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參加南昌起義,後成為開國將軍,傳奇少年是誰?
據歷史記載,直接參加「南昌起義」的人中,有27位後來成為共和國的開國將帥。而其中起義時年齡最小的只有13歲。這位少年是誰呢?又有怎樣的傳奇經歷呢?
他就是張樹才將軍。
資料顯示,張樹才,1914年1月出生,湖北省黃岡縣陽邏鎮(今武漢市新洲區)人。10歲喪父,到武漢在紗廠做學徒工。1927年4月,參加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二十軍,任二十軍教導團戰士,當時只有13歲。
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8團二營7連排長、第四軍特務營連副政治委員,1929年12月參加古田會議(紅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1931年任第四軍教導團政治委員、1933年6月任紅一軍團第三師政治委員、後任紅一軍團衛生部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直屬隊總支書記,1935年12月任紅十五軍團第八十一師政治部主任,軍委後方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兼巡視團主任。參加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參加了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蘇區後,1935年6月到紅軍大學一期一科學習。
抗戰時期任新四軍政治部直屬政治部副主任,新四軍第四支隊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第二師四旅政治部主任,淮南軍區路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第五師政治部副主任。
1936年秋,堅持井岡山鬥爭的部分同志合影於陝北紅軍大學。前左起:羅榮桓、張純清、陳光、楊立三、陳士榘、宋裕和、林彪。後排左起「趙爾陸、張樹才、譚希林、肖克、孫開楚、毛澤東、譚政、譚冠三(一說黃達)
解放戰爭時期,中原突圍時 張樹才是中原軍區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北路軍突破丹江防線後,中原局決定方正平和張樹才率領38團兩個營向鎮安方向活動。十天後,中原局決定決定創建鄂豫陝邊區根據地,以漢水以北、丹江以南為3分區,方正平任司令員,張樹才任政委,統一指揮13旅(吳世安任旅長)37團(夏世厚任團長)一個營、38團、39團、15旅(王海山任旅長,周志剛任政治委員,張文津任參謀長)45團和陝南遊擊隊一部。過了一天,中原局又將張樹才調整到陝南軍區第一分區任政委。第一分區司令員吳世安和張樹才將所屬38團的3個營改編為3個支隊,向鎮安、柞水、安康一帶前進,用一個多月時間,建立了1個中心縣委,4個縣工委和辦事處,建立了7個區和21個鄉政權。1946年9月,成立鄂豫陝軍區,文建武任司令員、汪鋒為政委、陳先瑞為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方正平為副政委、張樹才任政治部主任。1947年,鄂豫陝軍區主力北渡黃河後,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十二縱隊,張樹才任縱隊政治部主任兼江漢軍區政治部主任,後任中南軍區湖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軍委衛生部政治部主任,1956年任湖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1961年任湖北省軍區政治委員,1965年後任武漢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1961年晉陞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
1969年9月8日在武漢病逝,骨灰安葬武漢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互動編輯 吹吹 資料由「鐵杆壹粉」 提供)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科學也有趣!「化學界的地心說」是怎樣被推翻的
※飛來橫禍 男子路上騎車被「割喉」
TAG:齊魯壹點 |