和指揮作為全國六大作戰區域之一的中原軍區6萬部隊,展開了艱苦的鬥爭。1947年5月,李先念任新的中原局第二副書記、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司令員;7月,解放戰爭轉入戰略反攻,他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從晉城出發揮師南下,先後攻克河南通許、扶溝等縣城;11月抵達河南光山,同劉鄧大軍勝利會師,參加重建大別山根據地的鬥爭。1948年5月,黨中央決定重建中原軍區,他任第二副司令員;11月,他在開封參與領導淮海戰役的後勤保障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擔任過湖北省委書記兼任武漢市委書記和市長,中南局副書記、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全國政協主席等職。1992年6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李先念的夫人是林佳楣,她是1924年出生於江蘇丹陽。畢業於上海同德醫學院,歷任湖北省人民醫院兒科醫師,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計劃生育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婦幼保健局局長等職。李先念有三女一男四個子女。

一、長女李勁

李勁,是李先念前妻楊新(肖楊)所生,後來一直在廣州軍區總醫院工作,愛人也在深圳創業,他們在廣東很低調地生活。

二、次女李紫陽

李紫陽,1950年9月出生於湖北武昌,1968年6月在北京入伍,197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6月廣州中山醫學院學員。1975年4月任空軍北京醫院軍醫。1987年6月任空軍北京醫院特診科主治醫師。1990年4月任三〇五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醫師。1995年12月任三〇五醫院檢驗科副主任。因工作成績突出,於1989年1月榮立三等功一次。1999年11月退休。

三、兒子李平

李平,1952年出生。16歲參軍,1970年入黨,1977年從北京外語學院畢業後,至1985年一直在軍事科學院工作,到軍事科學院時是正連職,離開時是正營職,8年只提了兩級。後又到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總參機關等單位工作,1998年5月任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2002年7月任某集團軍副軍長;2006年9月任天津警備區副司令員,後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少將軍銜。

四、小女兒李小林

李小林,1953年10月出生。1969年當兵入伍,197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在武漢大學外語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獲得歷史學碩士學位。擔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黨組書記,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等職,愛人是國防大學原政委、著名部隊作家劉亞洲(父親劉建德離休前是蘭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母親是溫州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177位開國中將 授銜時誰的行政職務最高呢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